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动机理论研究综述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72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十年来,国内国外关于动机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将以动机理论为主线介绍动机理论的发展及存在的不足并给出建议,展望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动机理论;二语习得;研究综述
  一、引言
  作为影响二语习得成果的重要因素——动机,一直备受关注。所謂动机,就是激励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内在动力,常表现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付出努力的愿望。在近几十年的研究中,动机理论的研究也经历了从动机到动机衰竭再到动机重建的过程,许多研究者发现,学生在二语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学习热情下降,自信心下降甚至厌恶二语学习的情况,为改善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动机重建应运而生。
  二、动机理论的研究现状
  1. 动机的研究概况
  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Gardner和Lambert就对外语学习中的动机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的分类影响最大的是由Gardner和Lambert所提出的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前者指的是为了跟目的语社团直接进行交际,与目的语文化有更多的接触;后者是指把第二语言用作工具的实际目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往的动机理论模式已经很难适用到各种类型的学生身上。Gardner的融合动机因素并不全面,该模式只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起作用,把动机看作是静止的状态,而动机是复杂的,是一个动态概念,随时间而改变。为此,Dnyei & Ottó(1998)提出了一个随时间而改变的动机模型,即行动前阶段,这是动机生成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先选择目标;行动阶段,这是实施阶段,在有干扰的情况下,它关系到让行动持续下去;行动后阶段,这一阶段随行动的完成而到来,是对行动进展以及对未来可能开展的活动做出评估。
  Drnyei(2009)在近些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机观,即“第二语言动机自我系统”,包括理想二语自我,这是与二语相关的理想自我部分,是二语学习的动力,学生学习二语的目的就是要缩小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距;应然二语自我,指的是学习者为了满足期望或避免负面结果而认为自己应该具有的特征;二语学习经验,指的是情景化的具体动机,与具体学习环境和经验有关,例如教师和课程的影响以及以往的成功经验等。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新的二语习得动机理论的框架,体现出二语习得动机理论的发展趋势——复杂、动态的发展过程。
  2. 动机衰竭的研究概况
  在学习二语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因素和自身内在需求变化的影响,学习者会表现出学习热情降低,动机越来越弱。它所产生的消极的、负面的影响就是动机衰竭的表现。许多实证研究表明,教师是造成动机衰竭的主要因素。国内的动机衰竭研究起步较晚,但仍在不断发展中,如李绍鹏、田成全,王勇等介绍了动机衰竭近20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并提出建议。汤闻励对277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展开调查,影响较大的因素是教师和学生自身。周慈波、王文斌对766名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展开调查,其中有效学习策略成为主要原因,教师依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大多数学生对学习动机的研究都是从某一具体层面展开研究。动机理论多样,缺乏动态性的研究。缺乏对学生学习动机的跟踪性、持续性调查。即使后来Drnyei强调了动机的多维性,但还是忽视了在某一阶段可能产生的其他动机因素,忽视了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比较局限,大多数是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这就造成调查方法局限、调查形式单一的局面。关于动机衰竭的定义模糊不清,缺乏一个统一的定义。确定动机衰竭的影响因素是关于动机衰竭研究的主线,从中可以看出,教师是最大的影响因素。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从最初只关注学生到后来关注教师及情境等。但是研究对象比较单一,大多是在校大学生,缺少对非在校学生的横向对比研究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纵向对比研究。因为动机衰竭领域相对动机因素研究来说算是比较年轻的领域,所以理论基础不充分,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2]赵杨.第二语言习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3]汤闻励.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研究分析[J].外语教学,2012(1):70-75.
其他文献
社会资本对大学毕业生创业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社会资本通过作用于学生创业资源的获取以及示范导向作用,能降低大学毕业生创业的风险,促使其创业动机的产生,从而选择创业行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促进教师队伍质量提高的关键。本文以高职院校为出发点,瞄准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讨论在新兴的教学手段微课的辅助下,促进专业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
"互联网+"时代带来了跨越式的发展机遇。培养"互联网+"时代的应用型国际化人才是当今开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本文针对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质量现状进行
高职教育肩负着高教和职教的双重任务,这就要求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实现融合,走工学结合之路,提高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零距离就业的目标。
本文就网络多媒体教学与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关联,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和英语成绩。
摘 要:电工学是非电工科专业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是传统的课程教学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也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要对电工学课程教学实施改革,不断引入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电工学;课堂教学;改革  电工学是非电工科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涉及多門电类课程。随着新技术的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