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211
资料与方法
文山县城部分幼儿园4~6岁儿童共448名,男228名,女220名。散瞳检影验光386名(86.16%)。
方法:①视力检查,指导儿童掌握识别视力表,采用国际标准E字视力表检查视力,检查距离5m,1.0一行与儿童眼基本呈水平位。②用角膜映光法和遮盖与去遮盖法检查眼位,系统检查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③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后,由专职的验光师检影验光;④标准:视力≥1.0为正常,<1.0为异常。⑤屈光度:0~+0.25D为正视,≥+0.50D为远视,≤-0.25D为近视。
结果
视力与眼别:视力≥1.0的共712眼,其中右眼322只(45.22%),右眼390只(54.77%)。视力<1.0的共184只眼,其中左眼106只(57.61%),右眼78只(42.39%)。经统计学处理P>0.05,视力与眼别差异无显著性。
视力与性别:视力≥1.0的男370只眼(82.59%),女342只眼(76.34%);视力<1.0男80只眼(17.86%),女104只眼(23.21%),P>0.05,视力与性别无显著差异。
视力与年龄:视力≥1.0,4岁组179只眼(25.14%),5岁组396只眼(55.62%),6岁组137只眼(19.24%);视力<1.0,4岁组72只眼(39.13%),5岁组79只眼(42.93%),6岁组33只眼(17.93%),经统计学处理,P<0.01。
屈光情况:实际散瞳检影772只眼,其中正视107只眼(13.86%),远视641只眼(83.03%),近视24只眼(3.11%)。远视641只眼中,+0.50D~+1.00D118只眼(18.41%),+1.25D~3.00D482只眼(75.20%),+3.25D~+6.00D31只眼(4.84%),≥+6.25D为10只眼(1.56%)。
屈光与性别:118只正视眼中,男67只眼(56.78%),女51只眼(43.22%)。641只远视眼中,男313只眼(48.82%),女345只眼(53.82%),24只近视眼中,男7只眼(29.17%),女17只眼(70.83%),经统计学处理,P>0.05。
屈光与年龄:4岁组无正视及近视,远视146只眼(22.78%),5岁组正视93只眼(19.56%),远视346只眼(72.28%),近视18只眼(3.79%),6岁组正视25只眼(14.71%),远视139只眼(81.76%),近视6只眼(4.58%),经统计学处理,P<0.01。
讨论
儿童视觉在不断的发育,究竟生后多久达到标准视力,尚无准确定论。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幼儿园相对儿童集中,比散居儿童覆盖率高,因此对4~6岁儿童进行常规的视力检测和在睫状肌麻痹状态下进行检影验光是十分必要的。本组检测了448名学龄前儿童的896眼,其中视力≥1.0为712眼(79.46%),视力<1.0为184眼(20.54%)。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1.0的出现率增多。检形验光772眼,正视(13.86%),远视(83.03%),近视(3.11%)。说明学龄前儿童屈光随着年龄增长,屈光不正逐渐减少。
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原因,主要与遗传、先天发育、后天环境因素有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儿童的视力异常及屈光不正已成为每个家庭和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因此,对学龄前儿童应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发现有视力低常者,应进行散瞳验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非常必要的。预防和保护青少年视力,应从学龄前儿童抓起。
资料与方法
文山县城部分幼儿园4~6岁儿童共448名,男228名,女220名。散瞳检影验光386名(86.16%)。
方法:①视力检查,指导儿童掌握识别视力表,采用国际标准E字视力表检查视力,检查距离5m,1.0一行与儿童眼基本呈水平位。②用角膜映光法和遮盖与去遮盖法检查眼位,系统检查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③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后,由专职的验光师检影验光;④标准:视力≥1.0为正常,<1.0为异常。⑤屈光度:0~+0.25D为正视,≥+0.50D为远视,≤-0.25D为近视。
结果
视力与眼别:视力≥1.0的共712眼,其中右眼322只(45.22%),右眼390只(54.77%)。视力<1.0的共184只眼,其中左眼106只(57.61%),右眼78只(42.39%)。经统计学处理P>0.05,视力与眼别差异无显著性。
视力与性别:视力≥1.0的男370只眼(82.59%),女342只眼(76.34%);视力<1.0男80只眼(17.86%),女104只眼(23.21%),P>0.05,视力与性别无显著差异。
视力与年龄:视力≥1.0,4岁组179只眼(25.14%),5岁组396只眼(55.62%),6岁组137只眼(19.24%);视力<1.0,4岁组72只眼(39.13%),5岁组79只眼(42.93%),6岁组33只眼(17.93%),经统计学处理,P<0.01。
屈光情况:实际散瞳检影772只眼,其中正视107只眼(13.86%),远视641只眼(83.03%),近视24只眼(3.11%)。远视641只眼中,+0.50D~+1.00D118只眼(18.41%),+1.25D~3.00D482只眼(75.20%),+3.25D~+6.00D31只眼(4.84%),≥+6.25D为10只眼(1.56%)。
屈光与性别:118只正视眼中,男67只眼(56.78%),女51只眼(43.22%)。641只远视眼中,男313只眼(48.82%),女345只眼(53.82%),24只近视眼中,男7只眼(29.17%),女17只眼(70.83%),经统计学处理,P>0.05。
屈光与年龄:4岁组无正视及近视,远视146只眼(22.78%),5岁组正视93只眼(19.56%),远视346只眼(72.28%),近视18只眼(3.79%),6岁组正视25只眼(14.71%),远视139只眼(81.76%),近视6只眼(4.58%),经统计学处理,P<0.01。
讨论
儿童视觉在不断的发育,究竟生后多久达到标准视力,尚无准确定论。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幼儿园相对儿童集中,比散居儿童覆盖率高,因此对4~6岁儿童进行常规的视力检测和在睫状肌麻痹状态下进行检影验光是十分必要的。本组检测了448名学龄前儿童的896眼,其中视力≥1.0为712眼(79.46%),视力<1.0为184眼(20.54%)。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1.0的出现率增多。检形验光772眼,正视(13.86%),远视(83.03%),近视(3.11%)。说明学龄前儿童屈光随着年龄增长,屈光不正逐渐减少。
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原因,主要与遗传、先天发育、后天环境因素有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儿童的视力异常及屈光不正已成为每个家庭和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因此,对学龄前儿童应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发现有视力低常者,应进行散瞳验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非常必要的。预防和保护青少年视力,应从学龄前儿童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