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传播途径的研究

来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用实验动物对流行性出血热(EHF)几个可能的传播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ID_(50)/ml的EHFV悬液即可通过破损的表皮使实验鼠感染;从EHF疫区采集的革螨和恙螨均能自然感染、叮刺传播和经卵传递EHFV;感染EHFV的实验动物排出的EHFV可经气溶胶的形式传播给正常实验动物;EHFV可经破损的消化道粘膜感染实验鼠。这些结果提示:经皮肤伤口传播是鼠间和鼠人间EHFV的主要传播途径;螨媒传播对鼠间EHFV传播和保持疫源地起了重要作用;以气溶胶的形式经呼吸道传播是特定条件下实验动物型EHF的主要传播途径;EHFV在一般条件下难以通过消化道使实验鼠感染。这些研究结果为EHF的预防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该如何定位学生的角色,是当前中学教育改革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很多研究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求。本文参阅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大量有关新课程理论下学生角色定位的研究性论文,现就研究者的成果进行综述。  一、学生是“学习者”  研究者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