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熄了灯,关了店门,背起双肩包沿着那条已经安静略显冷清的马路走着。像个夜色中的精灵,只有孤单的身影长长的拖在地上,紧紧跟随着。她走得很慢。脚步懒懒的,在楼下24小时的便利店买了袋速冻馄饨,那是今天的晚饭。在厨房里烧水抽烟,看烟雾缥缈,四散分离。光吃馄饨,又没有了胃口。就取了橱柜里的紫菜。是苗青从海边带回来的,还有海的香气。用水将紫菜洗了。放在汤碗里。馄饨煮开,倒入已经放了紫菜和调料的碗巾。紫菜在汤碗里旋转漾开,像水草。馄饨是花。
如果。如果一个人的日子里,是静默的、是孤单的,是否可以在细微之处,让自己的心,悄悄精致起来了呢?
精致的心,让我们平添了脚力,在孤单的白昼里健步如飞。就像我们大家的日子里,总有欣喜的、感动的、善意的事情在周身围绕;日子里正在经历着嬉笑怒骂、苛责拈难、和风细雨、冰霜雷电……林林总总的变化,才构成了我们生命的空间。
唐可经营着一家名叫“交换孤单”的小店,用你孤单闲置的东西,比如看过的各种书刊和影碟、听过的磁带、唱片和音碟,收藏的邮票、画片、火花盒……以及所有搁置在角落不舍得丢弃却长久不碰触的私人物品,都可以拿来交换,让它们不再孤单。店里有电脑、音响、甚至老式的收音机、唱机、录放机……各种老式和新式的播放器,都是免费提供的,你可以戴上耳机,一边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一边浏览书籍或是杂志。店规是:这里不提供上网、进店后需要关闭手机。每个桌上有可以留言的小纸条,你可以写下此刻你所听所看所想所感,也可以将你要寻找的和可以交换的什物写上。再来的人会看到。目的是让来这里的人远离现代的通讯设备,在喧嚣繁忙的都市中让你的身心片刻的放松和回归。还经常不定期地组织一些爬山、徒步、野营一类的户外活动。店里有饮料茶点糖果提供,那是小店维持开销的来源。这是那种没有商业气息、朴素简约的小店,像是记忆中童年的乐园。
唐可每天上午十点到晚上十点都呆在店里。经营这个有点像褪色照片的小店,除了周一。晚上回到住处给自己弄些吃的。然后坐在电脑前整理这一天店里的留言纸条。写她的文字。累了就关了灯,燃根烟,静静地在暗夜里看那一点忽明忽暗的光亮。以前唐可是不吸烟的,是苗青出事后,一个个不眠的夜,她抽出莆青留下的烟,点燃。看着袅袅升起的烟雾,恍惚的苗青的脸……
唐可每周一都要去一次上海。大清早就出发,有时自己开车。有时坐大巴车。不到一小时的路程,让唐可有种时空穿梭的感觉。去看苗青,他躺在那张病床已经快一年了。陪他小半天。跟他说话,讲这一周店里的故事。中午离开上路,将这个城市的繁华变成过往,下午回到店里,继续她的“交换孤单”。曾经在这个大都会有他们两个那份历经坎坷艰难不坏、让无数人感叹和羡慕的神仙爱情,只是一切都随着那次突来的车祸而丢失了。
当年唐可接到苗青出事的电话时,正在筹备着他们的婚礼。赶到出事现场。他的车撞在高速公路的隔离带上。已经挤压变形、面目全非,苗青刚刚被人从驾驶室里弄出来,已经昏迷。旁边副驾驶上有个女子,下半身卡在变形的车里,还没有脱离出来,殷红的血从车里流出来,刺目。被气囊崩花的脸斑驳着血迹,仍能依稀看出美丽。救护人员说她的腿已经断了,在大量失血。如果再不及时救出生命难保。庸可俯身望进去时,看到了女子脖颈上的玉,在满是血迹的脖颈上暗自晶莹着。她也有一块相同形状的,是苗青送的。当唐可试图伸手去摘那块玉时。女子眼睛微微睁开,看到她,嘴角试图往上扬了一下,“对不起,唐可。我不该回来,不该再来找他的……”气若游丝的声音。仿佛拼尽了最后一点力气。随后救护人员将苗青抬上了担架。唐可即跟着上了救护车,再未见到那个女子,可那眼神和声音却让唐可长久一段无法入眠。
那一段,唐可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度过的,仿佛是个局外人,冷静从容地处理着各种变故。她一边在医院陪护苗青。一边应对着各种部门的处理手续,又将发出婚礼请柬的亲朋一一通知取消……连她自己都惊讶怎会如此冷静,以前苗青总说她是个小乖乖女,什么事也经不起。可当事情劈头而来时,原来,柔弱的她内心却如此坚忍。
出事的十天后,唐可接到一男子的电话,说车里那个女子没有抢救过来,留下遗嘱将自己的那个在小城的酒吧留给唐可,让她接受。其实唐可早就知道这个女子——梅,是苗青的初恋,一心要出国的梅最终抛下了爱情。唐可知道苗青其实心底一直放不下梅,从他游离的眼神。也只有唐可能够看到。初恋是难以释怀的,何况义是年少情怀,青涩却纯真。唐可没有告诉过苗青,他也是她的初恋,她也知道从小镇子考出来的苗青跟她相恋有一半是为留在上海,因为唐可的家境优越,父母可以帮他安排工作。开始父母虽不同,意他们在一起,但因女儿的决绝,才算答应了。苗青也争气,干得出色,又宝贝着唐可,老人也放了心。唐可虽是娇娇女,却没有那么娇柔的无止境的贪念。她只想跟自己心爱的人一起平凡简单地过日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就够了。
本来,幸福就在眼前了,梅从国外回来。苗青还是去了,而且每周都去,在梅那个酒吧。心像丢了一样。唐可没有想到苗青对她的爱竟是那么脆弱,轻易就被动摇了。她不知道是自己爱得不够彻底还是这个世界太容易让人迷失?
如何能让这份困在缺氧都市里、渐渐窒息的爱情再次充盈我们彼此心灵的渴望?如何能唤回那份天荒地老、无法磨灭的纯真和激扬?
打电话的男子叫罗飞,是为了梅从美国追回来,看着梅与旧爱,却依然守候。
唐可选择去了那个小镇,接下了梅的酒吧。她辞了职,放弃了大都市的繁华与时尚。她将那个酒吧改造成了如今的“交换孤独”,一个人独自经营。
“谁愿意和我交换孤单?只想找一个健康平凡的、会炒番茄鸡蛋的、会操作洗衣机的、脸上可能还有点小雀斑的、见到生人会脸红的、知道酱油多少钱一瓶的、在我把大米扛回家时会帮我擦擦汗的姑娘。这样的要求,高不高?如果有那么一个姑娘,那么神啊。我祈求你赐我一个。”
这是今天店门口留言板上的留言,后面画了一个俏皮的笑脸。唐可看着白色粉笔的清秀字迹,脸上浮出笑意,心里漾起一股久违的温暖。因那纯真可爱的字句还是隐约熟悉的笔迹?她知道那是罗飞的留言。从她来到这里,他一直在默默地帮她。经常在留言条上写些笑话,他知道唐可会看到。唐可知道罗飞也是个隐忍的男子,眼看着自己爱的人突然离开,脸上却没有颓败,那份彻骨的伤在心里。唐可能看到、感知到。两个人都是孤单的,全然地爱着,却不曾真正被爱。明明知道,却依然爱。
唐可是早上4:10分左有到上海的。4月的上海,这样的清晨,还微微有些凉意。
已经记不清这样到上海有多少次了,曾经的生活,已经越来越远。记忆中,大上海的万丈红尘声色犬 马总是让人眼花缭乱的,可惟有这一次,有点不一样。
在去医院的路上。天空飘着毛毛雨。那种极细的雨丝,更像雾霭。唐可落下车窗,微凉的雨丝扑到脸上。清润的空气中还略带有草儿的味道。因为这个城市此刻还没有苏醒。车子下了高速,沿着真北路高架到武宁路,右拐弯向医院方向一路飞奔。唐可是早上3点钟接到医院的电话的,说苗青情况异常。放下电话,简单洗漱就上路了。到医院。苗青已经停止了呼吸。唐可将那套西装穿在苗青身上,那是他们结婚的礼服。她一直留着。虽然她知道他不会跟她步入婚姻的殿堂。
出事那天,苗青开车带梅一起回来上海,是准备跟唐可摊牌的。梅当时已经有了身孕。不想半路因超速急转,出了车祸。苗青保住了命,成了植物人,医生说维持不了多久的,没有治疗的意义。唐可一直不同意放弃治疗。坚持着。 处理完苗青的后事,唐可独自开车到衡山路,她和苗青就是相识在这里,也是这样微雨的天。唐可将湿漉漉的车停在路边,旁边是一个个小院落。花园洋房错落有致深藏不露。一个人。坐在车里。这才发现,两排大大的槐树,正开着一串串的花。抬头看槐树星星般叠印出一个天空,微亮而,遥远。槐树依靠在那灰白的墙上,格外地显得一种沧桑之美。还有那一幢幢的洋房,灰暗的墙壁斑驳无光,立于落雨的清晨,寂静缠绵。
唐可看得有点发呆。在我们现在处处变迁的时代,这样褪尽繁华的老房子却是百年不易的吧。或许,在这条街上,在若干年前,有挑了扁担,沿路叫卖各式各样劳苦的人来来往往,像梦一般,怕是再也寻找不到了。当我们沉沦于现实声色的追逐之中,有没有想到过人的有限和渺小?看着前面不远的衡山路上的微明的路灯,不禁感到怅然。
唐可落下窗户,外面的空气,清凉又湿润。
蓦然发现,从右车窗边上,在街的一隅,一位银发的老者正拄杖走来。慢慢,慢慢地走来。时光的大书,在老人背后无声地打开又合上。许多的时日。许多的岁月已悄然流逝,而老人正微微笑着走来。他的微笑,正如西天褪尽繁华的云彩,恬静而宁静,别样的秀美。
几度浮沉,才能拥有这样的微笑?那种慢慢踱步的样子,仿佛穿过光阴一路走来,身背后,会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娓娓诉来。
可能岁月就是这样子的。我们眼睁睁地看自己的往事在面前一点一点淡去、剥落、遗忘,而我们的前景反而在视野里不知所踪,我们不知道下一站在何处落脚,甚至不知道后面的情景会是怎么样?
槐树在风里轻舞,街巷悠悠。唐可同样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再来。
唐可轻轻呼出一口气。走了很远的路,来到记忆里繁华得让人窒息的城市,不经意之间,却从浮华之中沉静下来。
发动车子,向前滑。风从窗外吹来,嘶嘶地响。此刻唐可的心该是平静的,窗外熟悉的高楼和街路,飞速地退去。前面仍有迢迢的路程,需要踏踏实实地走下去。一如这大上海繁华街路上的草和树一样。
上路前,唐可给罗飞发了短信:我的番茄炒蛋做的很不错,想吃吗?今晚交换孤单。
如果。如果一个人的日子里,是静默的、是孤单的,是否可以在细微之处,让自己的心,悄悄精致起来了呢?
精致的心,让我们平添了脚力,在孤单的白昼里健步如飞。就像我们大家的日子里,总有欣喜的、感动的、善意的事情在周身围绕;日子里正在经历着嬉笑怒骂、苛责拈难、和风细雨、冰霜雷电……林林总总的变化,才构成了我们生命的空间。
唐可经营着一家名叫“交换孤单”的小店,用你孤单闲置的东西,比如看过的各种书刊和影碟、听过的磁带、唱片和音碟,收藏的邮票、画片、火花盒……以及所有搁置在角落不舍得丢弃却长久不碰触的私人物品,都可以拿来交换,让它们不再孤单。店里有电脑、音响、甚至老式的收音机、唱机、录放机……各种老式和新式的播放器,都是免费提供的,你可以戴上耳机,一边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一边浏览书籍或是杂志。店规是:这里不提供上网、进店后需要关闭手机。每个桌上有可以留言的小纸条,你可以写下此刻你所听所看所想所感,也可以将你要寻找的和可以交换的什物写上。再来的人会看到。目的是让来这里的人远离现代的通讯设备,在喧嚣繁忙的都市中让你的身心片刻的放松和回归。还经常不定期地组织一些爬山、徒步、野营一类的户外活动。店里有饮料茶点糖果提供,那是小店维持开销的来源。这是那种没有商业气息、朴素简约的小店,像是记忆中童年的乐园。
唐可每天上午十点到晚上十点都呆在店里。经营这个有点像褪色照片的小店,除了周一。晚上回到住处给自己弄些吃的。然后坐在电脑前整理这一天店里的留言纸条。写她的文字。累了就关了灯,燃根烟,静静地在暗夜里看那一点忽明忽暗的光亮。以前唐可是不吸烟的,是苗青出事后,一个个不眠的夜,她抽出莆青留下的烟,点燃。看着袅袅升起的烟雾,恍惚的苗青的脸……
唐可每周一都要去一次上海。大清早就出发,有时自己开车。有时坐大巴车。不到一小时的路程,让唐可有种时空穿梭的感觉。去看苗青,他躺在那张病床已经快一年了。陪他小半天。跟他说话,讲这一周店里的故事。中午离开上路,将这个城市的繁华变成过往,下午回到店里,继续她的“交换孤单”。曾经在这个大都会有他们两个那份历经坎坷艰难不坏、让无数人感叹和羡慕的神仙爱情,只是一切都随着那次突来的车祸而丢失了。
当年唐可接到苗青出事的电话时,正在筹备着他们的婚礼。赶到出事现场。他的车撞在高速公路的隔离带上。已经挤压变形、面目全非,苗青刚刚被人从驾驶室里弄出来,已经昏迷。旁边副驾驶上有个女子,下半身卡在变形的车里,还没有脱离出来,殷红的血从车里流出来,刺目。被气囊崩花的脸斑驳着血迹,仍能依稀看出美丽。救护人员说她的腿已经断了,在大量失血。如果再不及时救出生命难保。庸可俯身望进去时,看到了女子脖颈上的玉,在满是血迹的脖颈上暗自晶莹着。她也有一块相同形状的,是苗青送的。当唐可试图伸手去摘那块玉时。女子眼睛微微睁开,看到她,嘴角试图往上扬了一下,“对不起,唐可。我不该回来,不该再来找他的……”气若游丝的声音。仿佛拼尽了最后一点力气。随后救护人员将苗青抬上了担架。唐可即跟着上了救护车,再未见到那个女子,可那眼神和声音却让唐可长久一段无法入眠。
那一段,唐可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度过的,仿佛是个局外人,冷静从容地处理着各种变故。她一边在医院陪护苗青。一边应对着各种部门的处理手续,又将发出婚礼请柬的亲朋一一通知取消……连她自己都惊讶怎会如此冷静,以前苗青总说她是个小乖乖女,什么事也经不起。可当事情劈头而来时,原来,柔弱的她内心却如此坚忍。
出事的十天后,唐可接到一男子的电话,说车里那个女子没有抢救过来,留下遗嘱将自己的那个在小城的酒吧留给唐可,让她接受。其实唐可早就知道这个女子——梅,是苗青的初恋,一心要出国的梅最终抛下了爱情。唐可知道苗青其实心底一直放不下梅,从他游离的眼神。也只有唐可能够看到。初恋是难以释怀的,何况义是年少情怀,青涩却纯真。唐可没有告诉过苗青,他也是她的初恋,她也知道从小镇子考出来的苗青跟她相恋有一半是为留在上海,因为唐可的家境优越,父母可以帮他安排工作。开始父母虽不同,意他们在一起,但因女儿的决绝,才算答应了。苗青也争气,干得出色,又宝贝着唐可,老人也放了心。唐可虽是娇娇女,却没有那么娇柔的无止境的贪念。她只想跟自己心爱的人一起平凡简单地过日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就够了。
本来,幸福就在眼前了,梅从国外回来。苗青还是去了,而且每周都去,在梅那个酒吧。心像丢了一样。唐可没有想到苗青对她的爱竟是那么脆弱,轻易就被动摇了。她不知道是自己爱得不够彻底还是这个世界太容易让人迷失?
如何能让这份困在缺氧都市里、渐渐窒息的爱情再次充盈我们彼此心灵的渴望?如何能唤回那份天荒地老、无法磨灭的纯真和激扬?
打电话的男子叫罗飞,是为了梅从美国追回来,看着梅与旧爱,却依然守候。
唐可选择去了那个小镇,接下了梅的酒吧。她辞了职,放弃了大都市的繁华与时尚。她将那个酒吧改造成了如今的“交换孤独”,一个人独自经营。
“谁愿意和我交换孤单?只想找一个健康平凡的、会炒番茄鸡蛋的、会操作洗衣机的、脸上可能还有点小雀斑的、见到生人会脸红的、知道酱油多少钱一瓶的、在我把大米扛回家时会帮我擦擦汗的姑娘。这样的要求,高不高?如果有那么一个姑娘,那么神啊。我祈求你赐我一个。”
这是今天店门口留言板上的留言,后面画了一个俏皮的笑脸。唐可看着白色粉笔的清秀字迹,脸上浮出笑意,心里漾起一股久违的温暖。因那纯真可爱的字句还是隐约熟悉的笔迹?她知道那是罗飞的留言。从她来到这里,他一直在默默地帮她。经常在留言条上写些笑话,他知道唐可会看到。唐可知道罗飞也是个隐忍的男子,眼看着自己爱的人突然离开,脸上却没有颓败,那份彻骨的伤在心里。唐可能看到、感知到。两个人都是孤单的,全然地爱着,却不曾真正被爱。明明知道,却依然爱。
唐可是早上4:10分左有到上海的。4月的上海,这样的清晨,还微微有些凉意。
已经记不清这样到上海有多少次了,曾经的生活,已经越来越远。记忆中,大上海的万丈红尘声色犬 马总是让人眼花缭乱的,可惟有这一次,有点不一样。
在去医院的路上。天空飘着毛毛雨。那种极细的雨丝,更像雾霭。唐可落下车窗,微凉的雨丝扑到脸上。清润的空气中还略带有草儿的味道。因为这个城市此刻还没有苏醒。车子下了高速,沿着真北路高架到武宁路,右拐弯向医院方向一路飞奔。唐可是早上3点钟接到医院的电话的,说苗青情况异常。放下电话,简单洗漱就上路了。到医院。苗青已经停止了呼吸。唐可将那套西装穿在苗青身上,那是他们结婚的礼服。她一直留着。虽然她知道他不会跟她步入婚姻的殿堂。
出事那天,苗青开车带梅一起回来上海,是准备跟唐可摊牌的。梅当时已经有了身孕。不想半路因超速急转,出了车祸。苗青保住了命,成了植物人,医生说维持不了多久的,没有治疗的意义。唐可一直不同意放弃治疗。坚持着。 处理完苗青的后事,唐可独自开车到衡山路,她和苗青就是相识在这里,也是这样微雨的天。唐可将湿漉漉的车停在路边,旁边是一个个小院落。花园洋房错落有致深藏不露。一个人。坐在车里。这才发现,两排大大的槐树,正开着一串串的花。抬头看槐树星星般叠印出一个天空,微亮而,遥远。槐树依靠在那灰白的墙上,格外地显得一种沧桑之美。还有那一幢幢的洋房,灰暗的墙壁斑驳无光,立于落雨的清晨,寂静缠绵。
唐可看得有点发呆。在我们现在处处变迁的时代,这样褪尽繁华的老房子却是百年不易的吧。或许,在这条街上,在若干年前,有挑了扁担,沿路叫卖各式各样劳苦的人来来往往,像梦一般,怕是再也寻找不到了。当我们沉沦于现实声色的追逐之中,有没有想到过人的有限和渺小?看着前面不远的衡山路上的微明的路灯,不禁感到怅然。
唐可落下窗户,外面的空气,清凉又湿润。
蓦然发现,从右车窗边上,在街的一隅,一位银发的老者正拄杖走来。慢慢,慢慢地走来。时光的大书,在老人背后无声地打开又合上。许多的时日。许多的岁月已悄然流逝,而老人正微微笑着走来。他的微笑,正如西天褪尽繁华的云彩,恬静而宁静,别样的秀美。
几度浮沉,才能拥有这样的微笑?那种慢慢踱步的样子,仿佛穿过光阴一路走来,身背后,会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娓娓诉来。
可能岁月就是这样子的。我们眼睁睁地看自己的往事在面前一点一点淡去、剥落、遗忘,而我们的前景反而在视野里不知所踪,我们不知道下一站在何处落脚,甚至不知道后面的情景会是怎么样?
槐树在风里轻舞,街巷悠悠。唐可同样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再来。
唐可轻轻呼出一口气。走了很远的路,来到记忆里繁华得让人窒息的城市,不经意之间,却从浮华之中沉静下来。
发动车子,向前滑。风从窗外吹来,嘶嘶地响。此刻唐可的心该是平静的,窗外熟悉的高楼和街路,飞速地退去。前面仍有迢迢的路程,需要踏踏实实地走下去。一如这大上海繁华街路上的草和树一样。
上路前,唐可给罗飞发了短信:我的番茄炒蛋做的很不错,想吃吗?今晚交换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