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特征的复述策略研究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k12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述课文就是用自己的话和课文中学过的主要词句,把课文内容有条理地叙述出来。经常开展复述课文训练,不仅能促使我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帮助记忆,而且能发展逻辑思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在三个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第二学段,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学段,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由此可以看出三个年段的目标和要求有一定的梯度,呈螺旋上升趋势。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忽略了对复述能力的培养,究其主要原因,复述能力在书面上不做考核,教师不够重视,教学目标虽然列出,但只是走马观花地走个形式而已,找一两个学生随便说一说就算完成任务。还有,教师对复述能力培养各段的要求并不明确,糊里糊涂,没有指导学生复述的策略,只是让学生读熟课文,大概地说一说即可。六年下来,学生的复述能力是令人担忧的,复述课文的时候不知从何说起、结结巴巴、抓不住重点等等。针对以上状况,我对如何培养学生复述能力进行了深入思考,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研究,总结出相应的策略,写出来与大家一同探讨。
  一、抓住重点情节复述
  情节是小说或故事类文本的重要因素,一般作为线索,一波三折,引导着读者走进文本的内容。教学这类课文的时候,就可以抓住重要情节引导学生练习复述课文。如苏教版国标本六下《三打白骨精》一课,我就指导学生抓住白骨精的“三变”,一变美貌的村姑,二变老妇人,三变老公公;孙悟空的“三打”,一打劈脸一棒,二打当头一棒,三打一棒打死。但是,作为高年级学生复述课文,要在读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复述,它不是对课文内容简单的重复,而是要通过联想和想象,进一步充实内容,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都能复述得有声有色。在复述《三打白骨精》一文过程中,要进行创造性复述,就要把白骨精“三变”时的动作和神态,孙悟空“三打”时的动作以及语言等都要灵活运用,才能创造性复述。
  二、紧扣关键语句复述
  重点语句就犹如一篇课文的骨架,起到支撑全文的作用,抓住这些语句就等于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如苏教版国标本五上《陶校长的演讲》,这是一篇演讲稿,陶校长演讲主要内容就是“四问”,即第一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指导学生练习复述的时候,就可以抓住这“四问”来练习复述。尽管高年级要求创造性复述,但这是一篇演讲稿,我们要尊重演讲的原文内容,不能随意更改,尊重原意。复述的时候做到有條理,突出重点,语言准确即可。
  三、根据写作顺序复述
  每一篇课文都有写作顺序,有的非常明显,一看便知;有的隐藏其中,须细读才能领悟。根据课文的写作顺序复述课文,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例如苏教版国标本四上的《虎门销烟》和六下《卢沟桥烽火》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圈出文中描写时间的词语,再把这个时间发生的事件梳理出来,然后依次练习复述。苏教版国标本四上的《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是一篇神话故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前后过程,在指导学生复述课文的时候,就可以按照“偷取火种—受到惩罚—获得自由”的顺序,思路清晰、有线可循,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借助词语组块复述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螳螂捕蝉》一课的时候,根据教材的特点,运用四组词语指导学生练习复述课文,分别是(1)蝉 悠闲 自由自在;(2)螳螂 弓着身子 举起前爪;(3)黄雀 伸长脖子 正要啄食;(4)侍奉吴王的少年 拿着弹弓 瞄准。然后薛法根老师讲述这个故事,学生借助四组词语和文中插图来复述课文。我们从这个教学环节可以发现,薛法根老师能灵活地重组教材内容,找出文中的四个角色,并提炼出分别描写他们的重点词语,以词语组块作为支架来复述课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利用角色关系复述
  利用文中角色关系来指导学生练习复述,也是一种有效的策略。苏教版国标本三下《狼和鹿》一文,就可以抓住“狼鹿共存”和“鹿的王国”两个版块,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狼鹿并存”时候什么景象?“鹿的王国”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两个角色关系的变化引起森林环境的变化,从现象变化揭示了生态平衡的道理。学生只要抓住这两者关系的变化,紧扣主要内容练习复述,就能缩短练习时间,提高复述能力。
  【作者单位:苏州市阳山实验小学校
其他文献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应的课堂,即每节课要做到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而要做到这些,做好这些,上课之前的导入,就显得尤为关键。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来说,新颖、别致、生动、有趣的导入,是上好一堂课的突破口,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出一些心得,好的一堂数学课导入,要做到新、短、巧、趣、悬。  新:
聋儿身为社会中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与常人不同的感知能力。听觉存在缺陷,主要依靠视觉感知,导致了聋儿联想能力的局限,对于抽象的物体更是难以理解。在新课程改革中,我认识到,聋校的语文教学要将表象和抽象的认知提到同一高度,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本校、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合适的教学设计。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作为聋校的语文教师,如何深入新课程改革,如何设计教学内容?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
小学科学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科学课堂离不开实验,而一个科学的实验结论的得出不仅需要严谨的实验操作,更离不开精准的数据收集和严谨的分析。因此学生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能力是确保实验结论科学、有效的强有力保障。  一、提高学生对数据收集和分析意义的认识  小学科学课堂往往涉及大量的实验操作,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也能按照要求完成各项实验操作,然而汇报交流时教师
天基对地打击动能武器(SGKW)用于从太空对地面高价值战略目标进行快速、准确的打击。针对最短打击时间要求,研究了SGKW共面打击轨道的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SGKW的无量纲化平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合适的教学手段将会助力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的“黑板 粉笔”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数学学习。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更能孕育数学课堂新样态。  一、巧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让学生兴趣盎然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用学生喜欢的、生动的、形象的教学情境引入
为了实现微波等离子推力器的小型化,利用固态器件、衰减器和检波器一体化设计技术及液体冷却技术,研制出小型化的微波等离子推力器固态源,其输出和反射微波功率可由固态源输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