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wdw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而现代化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给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多媒体技术运用的意义这两个方面阐述了现代教学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其目的在于促进广大教育工作者致力于这方面研究,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现代教学媒体相对于传统的教学媒体无疑是一种更为先进的教学手段,代表着一种更高的生产力。现代教学媒体运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促进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上,对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是非常必要的,它必将有力地改变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课堂时效。
  1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
  1.1 重自我,轻学生,教学模式陈旧
  “填鸭式”,“满堂灌”,这种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可走进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90%以上的教师仍然热衷于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现状没有得到改观。部分老师排斥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认为这些都是花架子,对学生考试没有多大帮助。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我们教者往往理所当然地成为课堂的主宰,以自我为中心,而占据五尺讲台这地阵地,大讲特讲,而对学生的兴趣、状态、需求等等视而不见。事实上,多媒体教学的介入,将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的学习成为互动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1.2 重结论,轻过程,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视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我们的课堂教学偏重结论,轻视过程,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这种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教给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法来解决,而不能习惯于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进一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使结论的形成更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
  1.3 重课堂,轻生活,和时代发展脱节
  离开了现实生活,思想品德课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个简单的道理相信每一个思想品德教师都十分清楚,但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教师对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原则的重视不够,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够。我们往往满足于教材中所列举的案例,实际上,教材中的案例由于教材编写的时间局限性往往是滞后于时代发展的。这样的教学就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脱节,和时代的发展脱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中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与部分教师缺乏现代教育理念外,教育手段的落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多媒体技术是现今初中教学中最重要的现代科技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图片、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其信息资源的丰富和教学的直观性强等特点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从改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时效来看,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推广是历史的必然。
  2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现代教学媒体运用的意义
  2.1 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的需要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而言,素质教育就是要摆脱以往思想品德教学中那种死记硬背、不能灵活运用的现状。众所周知,现在思想品德考试的内容,纯课本上东西很少,主要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考查学生分析解决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能力。再说,学以致用,学习思想品德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只知模仿,而无创新,又有什么用呢?这就要求大家在平时教学时,一方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教学媒体运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能起到促进作用,是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现代教学媒体运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可以使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内容生活化,这种形式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知识,从而避免课后作业过多,学习任务过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目的。
  2.2 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时效的需要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首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只有激发了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鉴赏力和想象力。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现代教学媒体的灵活运用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增强学习思想品德的动力。现代教学媒体具有强烈的视听效果,其富有时代感的画面、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聚焦,能对学生产生全方位的影响,最大限度的感染学生。与传统教学媒体相比,更具优越性。初中思想品德课本中精选的案例也有好多是与初中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讲授这些章节时,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展示案例中有关情景能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必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同时比能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五课《敬人者人恒敬之》第一框题时,运用生活在线“小何的苦恼”作为导入环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把小何不尊重他人、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通过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受人尊重奥秘的理解。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因此现代教学媒体运用于具体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增强学习思想品德的动力。多媒体的灵活运用,无疑对提高课堂时效、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现代教学媒体的灵活运用,使得教师备课更完善,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更踊跃,三方面有机结合,能充分调动师生的激情,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时效的目的。提高课堂时效需要现代教学媒体的加入。
  2.3 突破重点,化解难点的需要
  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是一节课的中心内容,也是教师在备课、上课中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能否有效地解决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可以看作是衡量一节课上的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诚然,能否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解决途径的优劣,固然与教师教学能力有关,同时与教学媒体的先进程度也有很大关系。传统的教学媒体在解决思想品德教学中某些重点、难点问题是无法与现代教学媒体相媲美的。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现代教学媒体的灵活运用更能有效的突破重点、化解难点。再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8课《相逢在花季》第二框题“走出困惑纯化友谊”时,走出困惑、交往有度是本节课的难点。运用传统教学方法比较抽象,学生不宜理解、掌握。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制作设置初中男女学生交往的有关场景,直观形象地展示男女生交往过程中外在的行为表现和内在的心理活动,引导学生消除心理上的困惑。至于解决“交往有度”这一难点,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学生因不当交往而引不良后果的新闻或案例,如南京市溧水某中学两学生因早恋引发自杀的悲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体验,从而认识到中学生有度交往的重要性。
  2.4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需要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克服的就是课本的局限性,必须要把课本上知识转化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这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才能有效地应对中考中的开放性与探究性试题。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很好地创设教学情境,打造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平台,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真正起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目的。课件制作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互动整体,进而达到思想品德课教学生动活泼的目的。
  正确地认识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思想品德教学中,才能实现以媒传知、以媒生情,才能为学生认识过程的重点、难点服务,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才能为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价值观提供引领作用,以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倡导“有效教学”,但农村中学高中历史课在高考制度压力下,在教师综合素质、学生学习能力等都相对偏弱的情况下很难能够真正实施有效教学,本文试图从教师改变自己进而影响学生以及整个教学的角度进行些许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推行以来,中学历史教学发生了诸多变化,围绕“有效教学”,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竞相发表见解,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能够利用历史学科的价值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吗啡经硬膜外腔给药途径对子宫全切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方法:   60例择期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子宫全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吗啡1mg(M1
[目的]研究氯甲酚纳米乳消毒剂(CND)对真菌的杀菌效果及其作用机理.[方法]以白色念珠菌为指示菌,分别利用营养肉汤稀释法、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法、物体表面消毒模拟现场试验法
摘要历史教学中能够挖掘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素材应该来说是非常丰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常经常教授一些传统的主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是有时候学生的体会却和我们的主观意图大相径庭。新课程标准一个重要的改变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那么如何将学生的“非主流”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到历史教学的整体目标上就显得非常重要。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制定的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课程目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