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清友认为,改革的核心是简政放权。放松管制,创新制度,短期可以稳增长,长期可以调结构。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抓手,改革的核心是简政放权。”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认为,放松管制,创新制度,短期可以稳增长,长期可以调结构。
在第一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上发表演讲时,管清友分析,新型城镇化首先是一个改革的命题。可以通过制度创新、体制改革打破束缚发展的条条框框,进一步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改善民生。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顶层设计在与地方实践相结合的时候,特别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中央政府不要管得太多,也管不了那么多。中央政府在负责设计方案的时候会有很多障碍,特别是意识形态上的障碍,但地方政府没有,可以大胆地让地方去尝试。” 管清友表示,中央设计原则、方向、标准,允许各地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先行先试,探索城镇化的具体模式。“如果可以解决中国几千年来面临的重大矛盾——中央集权和多中心治理的矛盾,那么对整个中国历史都会是一个重大贡献。”他说。
在土地确权和交易、土地资源使用、户籍管理、国有资本管理和使用等方面,一些地区已经走出了很有特色的路子。
陕南地区在推行城镇化的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解决避灾、扶贫和生态保护等问题,为生态脆弱和贫困地区实现城镇化提供了有益尝试。
陕西省地方国有企业拿出部分资金支持城镇化建设、保障房建设,这是国有资产收益服务于本地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成都的土地指标交易,在坚持土地公有和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前提下,实现土地“占补平衡”。
家庭农场在各地开花,农民中的一些“能人”开始搞起了适度规模经营。
管清友透露:“减政放权才能出活力。目前,省一级政府已经在研究下放审批权的具体措施,但如何放,放到哪一级,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放是主流,但也要避免以往出现的‘一放就乱’。”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规模本身既是优势,也是劣势。在管清友看来,在经济发展战略上,还应更多地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实现经济发展的多中心治理。
他认为,要改变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就需要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税关系,调整分税制。实现财权和事权的匹配,需要给地方政府更大的财权,中央财政兜底基本的民生安全,各地在此基础上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新型城镇化带来了旺盛的投资需求。“这个投资需求是必要的,但是要理性对待,要用可持续的方法。中央监管部门要坚守这条底线。”管清友说。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抓手,改革的核心是简政放权。”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认为,放松管制,创新制度,短期可以稳增长,长期可以调结构。
在第一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上发表演讲时,管清友分析,新型城镇化首先是一个改革的命题。可以通过制度创新、体制改革打破束缚发展的条条框框,进一步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改善民生。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顶层设计在与地方实践相结合的时候,特别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中央政府不要管得太多,也管不了那么多。中央政府在负责设计方案的时候会有很多障碍,特别是意识形态上的障碍,但地方政府没有,可以大胆地让地方去尝试。” 管清友表示,中央设计原则、方向、标准,允许各地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先行先试,探索城镇化的具体模式。“如果可以解决中国几千年来面临的重大矛盾——中央集权和多中心治理的矛盾,那么对整个中国历史都会是一个重大贡献。”他说。
在土地确权和交易、土地资源使用、户籍管理、国有资本管理和使用等方面,一些地区已经走出了很有特色的路子。
陕南地区在推行城镇化的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解决避灾、扶贫和生态保护等问题,为生态脆弱和贫困地区实现城镇化提供了有益尝试。
陕西省地方国有企业拿出部分资金支持城镇化建设、保障房建设,这是国有资产收益服务于本地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成都的土地指标交易,在坚持土地公有和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前提下,实现土地“占补平衡”。
家庭农场在各地开花,农民中的一些“能人”开始搞起了适度规模经营。
管清友透露:“减政放权才能出活力。目前,省一级政府已经在研究下放审批权的具体措施,但如何放,放到哪一级,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放是主流,但也要避免以往出现的‘一放就乱’。”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规模本身既是优势,也是劣势。在管清友看来,在经济发展战略上,还应更多地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实现经济发展的多中心治理。
他认为,要改变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就需要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税关系,调整分税制。实现财权和事权的匹配,需要给地方政府更大的财权,中央财政兜底基本的民生安全,各地在此基础上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新型城镇化带来了旺盛的投资需求。“这个投资需求是必要的,但是要理性对待,要用可持续的方法。中央监管部门要坚守这条底线。”管清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