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学科拓展角度开发校本课程,大量实践证明,学科拓展校本课程的开设给了学生较为充分的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在理论深化和实际应用两个维度上适当拓展,着眼于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学科;学科拓展;校本课程;校本开发
一、初识与设想
随着我国在课程决策权力各方面改革的深入,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为落实国家课程改革方案,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切实推行国家课程的同时,研究、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基于此,我校确立校本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坚持有效实施国家课程与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相结合的原则,开齐必修课程、开好选修课程,开发有特色、上水平、重实用的校本课程。
二、问题与反思
然而,在实践中,校本课程开发一方面展示出生命力,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走向肤浅和表象的危险。需要我们从课程的意义上来认识和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使校本课程不断发展和完善。通过调查学校实际,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覆盖面较窄,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人数不多,积极性不高,可以说只是个别教师在支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人人都要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显然我校的课程开发工作与新课改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一段距离。自从参加省课题《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工作以来,我们学校逐步认识到:①每个教师本身都是丰富的课程资源;②与其让教师在不熟悉的或自身没有一定系统认知的领域内愁眉苦脸,不如让教师在已知领域内如鱼得水,或许更能有所作为。基于此认识,我们在把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工作重心放在学科类校本课程开发中来,这样做既有利于教师尽快提升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又能形成校本课程开发特色。
三、尝试与开展
学校最终决定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九大学科拓展課,以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在理论深化和实际应用两个维度上适当拓展,着眼于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根据自身弱势学科自主选课,教导处集中编班,安排辅导教师,每天八九节课走班上课。面向高一级学生开设了高中各科学法指导课,面向高三级学生开设了备考指导课。主要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重点开设学科竞赛、学科补充、科学研究等课程。
考虑到大量农村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以语文、英语学科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在英语的阅读与表达能力方面得到重点发展。侧重于实际应用,着眼于鉴赏陶冶,旨在引导探索研究。目前重点开设经典名著选读,中外小说欣赏,古诗文名篇背诵,作文竞赛,学生作品展示,英语应用文写作,英语报刊选读,英语演讲与辩论,英语歌曲欣赏等。
同时,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探索出了“定时间、定地点、定辅导教师”的选修走班办法。学校现有各类学科拓展课教室15间,在选修课教师配备方面,采取选用本校教师与外请辅导教师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依靠本校教师开设选修课程。学校还采用选派本校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方式解决师资问题。
在评价方面,校本课程根据不同的学科和教学,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如学科提升内容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而对兴趣活动类课程,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考勤记录,二看过程表现,三看学习成果,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具备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在高二顺利通过学校等级测试,对测试优秀者认定等级并颁发等级证,测试过关者认定学分,对不过关者,不予认定学并限期重修。
四、总结与提升
综上所述,学校已初步实现了选修课程校本化,课程实施规范化,评价方式个性化和过程化,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适应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要。在理论深化和实际应用两个维度上适当拓展,着眼于帮助学生完善识体系,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证明:不提供给教师开发课程的机会,教师永远不可能有课程开发的能力。校本课程神秘面纱一旦被揭去,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必然高涨,尤其是立足于教师深为熟悉或精通的学科领域的校本课程开发,有著极大的生命力。可以说,立足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使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走出了“一枝独秀”的尴尬,随着教师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的日益提高,我校课程开发也必然迎来“春色满园”的精彩。
关键词:学科;学科拓展;校本课程;校本开发
一、初识与设想
随着我国在课程决策权力各方面改革的深入,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为落实国家课程改革方案,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切实推行国家课程的同时,研究、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基于此,我校确立校本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坚持有效实施国家课程与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相结合的原则,开齐必修课程、开好选修课程,开发有特色、上水平、重实用的校本课程。
二、问题与反思
然而,在实践中,校本课程开发一方面展示出生命力,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走向肤浅和表象的危险。需要我们从课程的意义上来认识和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使校本课程不断发展和完善。通过调查学校实际,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覆盖面较窄,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人数不多,积极性不高,可以说只是个别教师在支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人人都要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显然我校的课程开发工作与新课改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一段距离。自从参加省课题《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工作以来,我们学校逐步认识到:①每个教师本身都是丰富的课程资源;②与其让教师在不熟悉的或自身没有一定系统认知的领域内愁眉苦脸,不如让教师在已知领域内如鱼得水,或许更能有所作为。基于此认识,我们在把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工作重心放在学科类校本课程开发中来,这样做既有利于教师尽快提升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又能形成校本课程开发特色。
三、尝试与开展
学校最终决定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九大学科拓展課,以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在理论深化和实际应用两个维度上适当拓展,着眼于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根据自身弱势学科自主选课,教导处集中编班,安排辅导教师,每天八九节课走班上课。面向高一级学生开设了高中各科学法指导课,面向高三级学生开设了备考指导课。主要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重点开设学科竞赛、学科补充、科学研究等课程。
考虑到大量农村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以语文、英语学科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在英语的阅读与表达能力方面得到重点发展。侧重于实际应用,着眼于鉴赏陶冶,旨在引导探索研究。目前重点开设经典名著选读,中外小说欣赏,古诗文名篇背诵,作文竞赛,学生作品展示,英语应用文写作,英语报刊选读,英语演讲与辩论,英语歌曲欣赏等。
同时,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探索出了“定时间、定地点、定辅导教师”的选修走班办法。学校现有各类学科拓展课教室15间,在选修课教师配备方面,采取选用本校教师与外请辅导教师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依靠本校教师开设选修课程。学校还采用选派本校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方式解决师资问题。
在评价方面,校本课程根据不同的学科和教学,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如学科提升内容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而对兴趣活动类课程,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考勤记录,二看过程表现,三看学习成果,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具备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在高二顺利通过学校等级测试,对测试优秀者认定等级并颁发等级证,测试过关者认定学分,对不过关者,不予认定学并限期重修。
四、总结与提升
综上所述,学校已初步实现了选修课程校本化,课程实施规范化,评价方式个性化和过程化,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适应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要。在理论深化和实际应用两个维度上适当拓展,着眼于帮助学生完善识体系,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证明:不提供给教师开发课程的机会,教师永远不可能有课程开发的能力。校本课程神秘面纱一旦被揭去,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必然高涨,尤其是立足于教师深为熟悉或精通的学科领域的校本课程开发,有著极大的生命力。可以说,立足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使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走出了“一枝独秀”的尴尬,随着教师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的日益提高,我校课程开发也必然迎来“春色满园”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