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美国战略重点东移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NNIE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总统入主白宫以来,美国对于亚太地区的重视程度明显上升。就在这一年,奥巴马政府提出了“重返亚洲”的口号。
  2011年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对亚太地区进行了密集的访问,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克林顿国务卿明确指出:“亚太地区将是美国今后外交战略的重心”,“21世纪将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2011年11月19日,奥巴马总统出席了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东亚峰会。美国总统出席东亚峰会,这还是第一次。今年1月5日,美国发表了新军事战略报告,进一步显示了要把战略重点转向亚太地区的意图。
  美国的上述行动,引起了国际舆论广泛的重视。美国和国际舆论纷纷认为,美国的战略重点正在向亚太地区转移,其矛头是针对中国的。有的国际问题评论家十分悲观,甚至断言:中美关系正在恶化,“共赢的世界结束了!”
  如何看待美国战略重点东移?这是摆在中国、亚洲和世界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我们需要有一个清醒、客观的认识。
  首先,我们应当看到,美国战略重点东移是必然的。美国的战略重点是追随国际关系重心所在地的。上个世纪国际关系的重心在大西洋。二战后,世界所经历的四十多年冷战,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美国的战略重点在大西洋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以来,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大潮流,这就是国际关系的重心正在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这是400年来国际关系当中最大的变化。导致重心转移的根本原因,是亚洲在崛起。美国战略重点当然要追随国际关系这个大趋势。
  其次,美国战略重点东移尚处在初期阶段。之所以这样说,那是因为国际关系的重心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这个过程远远没有完成。2010年,全球GDP总量为63万亿美元,北美和欧洲加在一起超过33万亿美元,占到全球GDP的一半以上,而东亚13国加在一起才15万亿美元,仅占全球的四分之一。然而,东亚地区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今后30年,这个地区再加上南亚,其经济总量将会占到全球的50%以上。当然,国际关系重心的转移,不只是经济的,还涉及到其他方面。亚洲的崛起,说到底是亚洲文明的复兴。国际关系的重心要完全转移到亚太地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三,今天的世界和20世纪的世界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时代已经从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进入了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美国作为当前唯一的超级大国,战略重心的转移所带来的结果,必定和旧时代不一样,并具有鲜明的、今天时代的特点。
  在战争与革命时代,游戏规则就是你输我赢,你败我胜,你死我活。而今天,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世界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各国的相互依存度达到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正如胡锦涛主席所指出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二是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挑战,诸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跨国犯罪、流行疾病,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应对,只有联合起来,人类才能生存下去。
  在上述时代的背景下,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其战略重点转移,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不仅美国有发言权,美国战略重点移向的国家、地区和人民也有发言权。美国战略重点转移的结果,不仅取决于美国,而且也取决于这些国家的政府和人民。
  我们在观察美国战略东移的时候,切忌用老眼光来看,以为转移的结果必定会造成中美之间的对抗,或者导致一场新冷战的爆发。当然,这种危险是存在的,关键是我们中国人、我们亚洲人如何应对。
  历史告诉我们,人类社会总会是走向进步的,世界总会是走向光明的。中美关系,从总的发展趋势看,也是如此。尽管中美之间有摩擦、有争斗、有较量,但是中美关系几十年发展史告诉我们,中美关系是在不断前进,而不是在倒退;中美之间的合作是在不断加强,而不是在不断削弱。中美两国人民是一定会友好的,中美两国的关系是会继续向前发展的。
其他文献
我们到四川芦山那天是端午节的前一天。  小小的县城显得安静而祥和。街口卖菜的地摊儿前,几个人凑在一起悄悄地说着闲话,街两旁的店面开着门,老板悠闲地坐在柜台后看电视或看报纸,隔三差五的门前地上盆裡泡着碧绿的粽叶,有心急的女人已经在门口包粽子,背着书包的小学生打闹追赶着从身边跑过。这样的场景,和中国任何一个县城的景象无二。如果不是楼房外墙有裂痕、有的楼顶垮塌、主路两旁搭着成排的临时帐篷,很难看出这裡就
[摘 要]高校信息化建设已经从数字校园逐步向智慧校园过渡,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下,移动智慧校园建设成为满足师生用户服务需求的一个新课题。本研究以X学院为例,基于腾讯微校平台,开展了用户的微应用需求调研,并进行了应用分类设计及功能实现研究,旨在为同类高校开展移动端的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校园;移动应用;腾讯微校  doi:10.3969/j.issn.1673
[摘 要]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馆藏文献资源建设质量和利用率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读者荐购系统的图书采访模式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能够满足新时期高校图书采访工作实际需求。因此,本文针对高校传统图书采访模式存在的采访速度慢、书籍种类单一性等问题,提出读者荐购系统,即由专家、馆员、读者构成的采访模式及其特点、优化方法,以期更好地服务读者、满足读者需求。  [关键词]读者荐购系统;高校图书馆;图书
[摘 要] 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规范实验室管理、整合实验室资源、提高实验仪器使用效率。文章针对实验室信息化改造工作各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从预处理、硬件改造、软件改造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对于其他同类工作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实验室工作;硬件改造;软件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19. 084  [中图
2013年岁末,首位华裔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宣布完成了其出使中国的使命,在回祖籍省亲之后返美与家人团聚,与此同时将担负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重任的驻华大使一职留给了下一位继任者。就在两国上下均纷纷猜测这一重要职位将花落谁家时,一个略显意外的名字开始在华盛顿坊间纷纷传开。传闻中的主角便是一位与中国颇有渊源可以称为老熟人的资深参议员——马克思·鲍卡斯(Max Baucus)。所谓“老夫聊发少年狂”,这位从
高职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该种教学模式已经在各个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得到广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