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跨文化视野中的“作者之死”

来源 :青海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yuanzhurenz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源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西方诗学,重视文学摹仿外在现实世界的作用,注重的是文学文本的独立性,而消解、漠视创作主体的独特地位;中国理论界则以"诗言志"这一命题作为中国诗学的"开山纲领",注重创作主体与作品之间的相融与相依,强调"心"与"物"、"情"与"物"之间的相互感应,认为对主体的研究是顺利地进入文本、准确地理解文本的有效路径。从比较文学的跨文化视野来审视理论界关于"作者之死",我们就完全可以以一种超脱的心态来对待这一论争。本文正是从这一视角对"作者之死"这一命题所作的探讨。
其他文献
分析了当前粮食生产和粮食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稻绿色生产技术,主要包括生产投入品选择、培育壮秧、科学施肥管水、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粮食绿色生
科学发展观是统领中国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某乡几年里连续上了四五项工程,乡政府所在地建起了好几幢高楼,几条街道也拓宽了.不久前,上级以这个乡的党委书记政绩突出为由,将其提拔重用到县里当上了局长.
苯有原始什巴苯和雍仲苯两种宗教支派。根据已知的文献资料分析,吐蕃时期的苯是原始什巴苯而决非雍仲苯教。其价值建构对民族人格乃至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决定性影响与佛教和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