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lee19820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提高
  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都知道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要求他们读每篇课文都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语言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出感情。
  如《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一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鲶在银色月光下轻轻翕动着。”有些同学读出惊奇的语气,有些同学读出得意的语气……我尊重学生的感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读这些内容,然后才是怎样读好的问题。如要求孩子们在读中找出不会读的词语;读准词语的音,读通课文,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后把不明白的地方告诉老师,以便顺学而导;读流利课文;读中体会文章的标点符号、词语、句子表达的效果,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读中发现文章重点段落的构段方法;读中揣摩文章写作的顺序……只有把读和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结合起来,学生才能从大量的读中感悟到语言的点点滴滴的妙用。
  二、注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课堂教学要避免单调乏味,有效的策略之一是设计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让孩子们在灵活多变的教学过程中充分享受到读书的乐趣。兴趣是一种积极而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对象是否感兴趣,直接决定着学生的阅读动机与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成败。
  我从不同的角度来设计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如引读、范读、赛读、评读、品读速读、慢读……给予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让他们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自读自悟的机会,在生动活泼、乐此不疲的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形成积淀,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特点来向学生形象、直观地播放能够展现桂林山水秀丽风光的各种图片、图像与视频资料,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从而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优美情境中,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置身其中,感受着桂林山水风光的秀丽与优美。这比起枯燥的讲解更加富有吸引力,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关注,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进而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而积极地展开阅读活动。学生有了阅读的激情与动力,更能够突破文字的限制,产生更多的个性化见解,从而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如《草原》一课教学中,我课前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只有选准了“读”的内容,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品词析句、体味情境,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操。并通过引导学生多读、细读,体会它的妙处。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又如教学《月光曲》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时,通过图片、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月光曲》的意境,从而进行感悟、欣赏,再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的情感变化中找出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使学生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
  四、阅读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心理品质和获得信息的多少,取决于他们认识水平的深浅程度,也决定了他们质疑问难的水平。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的提问往往会停留在字词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节上,得不到深入,起不到加深理解培养思维能力、扩大知识面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点等,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一是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发问。如《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发问,为什么用“借”而不用“骗”。二是抓住矛盾,把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三是比较优劣,对教材的重点字词或重点句,通过比较认识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词而不用那个字词。
  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内涵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其终身有益。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兴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革新,2007.
  [2]李桂莲.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教材与教法,2006.
  [3]肖烘艳.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优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英语分层教学是针对不同学生的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各自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设计出从课前到课后的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最终达到每个学生都在合适自身条件的环境下学到英语知识。  关键词:小学英语;分层教学  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了师生情感的交流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句。有时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时,总感到听老师讲课或自己看语法书时很明白,但自己一做题总是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而时下作文教学却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学生怕作文,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付出了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作文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如果学生
摘 要:本文对当下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有了初步了解,为深化英语教学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一、前言  本文作者对3个市级初中通过抽样调查,对200名初中生进行了调查。这个调查是针对英语这门课在市公立初中当下的教学情况的,主要是从学生接受角度和教师教学角度了解现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且从学生心理角度探究先进初中英语教学该往何处去。  二、
摘 要:语文自学能力是激发小学生主体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自学方法、自学习惯和自学动机三方面入手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  一、教给正确的自学方法  正确的自学方法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基础。其最大的特点是学习需要教师“安排”,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因此,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首先,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正在向信息时代飞速前进,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丰富着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而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我们教育教学更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也是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的整合,为语文教学增添了活力和生机。可以让语文课堂丰富多
摘 要: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要渠道,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 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那么我们如何突破这些难点?下面就自己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方法谈一些体会。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社;教学方法  一、民主讨论法  这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围绕本课的主题进行讨论,从而完成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主
摘 要: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入,对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主要学科,对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人生价值观有重要影响。然而,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教学难点,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十分不利。所以,相关人员有必要针对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施以有效教学方法,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了数学教学难点及其成因,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
摘 要: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科学王冠上一颗璀璨的宝石。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些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是比较枯燥而抽象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认真思考和研究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提出一下几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教学方法  兴趣是学好一门学科不可或缺的条件,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