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二次秀穗”的预防与利用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anj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中提到了小麦生长后期出现“二次秀穗”现象,分析了形成原因,提出了以培育壮苗为中心的预防措施,建议合理利用这一现象取得较高产量。
  关键词:再穗;预防;利用
  1  形成的原因
  生产中影响小麦分蘖成穗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品种(特性)耐旱程度、播种早晚、播种质量、土肥条件、群体大小、分蘖发生早晚、气候因素等。根据观察分析,认为“再穗”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1  春天降水早晚是形成的主要原因
  清明节前后是我市小麦拔节期,蘖的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整个群体变较小。如果此时自然降水少、土壤墒情差。本来生长较弱的山耩旱薄地小麦,受到干旱影响,晚生蘖、小蘖生长停滞,并有衰亡迹象,变为无效蘖;而早生蘖、大蘖成为有效蘖,发育成穗。一旦孕穗挑旗期遇到降雨,停滞发育的小蘖、晚生蘖就会在充足的水肥、光照和适宜温度下重新发育,变成有效蘖,进而发育成穗,到收获时同一块地里早长出的麦穗正常成熟变黄、后长出的麦穗仍然发绿,不能正常成熟。出现“二次秀穗”现象。
  1.2  品种类型与种子质量
  不同的品种对水肥的耐性不同。山耩旱薄地选择耐瘠薄小麦品种,会提高分蘖成穗率,减少小蘖、晚蘖退化程度,最大可能地发挥品种增产优势。种子质量好赖,关系到出苗和出苗后的生长健壮与否,对后期分蘖和群体大小影响较大。
  1.3  栽培技术措施
  播期早晚、播种方式、播量大小、覆土深度、土壤墒情、土壤肥力与施肥水平、整地质量、管理水平、等影响着分蘖质量和成穗率。
  2  预防措施
  2.1  提高播种质量
  不同的小麦品种抗旱性能差异很大,适合山耩旱薄地种植的小麦品种必须具有根系强大、吸水力强 、反应迟钝、水分蒸腾率低等特性。我市山耩旱薄地以抗寒耐瘠鲁麦21号、青麦7号为主;旱肥地以烟农2415、烟农5158、青麦6号等。做好种子包衣处理,消灭苗期各种病虫为害。小麦从播种至开始越冬,有0℃以上积温600~650℃。保证小麦壮苗越冬。小麦出苗的适宜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75%左右。做到足墒下种,确保一播全苗。克服籽粒拥挤、争水、争肥、争营养、苗弱、根少的情况。提高出苗率和抗旱能力,保证出苗后根系生長。
  2.2  提高整地质量
  采用一年一作、二年三作轮作措施,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少耕与深耕相结合,促进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和养分释放,提高土壤蓄水、保肥和供肥能力。耕翻后镇压避免播种过深、播种失墒,影响出苗质量。播种后镇压,促根伸长下扎,提高麦苗的抗旱能力和田间水分利用效率,麦苗整齐健壮。
  2.3  提高养分效率
  低产麦田在保证磷钾肥的前提下,适当增使氮肥、有机肥,对培肥地力、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作用显著,起到“以肥调水”的作用。二者结合,可以达到长期培肥地力和短期效益互相补充的效果。玉米秸秆还田。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耕层的有机质含量的有效措施。实施减量增效施肥。优化氮磷钾养分配比,提高养分利用率,节本增效。
  2.4  加强年前管理,培育冬前壮苗
  小麦播种后,要及时到地里查看墒情和出苗情况,保证苗全、苗齐。既要壮苗又防旺冬前长,确保安全越冬。苗情及群体调控,山耩旱薄地小麦群体结构必须是高产低耗的。冬前主茎叶片数5~7片,总茎数足而不过头,越冬前总茎数是计划成穗的:高产田为1.2~1.5倍,中产田为1.8~2.0倍,低产田为2.0~2.5倍。
  2.5  加强年后管理,促蘖早发
  (1)镇压:使土壤与根系密接起来,有利于根系吸收养分,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划锄:一般在早春表层土化冻2cm时开始划锄,拔节前力争划锄2~3遍,增温促早发。
  (2)三月上旬适时搞好春季人工、化学除草工作,控制杂草危害。
  (3)在早春土壤化冻后借墒施肥,促苗早发。亩追施高氮速效复合肥10~15kg,以促根下扎,提高抗旱能力,增蘖保穗数。
  2.6  防止早春冻害
  我市常发早春冻害,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只要加强管理,部分小蘖芽仍可以长大成穗,获得好的收成。一是抓紧时间,追施肥料。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kg左右;二是中耕提高地温、保墒蓄水,能有效增加分蘖数,弥补主茎损失;三是喷施叶面肥或植物细胞膜稳态剂、复硝酚钠、芸薹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中、小分蘖的迅速生长和潜伏芽的快发,明显增加小麦成穗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小麦产量。
  3  合理利用
  作为山耩薄地来说,抓住机会,加强对“二次秀穗”管理,一种增产的有效补救措施。有条件的地块遇旱后,及时利用周边可利用的水源,充分发挥水浇条件优势,抗旱保苗。没有水浇条件的,可以根据天气预报,采用叶面喷施抗旱剂的方法,来增强小麦抗旱能力,减少小蘖、晚蘖退化,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中、小分蘖的迅速生长和潜伏芽的快发,明显增加小麦成穗数和千粒重,提高小麦产量。在“二次秀穗”扬花期,结合防病治虫叶面喷施0.3%KH2PO4溶液,促进光合作用、加快养分向籽粒转化,增加粒数、粒重。结合小麦“一喷三防”项目防治蚜虫、锈病、白粉病、赤霉病为害。
  参考文献
  [1] 刘爽.小麦栽培冻害发生的原因与应对措施探讨[J].南方农业,2018(17):32,34.
  [2] 陈襄礼,李林峰,王重锋,等.小麦倒春寒发生特点及防御措施初探[J].河南农业科学,2014(2):35-37.
其他文献
摘要:这些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异常严峻,节约保护水资源成为民众普遍热议的话题。国内农田水利工程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不合理的灌溉技术,导致很多水资源浪费而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由此,在农田水利工程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做到根据农作物实际需要科学灌溉用水,实现农业产业的高效、高产、优产就有其现实的必要性。文下着重自渠道防渗、先进节水技术应用两大方面,就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做重点概述。文末
摘 要:为深入探究水果基质对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的影响,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8种有机磷农药在4种水果中的基质效应和回收率。结果表明:水胺硫磷﹑甲胺磷﹑乐果﹑甲基对硫磷﹑敌敌畏﹑毒死蜱﹑对硫磷﹑杀螟硫磷8种农药在香瓜﹑苹果﹑香蕉﹑西瓜4种水果中基质效应多表现为增强。敌敌畏回收率较低,尤其在西瓜和香蕉中表现明显。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有机磷农药;回收率;基质效应  1 前言  在农业生产中,有机磷农
摘要:农业技术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持续进行改革创新,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发展精细化农业,提升农民的收入。农业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要提升对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视,借助新媒体、网络技术等开展高质量推广。本文就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创新研究,希望能促进技术推广体系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创新;研究  0 引言  我国地域广阔,具有丰富的农业发展资源,作为基础性产业与经济发展,社会稳
摘要:柑橘是人们日常喜爱的水果之一,为了提高柑橘栽培种植质量,应该在实施高效栽培技术的基础之上进行精细化管理。本文主要以柑橘高产栽培技术和精细化管理为研究的内容,重点论述了柑橘高产栽培技术,提出了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手段,希望为我国柑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柑橘;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  随着柑橘经济效益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果农开始种植柑橘,扩大了柑橘的种植范围和面积,也增加了果农的经济收
摘要:葡萄根系在土壤分布中的深度和广度因品种、生长发育的好坏、土壤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有很大差别。笔者在招纳社区10个村民小组的葡萄园地中作实际调查,抽取25个点的葡萄进行挖土查看根系,其中有20个点的葡萄新稍叶片黄、长势廋弱、叶片小,叶缘有枯萎。根系上沒有新的白色生长点,只有灰根、黑根和死根,棚架葡萄根部范围只有40cm左右的直径。5个点的葡萄,修剪晚。冬芽萌发后地温回升,新稍长势正常偏弱,根
摘要:我国农业的发展目前已经呈现出良好的现代化趋势,加强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力度和效果,是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举措。为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滋养水土资源,提升农作物的产量更要维护自然环境的和谐,应用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已是时代所趋。本文从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并对具体的推广策略加以研究。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技术推广  0 引言  农
摘要:最近这些年,我国的整体经济大环境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而畜牧业也在快速的发展,其中家禽的饲养生产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饲养量逐年增加。鸡肉因为营养丰富、口感佳,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肉鸡的饲养经济收益不断提高,所以更多的饲养者加入到肉鸡饲养的行列。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应该了解肉鸡的饲养管理措施,并且掌握易发疾病的情况以及防治方法。传染性腺胃炎属于肉鸡生产中影响比较严重的疾病,所以本文主要围绕肉鸡发生
摘要:我省是蔬菜大省。日光温室蔬菜种植面积已达26.67多万hm2,解决了冬春反季节供应问题,丰富了蔬菜品种,同時有效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实施财政支持的日光温室蔬菜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工程和日光温室蔬菜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的大规模示范推广,将解决当前日光温室蔬菜安全高效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对进一步提高日光温室蔬菜栽培技术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保障蔬菜供应安全有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