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过渡的问题及策略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e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學英语课堂教学各环节之间的过渡方式决定了教学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提升过渡的有效性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简述课堂教学过渡时常见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几种过渡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渡;问题;策略
  【作者简介】李雪,南京实验国际学校小学一部。
  一、引言
  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渡时出现的问题不少:有些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忽视过渡的意义,要么利用课件直接带领学生进入下一环节,要么随意地一句“Now, let’s …”就拉开下一环节的序幕。有些教师虽然能意识到过渡的作用,却不善于设计有效的过渡方式。
  过渡对于一节课而言就像是串起珍珠的线,珍珠再美,没有了线也成不了漂亮的项链。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明确过渡与衔接的重要性,掌握基本过渡与衔接的方法,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学情及身心特点,探索教学过渡的艺术,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基本概念
  1.课堂过渡的内涵。事物由一个阶段逐渐发展而转入另一个阶段即称为过渡。课堂教学中的过渡是教师引导学生由一个教学活动转入另一个教学活动的行为方式。它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使得课堂环环相扣、节奏清晰。
  2.课堂过渡的价值。课堂教学过渡技能属于教学基本功范畴,是教学技能之一,应该引起教师们的重视。提升教师课堂过渡技能对于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3.课堂过渡的功能。
  (1)承上启下。英语教学通常由多样的语言活动构成,过渡的首要任务是使得这些语言活动有机地串联起来,使得课堂教学上下贯通、自然流畅。
  (2)引发注意。各个教学活动之间如果没有恰当的衔接,学生很难适时地转移注意至下一环节,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3)激发兴趣。兴趣是一切学习的起点。教学过渡的目的之一即是通过各种方式把学生这种内在积极性调动起来。
  (4)建立情境。完整的情境设计对于英语教学来说至关重要,合理的衔接过渡有利于情境更加完整的呈现。
  (5)训练思维。教师通过多样的过渡语衔接教学,或提问期待回答,或陈述引发思考,这对于训练学生听力和培养英语思维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小学英语课堂过渡中的常见问题
  【问题1】依赖课件,过渡滞后。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过度依赖课件,一张接一张地播放幻灯片,操作课件成了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行为。直到下一张幻灯片已经呈现给了学生,才想起随意组织两句过渡语。这样的过渡是滞后的,不利于学生衔接情境,投入下一步的学习。
  【问题2】自说自话,忽视学生的感受。有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考虑并设计了过渡语,但在课堂上仅仅平铺直叙地口头陈述过渡语,并没有给学生回应、互动的机会,使得过渡语流于形式。
  【问题3】牵强附会,情境不自然。有些教师不能找到合理的衔接点,这些脱离情境而设计的衔接点使得教学生硬死板,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所学知识。
  【问题4】小题大做,过渡冗长。为了引发下一个语言活动,有些教师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衔接活动。有生动活泼的卡通动画,有韵律鲜明的童谣歌曲,但有的教师花费过多时间在过渡环节,使得整节课主次不明,有越俎代庖之效。
  【问题5】忽视过渡,教学环节割裂。有些教师完全无视教学过渡,认为英语教学只是由一个接一个的操练活动链接而成,只要反复进行机械操练,学生就能熟练掌握语言知识。这使得课堂教学松散、环节割裂,学生只能做到机械记忆,离英语运用能力的达成相距甚远。
  四、课堂过渡技能的应用策略
  教师在设计过渡时应该充分考虑教学过渡的几个功能。常用的教学过渡的方法和策略有很多,本文仅介绍活动式过渡、图片式过渡、音频式过渡、问答式过渡和文本阅读式过渡。
  1.活动过渡——激发兴趣。基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应当运用多样、趣味性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歌曲、童谣、游戏、表演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教师将这些活动运用于过渡环节同样有画龙点睛之效。
  【案例1】At a snack bar (选自译林小学英语四上Unit6)
  T: Do you remember what Mike and Helen and their father would like?
  S: They would like …
  T: Let’s say a rhyme.
  S: Mike, Mike, what would you like? Hamburger, hamburger, I’d like a hamburger.
  T: Can you say this new rhyme?
  ……
  【案例分析】
  本节课为单元第二课时,Rhyme time 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教师在问答复习第一课时Story time课文大意后,通过一首chant有节奏地再次梳理文意,同时这首韵律诗还有效地衔接到下一环节Rhyme time 的教学,学生饶有兴致地诵读小诗,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2.图片过渡——引发注意。教师在过渡环节中运用生动形象的图片便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顺利转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案例2】Keep our city clean (选自译林小学英语六上Unit6)
  T:Miss Li and her students are talking about their city. Look at this picture. (此时教师PPT播放一张南京市地图的图片。)
  T: How is the city?   S: Oh, it is not clean. It’s dirty.
  T: What makes the city dirty?
  S: …
  【案例分析】
  心理學家赫瑞特拉的实验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有83%来自视觉。恰当地运用图片可以帮助学生将语言知识的音、形、义结合起来,使得语言学习相对来说比较轻松,学生喜欢生动有趣的图片。
  本案例中,在复习完Story time后,教师通过呈现一张南京市卡通地图衔接教学,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一张贴近生活实际的图片还大大激发了学生开口表达的欲望,学生又多了一次语言输出的机会。
  3.音频过渡——训练听力。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抓住点滴机会向学生提供大量听的素材。如果教师能适时地播放音频进行过渡,学生练习听力的机会就更多了一些,一举两得。
  【案例3】Summer holiday plans (选自译林小学英语六下Unit7)
  T:Wow! Su Hai and her friends have many good plans for the holiday. Listen! What is the boy saying? (教师此时播放音频:“I’m not going to visit any cities for the holiday. I am going to study and help my parents with housework…”)
  T: Guess. What is the boy going to do for the holiday?
  S: He is going to…
  ……
  【案例分析】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和一定的语感。胡春洞教授也曾指出:英语语音教学是整体教学发展的起点,也是教学的第一关,并始终影响着以后的学习。本案例中,教师通过播放Tom自述的一段音频,自然地由Grammar time过渡至Guessing game,学生还通过听音频猜测主人公的假期计划达成了语言知识的输出。
  4.问答过渡——训练思维。师生问答互动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行为方式。教学过渡时,教师通过提问来引发过渡是常用策略。教师若能在过渡环节巧妙地发问,就可以通过学生的反应了解其学习效果,还有助于激发学生英语思维、稳定注意力、培养表达能力。
  【案例4】In the kitchen (选自译林小学英语五下Unit6)
  T:Mike usually eats with a knife and fork. Look at this ladybird. What does he eat with?
  S: He eats with his hands.
  T: What does he like eating?
  S: Grapes.
  T: Whose grapes are they?
  S: They are Bobby’s.
  ……
  【案例分析】
  随着课改的理念推广,一线教师们都感受到了提问在教学中的实用性和必要性。提问是一种有效的师生交流模式。本案例为Culture time 向Cartoon time的过渡,教师的三个问题层层递进,学生的回答步步深入故事文本。教师巧妙地发问,带领学生自然地转入故事的学习,学生回答问题,巩固了前一环节饮食文化相关知识,还理清了故事文本的大致脉络。
  5.文本阅读过渡——建构情境。文本阅读是重要的语言能力之一,也是语言输出的一种途径。文本阅读式过渡的关键是要在整节课的情境背景之下,根据下一个教学活动的需求设计契合情境的文本,使得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下个环节的信息,从而达到延续情境的功能。
  【案例5】Holiday fun (选自译林小学英语六上Unit5 )
  T:In story time, the children had a lot of fun for the holiday. Lily and Tom too. Read the passage and find out who takes these nice photos in the holiday.(此处呈现北京部分景点照片以及文本供阅读:“Lily visited Beijing for the National Day holiday. Tom went to Shanghai. They saw many interesting things .They took many nice photos .”)
  S: Lily did. Because she went to Beijing.
  ……
  【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完第一课时课文后呈现以上文本并提问 “Whose photos are they?”, 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环节——地名词汇教学。学生通过文本阅读确认了照片主人,锻炼了阅读理解能力。高年段英语教学中较适合进行这样的文本阅读过渡,学生有能力进行阅读理解,适合学生年龄、身心特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单俍.深度解读文本,培养高阶思维能力[J].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2015.
  [3]夏春娥.直击新课程学科教学疑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
  [4]王丽春.小学英语课堂中导入的问题及对策[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5).
其他文献
Anxiety is an unease emotion in which an individual is frustrated with self-esteem. When it refers to second language (L2) learning, this feeling is perceived as language anxiety——“the negative emotio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将分层教学策略应用在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成为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将分层教学活动与高中英语课堂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促进高中英语教学过程的优化。文章主要分析了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策略。  【关键词】以人为本 高中英语 分层教学 实施策略  现今《英语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重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我国同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英语外来词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丰富了汉语言词汇和文化。但随着大量外来词的增多,势必会影响到我国汉语在社会上的传播。本文从英语外来词产生的背景入手,进一步说明了英语外来词在汉语中的表现方式。最后分析了英语外来词对汉语的影响,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汉语文化的保护,避免一些英语外来词的滥用现象。  【关键词】英语;外来词;汉语
【Abstract】Fifteen ELT teachers and fiftee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tudying in ELT were surveyed about methods to improve English. Outcome reveals that some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students and ELT t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尤其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更加需要语言之间的互动。  【关键词】新课标;英语课堂;提问  【作者简介】刘茜,南京师范大学附属苏州石湖中学。  在英语课堂中,提问始终是一项重要的内容,通过提问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不断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因此中學英语课堂应当重视起对
【摘要】在英语专业中,阅读和写作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想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就必须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利用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英语专业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和写作技能,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英语专业阅读;写作;新型写作课模式  【作者简介】阿拉腾夫,内蒙古医科大学。  英语专业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摘要】本文以大学英语《成功职场英语》课程的第3单元“Relocating for Work”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为例,介绍了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实践。通过选择合适的主题进行细致的教学任务设计,并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任务型教学法可以在大英教学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同时在实践中也面临一系列具体问题。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翻转课堂;专门用途英语;独立学院  【作者简介】贺梦圆(1989.9- ),女,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Reading是关于环境问题的一个电视辩论的开头部分。以Reading Strategy为线索,让学生学会如何阅读辩论题材的文章。在介绍辩论环节及要素的同时,让学生理解两位专家的看法,加强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  1.对全文大意作整体理解;  2.掌握本课的重点单词与词组;  3.找出各段的主题句并归纳出本文的中心思想,提高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摘要】对茶文化的探究,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部分。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茶文化起源古代西周,至唐中期广为接受。《茶经》是中国茶文化核心典籍,讲诉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茶文化之间的关系,对茶相关文化的翻译,既是对中国茶的推广,也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国瑰宝的过程。中国名茶之一——信阳毛尖,在对外宣传时,借助叙事学理论,从经典叙事学和后经典叙事学两个方面构建茶文化翻译结构。既展示了毛尖所蕴含
【摘要】幽默是人类独有的品质和能力,很多时候用来化解愤怒和暴力;亦或是在交际中感到人格受到奚落或侮辱,幽默也可帮助构建一种高级的防御机制。借助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可以在认知心理层面揭示幽默言语的“明示—推理”过程以及发话人透过幽默言语所表达的不同的言语交际意图。  【关键词】幽默言语 关联理论 语境 交际意图  幽默是一种言语交际的艺术,在通常情况下,真正精于谈话艺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