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孤单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r791154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熄了灯,关了店门,背起双肩包沿着那条已经安静略显冷清的马路走着。像个夜色中的精灵,只有孤单的身影长长的拖在地上,紧紧跟随着。她走得很慢。脚步懒懒的,在楼下24小时的便利店买了袋速冻馄饨,那是今天的晚饭。在厨房里烧水抽烟,看烟雾缥缈,四散分离。光吃馄饨,又没有了胃口。就取了橱柜里的紫菜。是苗青从海边带回来的,还有海的香气。用水将紫菜洗了。放在汤碗里。馄饨煮开,倒入已经放了紫菜和调料的碗巾。紫菜在汤碗里旋转漾开,像水草。馄饨是花。
  如果。如果一个人的日子里,是静默的、是孤单的,是否可以在细微之处,让自己的心,悄悄精致起来了呢?
  精致的心,让我们平添了脚力,在孤单的白昼里健步如飞。就像我们大家的日子里,总有欣喜的、感动的、善意的事情在周身围绕;日子里正在经历着嬉笑怒骂、苛责拈难、和风细雨、冰霜雷电……林林总总的变化,才构成了我们生命的空间。
  唐可经营着一家名叫“交换孤单”的小店,用你孤单闲置的东西,比如看过的各种书刊和影碟、听过的磁带、唱片和音碟,收藏的邮票、画片、火花盒……以及所有搁置在角落不舍得丢弃却长久不碰触的私人物品,都可以拿来交换,让它们不再孤单。店里有电脑、音响、甚至老式的收音机、唱机、录放机……各种老式和新式的播放器,都是免费提供的,你可以戴上耳机,一边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一边浏览书籍或是杂志。店规是:这里不提供上网、进店后需要关闭手机。每个桌上有可以留言的小纸条,你可以写下此刻你所听所看所想所感,也可以将你要寻找的和可以交换的什物写上。再来的人会看到。目的是让来这里的人远离现代的通讯设备,在喧嚣繁忙的都市中让你的身心片刻的放松和回归。还经常不定期地组织一些爬山、徒步、野营一类的户外活动。店里有饮料茶点糖果提供,那是小店维持开销的来源。这是那种没有商业气息、朴素简约的小店,像是记忆中童年的乐园。
  唐可每天上午十点到晚上十点都呆在店里。经营这个有点像褪色照片的小店,除了周一。晚上回到住处给自己弄些吃的。然后坐在电脑前整理这一天店里的留言纸条。写她的文字。累了就关了灯,燃根烟,静静地在暗夜里看那一点忽明忽暗的光亮。以前唐可是不吸烟的,是苗青出事后,一个个不眠的夜,她抽出莆青留下的烟,点燃。看着袅袅升起的烟雾,恍惚的苗青的脸……
  唐可每周一都要去一次上海。大清早就出发,有时自己开车。有时坐大巴车。不到一小时的路程,让唐可有种时空穿梭的感觉。去看苗青,他躺在那张病床已经快一年了。陪他小半天。跟他说话,讲这一周店里的故事。中午离开上路,将这个城市的繁华变成过往,下午回到店里,继续她的“交换孤单”。曾经在这个大都会有他们两个那份历经坎坷艰难不坏、让无数人感叹和羡慕的神仙爱情,只是一切都随着那次突来的车祸而丢失了。
  当年唐可接到苗青出事的电话时,正在筹备着他们的婚礼。赶到出事现场。他的车撞在高速公路的隔离带上。已经挤压变形、面目全非,苗青刚刚被人从驾驶室里弄出来,已经昏迷。旁边副驾驶上有个女子,下半身卡在变形的车里,还没有脱离出来,殷红的血从车里流出来,刺目。被气囊崩花的脸斑驳着血迹,仍能依稀看出美丽。救护人员说她的腿已经断了,在大量失血。如果再不及时救出生命难保。庸可俯身望进去时,看到了女子脖颈上的玉,在满是血迹的脖颈上暗自晶莹着。她也有一块相同形状的,是苗青送的。当唐可试图伸手去摘那块玉时。女子眼睛微微睁开,看到她,嘴角试图往上扬了一下,“对不起,唐可。我不该回来,不该再来找他的……”气若游丝的声音。仿佛拼尽了最后一点力气。随后救护人员将苗青抬上了担架。唐可即跟着上了救护车,再未见到那个女子,可那眼神和声音却让唐可长久一段无法入眠。
  那一段,唐可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度过的,仿佛是个局外人,冷静从容地处理着各种变故。她一边在医院陪护苗青。一边应对着各种部门的处理手续,又将发出婚礼请柬的亲朋一一通知取消……连她自己都惊讶怎会如此冷静,以前苗青总说她是个小乖乖女,什么事也经不起。可当事情劈头而来时,原来,柔弱的她内心却如此坚忍。
  出事的十天后,唐可接到一男子的电话,说车里那个女子没有抢救过来,留下遗嘱将自己的那个在小城的酒吧留给唐可,让她接受。其实唐可早就知道这个女子——梅,是苗青的初恋,一心要出国的梅最终抛下了爱情。唐可知道苗青其实心底一直放不下梅,从他游离的眼神。也只有唐可能够看到。初恋是难以释怀的,何况义是年少情怀,青涩却纯真。唐可没有告诉过苗青,他也是她的初恋,她也知道从小镇子考出来的苗青跟她相恋有一半是为留在上海,因为唐可的家境优越,父母可以帮他安排工作。开始父母虽不同,意他们在一起,但因女儿的决绝,才算答应了。苗青也争气,干得出色,又宝贝着唐可,老人也放了心。唐可虽是娇娇女,却没有那么娇柔的无止境的贪念。她只想跟自己心爱的人一起平凡简单地过日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就够了。
  本来,幸福就在眼前了,梅从国外回来。苗青还是去了,而且每周都去,在梅那个酒吧。心像丢了一样。唐可没有想到苗青对她的爱竟是那么脆弱,轻易就被动摇了。她不知道是自己爱得不够彻底还是这个世界太容易让人迷失?
  如何能让这份困在缺氧都市里、渐渐窒息的爱情再次充盈我们彼此心灵的渴望?如何能唤回那份天荒地老、无法磨灭的纯真和激扬?
  打电话的男子叫罗飞,是为了梅从美国追回来,看着梅与旧爱,却依然守候。
  唐可选择去了那个小镇,接下了梅的酒吧。她辞了职,放弃了大都市的繁华与时尚。她将那个酒吧改造成了如今的“交换孤独”,一个人独自经营。
  “谁愿意和我交换孤单?只想找一个健康平凡的、会炒番茄鸡蛋的、会操作洗衣机的、脸上可能还有点小雀斑的、见到生人会脸红的、知道酱油多少钱一瓶的、在我把大米扛回家时会帮我擦擦汗的姑娘。这样的要求,高不高?如果有那么一个姑娘,那么神啊。我祈求你赐我一个。”
  这是今天店门口留言板上的留言,后面画了一个俏皮的笑脸。唐可看着白色粉笔的清秀字迹,脸上浮出笑意,心里漾起一股久违的温暖。因那纯真可爱的字句还是隐约熟悉的笔迹?她知道那是罗飞的留言。从她来到这里,他一直在默默地帮她。经常在留言条上写些笑话,他知道唐可会看到。唐可知道罗飞也是个隐忍的男子,眼看着自己爱的人突然离开,脸上却没有颓败,那份彻骨的伤在心里。唐可能看到、感知到。两个人都是孤单的,全然地爱着,却不曾真正被爱。明明知道,却依然爱。
  唐可是早上4:10分左有到上海的。4月的上海,这样的清晨,还微微有些凉意。
  已经记不清这样到上海有多少次了,曾经的生活,已经越来越远。记忆中,大上海的万丈红尘声色犬 马总是让人眼花缭乱的,可惟有这一次,有点不一样。
  在去医院的路上。天空飘着毛毛雨。那种极细的雨丝,更像雾霭。唐可落下车窗,微凉的雨丝扑到脸上。清润的空气中还略带有草儿的味道。因为这个城市此刻还没有苏醒。车子下了高速,沿着真北路高架到武宁路,右拐弯向医院方向一路飞奔。唐可是早上3点钟接到医院的电话的,说苗青情况异常。放下电话,简单洗漱就上路了。到医院。苗青已经停止了呼吸。唐可将那套西装穿在苗青身上,那是他们结婚的礼服。她一直留着。虽然她知道他不会跟她步入婚姻的殿堂。
  出事那天,苗青开车带梅一起回来上海,是准备跟唐可摊牌的。梅当时已经有了身孕。不想半路因超速急转,出了车祸。苗青保住了命,成了植物人,医生说维持不了多久的,没有治疗的意义。唐可一直不同意放弃治疗。坚持着。 处理完苗青的后事,唐可独自开车到衡山路,她和苗青就是相识在这里,也是这样微雨的天。唐可将湿漉漉的车停在路边,旁边是一个个小院落。花园洋房错落有致深藏不露。一个人。坐在车里。这才发现,两排大大的槐树,正开着一串串的花。抬头看槐树星星般叠印出一个天空,微亮而,遥远。槐树依靠在那灰白的墙上,格外地显得一种沧桑之美。还有那一幢幢的洋房,灰暗的墙壁斑驳无光,立于落雨的清晨,寂静缠绵。
  唐可看得有点发呆。在我们现在处处变迁的时代,这样褪尽繁华的老房子却是百年不易的吧。或许,在这条街上,在若干年前,有挑了扁担,沿路叫卖各式各样劳苦的人来来往往,像梦一般,怕是再也寻找不到了。当我们沉沦于现实声色的追逐之中,有没有想到过人的有限和渺小?看着前面不远的衡山路上的微明的路灯,不禁感到怅然。
  唐可落下窗户,外面的空气,清凉又湿润。
  蓦然发现,从右车窗边上,在街的一隅,一位银发的老者正拄杖走来。慢慢,慢慢地走来。时光的大书,在老人背后无声地打开又合上。许多的时日。许多的岁月已悄然流逝,而老人正微微笑着走来。他的微笑,正如西天褪尽繁华的云彩,恬静而宁静,别样的秀美。
  几度浮沉,才能拥有这样的微笑?那种慢慢踱步的样子,仿佛穿过光阴一路走来,身背后,会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娓娓诉来。
  可能岁月就是这样子的。我们眼睁睁地看自己的往事在面前一点一点淡去、剥落、遗忘,而我们的前景反而在视野里不知所踪,我们不知道下一站在何处落脚,甚至不知道后面的情景会是怎么样?
  槐树在风里轻舞,街巷悠悠。唐可同样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再来。
  唐可轻轻呼出一口气。走了很远的路,来到记忆里繁华得让人窒息的城市,不经意之间,却从浮华之中沉静下来。
  发动车子,向前滑。风从窗外吹来,嘶嘶地响。此刻唐可的心该是平静的,窗外熟悉的高楼和街路,飞速地退去。前面仍有迢迢的路程,需要踏踏实实地走下去。一如这大上海繁华街路上的草和树一样。
  上路前,唐可给罗飞发了短信:我的番茄炒蛋做的很不错,想吃吗?今晚交换孤单。
其他文献
[摘要]主题式学习是指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Theme)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主题”成为学习的核心,而围绕该主题的结构化的内容成了学习的主要对象。“主题”选择和生成就成为主题式课堂教学的关键,基于本我、自我、超我建构教学主题的设计观,借鉴刑侦思想、选点等策略生成教学主题,从而建构“备学生、备教材、定核心、上下连”教学主题建构程式。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教学程
很快就习惯了没有地铁的日子,习惯了这座甚至没有火车站台的城市。它热情的阳光,就像这座国家级卫生城市的市容,干净恣意地撒在行人的身上。最让我舒心的是这个城市的陌生,没有人来烦我,公司的员工都知道,我只是总公司派来搞市场调研的。我似乎远离了尘嚣。几个月之后,南通也将只是我的回忆。手机又在提醒我有邮件,不用看,准是吴贞的。记不清我删掉了多少封她的E-mail,掐断过她打来的多少次电话。记得清的是,地铁站
他是大山里的乡镇干部,她是大山里的小学教师,青山秀水滋养了他们的青春,也滋养了他们的爱情,终于有一天,大山成就了他俩的姻缘  当时,他家人多力薄,穷得叮当响,他俩的丁资除了自己节俭着开支外,大都贴补在他作为长子的那个家,她毫无怨占。他把事业看得重,几乎全身心投入,而她爱的就是重事业的男人。婚后生活虽然有些艰辛,但夫妻间琴瑟和谐,小日子过褂如大山的溪水一样潺潺口口,明净欢快,为了他安心工作,她承担了
当我折出第一只纸鹤时,  我想起柯寄我的301只小纸鹤。  我找出存放它们的玻璃瓶,  我拆开一只小纸鹤,  我在彩纸的中间,  意外发现了一个大大的“爱”字。  那是柯的笔迹。  我再拆开一只,  还是一个“爱”字。  我的眼前,  是当年蝴蝶兰开,  淡紫、鹅黄、纯白、蔚蓝。  一朵朵,一片片……     1  我天生手笨。小时,母亲捉住我的手,帮我看我手指上的罗纹,叹一声,这丫头,手笨。是指
2008年3月19日,法国一位52岁的小学教师Chantal Sebire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尚泰儿并不是一个厌倦生活的人,她热爱自己的事业,喜欢同孩子们在一起,那些曾经让人珍惜的时光给她留下了无数美好的记忆。可是,她现在的记忆却好像是一片空白,她所能记起的就是痛苦,折磨人的痛苦,日日夜夜让她不得安宁的痛苦,这种痛苦让她不知道应该怎样生活,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身患绝症的人都有这种感觉,为什么会是自
[摘要]  完善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机制,坚持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是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以北京某市属高校2012届硕士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为依据,藉此系统分析研究生内部质量保障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加强实践环节;加强学位论文过程管理,严守撰写规范;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师生交流效率等。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机制;毕业生
小时候,几乎是在饥饿中度过。我出生的乡下老家虽说是渔米之乡,可是家里既无鱼腥也无米香。菜叶加稀饭就是每天的伙食。7岁那年,我读小学一年级。老家那里有个不成文的风俗,只供男孩上学不供女孩。如果女孩子有幸生在条件好的家庭或者父母开明一点的,能读到初中毕业已经是天大的幸福了。很多父母认为女孩子长大终究要嫁人的,嫁人就意味着是别人家的人,供她上学浪费银子不说,也有吃亏之嫌。总之,凭什么要把有限的一点钱花在
那是一次突如其来的灾难,意外坍塌的矿井压住了一名正在井下作业的矿工。他被埋在了井下深处。  没有人会想到超时加班的他,更不会有人会想到他的困境。他的身边,除了包里装的刚上班时顺手在职工食堂买给儿子的几瓶钙奶和几包方便面外,就只剩下一把铁镐了。  和很多传奇故事一样,他最后也得救活了下来。但与别人不同的是:他并没有依靠别人的帮助,他是自己救出了自己。  很多人感到奇怪,150米深处被埋了,自己还能救
家里买回第一台收音机,应该是1981年。那时候,我刚上小学三年级。记得那是一个中午,放学回家,听得家里有异样的声音,在空空的屋子里回荡。我赶紧跑进屋,爸爸正趴在一台收音机旁调台呢。那是个四方四正的家伙,摆在炕上,显得格外大。我问父亲,这是什么。父亲头也没抬,说,收音机。然后,继续调他的台。  这是我们村买回的第一台收音机。  父亲是个木匠。经常到邻村去给别人盖房或者打家具,因此挣了些钱。印象中,一
我已经很多年没有恋爱过了。你体会不出一个26岁本应轰轰烈烈地谈场恋爱,却硬是被爱情给遗忘掉的女子,在听到情人节、玫瑰、巧克力、戒指,或是看到满大街甜蜜地几乎融化掉的情侣时,心里有怎样铺天盖地般的寂寞和哀伤。寂寞与哀伤也就罢了,偏偏你还要在别人的幸福面前拼命地掩饰自己的这份“不幸”。这样双重的苦痛,没有经年的耐性和克制,一颗无爱滋养的心,怕是早在众人或虚情或假意的关怀里,千疮百孔地无力支持了。所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