产房复苏质量改进对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来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h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产房复苏质量改进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176例为改进前组,实施产房质量改进措施后的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199例为改进后组。主要观察指标为入NICU的体温、产房复苏插管情况和呼吸系统相关情况,次要观察指标为产房复苏时任何阶段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使用T-组合复苏器正压通气、产房球囊加压给氧以及入NICU的血pH值等。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t检验或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性别构成、分娩方式和生后Apgar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过质量改进后,在产房任意复苏阶段CPAP使用率升高[85.9%(171/199)与66.3%(112/176),χ2=19.881,P<0.01],用T-组合复苏器给予吸气峰压+呼气末正压复苏率也升高[33.8%(67/199)与10.8%(12/176),χ2=19.819,P<0.01],球囊正压给氧率下降[6.0%(12/199)与39.3%(44/176),χ2=53.682,P<0.01],产房内气管插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质量改进后,患儿入NICU平均体温提高[MP25~P75),36.2(35.8~36.5)与35.6(35.4~35.7)℃,Z=-9.681,P<0.01],生后1周内肺出血发生率降低[1.5%(3/199)与5.1%(9/176),χ2=3.921,P<0.05],Ⅲ/Ⅳ级颅内出血发生率降低[1.1%(2/199)与11.9%(21/176),χ2=33.885,P<0.01],有创通气时间缩短[3(1~6)与4(2~9)d,Z=-2.286,P<0.05]。 

结论

通过产房复苏质量改进,规范了产房复苏措施,可改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结局。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国产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早产儿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4月1日至12月31日在河北省、山东省、天津市13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RDS早产儿。采用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分为
目的探讨广东省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的临床救治状况,以及2013年与2008年至2012年的差异。 方法广东省20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或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组成协作组。前瞻性收集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住院治疗的ELBWI的资料,并与回顾性调查取得的2008年至2012年(2008年1月1日至20
期刊
目的评价第二周期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的实施效果。 方法本研究分为信函调查和现场调查等2部分。(1)信函调查:随机调查国内(除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的省、地市、县级医疗保健机构。收集新生儿复苏培训情况、设备配备情况以及2010年至2014年新生儿窒息发生和死亡数据。(2)现场调查:随机抽取4个省,每省随机抽取1所省级医疗保健机构,2所地市级(非省会城市)和2所县级医疗保健机构,通过现场调查的方法随机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1 min低Apgar评分对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预后的影响。 方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收治的生后1 min低Apgar评分(≤7分)的超早产儿(出生胎龄<28周)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 000 g)共50例纳入分析。根据1 min Apgar评分分为轻度低Apgar评分组(4~7分)和重度低Apgar评分组(0~3分)。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