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源河流相辫状河—曲流河微相转换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以刘官庄油田馆陶组三段为例

来源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d_wee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官庄地区新近系馆陶组是黄骅坳陷歧南次凹的重要油气储层.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和地震等数据信息,探讨研究区馆陶组三段(馆三段)河流相的辫状河—曲流河(辫—曲)微相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刘官庄地区馆三段共识别块状层理砾岩相、槽状交错层理砾岩相、板状交错层理砂岩相、平行层理砂岩相、块状层理砂岩相、槽状交错层理砂岩相、块状层理泥岩相7种岩相类型;测井曲线主要表现为箱形、钟形、箱形—钟形组合、指形、线形5类;发育辫状河道、心滩坝、泛滥平原、曲流河道、点坝、漫溢砂6种沉积微相;研究区馆三段垂向呈“先辫后曲”、平面呈“东辫西曲、南辫北曲”的特点;辫状河砂体垂向心滩坝发育,河道频繁侵蚀、沉积,二者多期叠置成大型复合砂体并构成馆三段的主力储层,曲流河垂向砂体孤立发育,横向连续性较差.研究区河型转换控制因素中,靠近古隆起的充足物源供给和构造作用形成较陡的地形坡度,二者构成的物坡控砂效应影响馆三段早期辫状河的沉积和中后期辫状河向曲流河的转换;古气候影响下的古环境从湿润向干燥的转变及基准面旋回上升二者耦合,对辫—曲的转换起辅助作用.该结果对厘清刘官庄油田河流相储层形成因素、指导同类型油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基于测井、实验、试油等资料,根据生油岩、储盖组合、输导体系、圈闭等油藏关键要素的配置,分析准噶尔盆地克百断裂带石炭系内幕型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系内幕型火山岩储层发育于石炭系顶界800 m以下,内幕储层有利岩性主要为凝灰岩和安山岩,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型和裂缝—孔隙型;火山爆发间歇期沉降的粉砂质凝灰岩为良好的盖层,输导体系为克百断裂及次生断裂,在逆冲推覆构造作用下,形成的构造—岩性圈闭为油气提供良好的富集条件.克百断裂带石炭系内幕型火山岩于玛湖凹陷二叠系烃源岩生成油气,沿油源断裂
截至2021年底,中国大陆地区共有50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9 192.62 km,其中,地铁线路长度7 253.73 km,占比78.9%.2021年当年共新增城轨交通运营城市5个,新增线路长度1 222.92 km,其中,新增地铁线路长度971.93 km.新增运营线路涉及8种系统制式,分布在35座城市,共62条(段)线路,新投运线路条(段)数及所涉及城市数均为历史新高.
为了提高车间数字化水平和工作效率,本文设计了RFID车身追踪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无线射频技术来实现车辆信息的自动读取和识别,并以自动、高效识别形式对汽车装配各部件进行安装,提高了劳动效率,减少了操作者高频率、重复性的枯燥动作.
以长春市轻轨3号线为例,采用区位熵分析、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基于站点周围1 000 m范围内不同用地功能要素POI数据、土地利用数据,进行轨道交通站点类型划分与空间特征挖掘,探讨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用地功能组织模式.结果表明:长春市轻轨3号线站点可分为单一功能型和混合功能型两大类,不同混合类型站点影响范围内功能要素的数量规模特征、要素专业化程度表现以及混合开发程度不同;商业综合型、交通换乘型站点周围用地功能组织模式为“单核单极轴”,商住混合型站点为“双核单极轴”模式,公共服务型以及公共混合型站点多为“双核多极轴
为精准刻画球形暂堵剂在粗糙裂缝内运移规律及研究颗粒之间相互作用机理,构建具有长度相等的阶梯粗糙裂缝物理模型和CT扫描真实粗糙裂缝模型,基于离散相(DPM)多相流模型表征暂堵剂颗粒之间相互作用,采用流体流动与暂堵剂颗粒运移的双向耦合算法,分析裂缝表面粗糙度、暂堵剂颗粒直径、颗粒体积分数、颗粒速度和暂堵剂携带液黏度对暂堵剂在粗糙裂隙内运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暂堵剂颗粒直径越大,对颗粒速度影响越小;随暂堵剂颗粒体积分数和颗粒速度的增大,颗粒受平均作用力逐渐增大;随暂堵剂携带液黏度的增加,颗粒速度和缝内流体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