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神童”的巧对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gh1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弘治年间,翰林学士董玘小时候聪颖灵慧,又很爱读书,小小年纪就能诗善对,在乡里小有名气。会稽县令听说有这样的小才子,决定亲自前往试才。
  
  一天,县令特地乘船到董玘家,提出要与他试对。董玘欣然答应。于是,县令指着河上一条载着石头的木船,说出了上联:“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董玘环视四周,冷静思索,忽见一个农夫正拿着木杖在丈量土地,灵机一动,马上对出了下联:“杖量地面,地长杖短短量长。”此联对得很贴切,描述的事物也很精巧,还包含着一层深刻的涵义。县令也忍不住赞叹说:“这个小董玘真是名不虚传呀!”
  明末小品文作家祁彪佳从小聪明伶俐,思路敏捷,很得父母和亲友的喜欢。据传,他七岁那年,一位亲友有意要跟他开个玩笑,考考他的才能,于是把他抱起来放到了一枝树丫上,然后要他对对才放他下来。为了难倒祁彪佳,这位亲友思索了好长时间,出上联曰:“猢狲上树。”彪佳一忖,此语似有戏谑自己的意思,我偏要对个大长自己志气的下联,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脱口而出:“飞虎在天。”这妙对一出口,在旁看热闹的人个个称奇,彪佳七岁应奇对的故事马上传遍了四方。
  明末文学家、史学家张岱从小好学善思,又出身书香门第。幼年时即应对惊人,他六岁那年,舅舅陶虎溪想给这个聪明乖巧的外甥出个难题,指着壁上的画说:“画里鲜桃摘不下。”张岱随即应对说:“笔中花朵梦将来。”舅舅非常高兴,称赞他是“江淹再世”。
  又有一次,小张岱在亲戚家做客,有一位客人想试试他的才华,见缸中荷叶长得很大,便出对说:“荷叶如盘难贮水。”张岱立马对出:“榴花似火不生烟。”在座的人无不惊叹。
  张岱七岁那年,大胡子廷尉季祖想试试他的奇才,要他以自己的张飞胡作对,张岱马上顺口对了上来:“美目深藏,核桃缝中寻芥子;劲髭直出,羊肚石上种菖蒲。”季祖大笑,说他奇才不假,又出上联:“天启七年,七月七日天气。”张岱稍加斟酌,又对了上来:“大明一统,一府一县大名。”
  张岱八岁那年,祖父带他到西湖游玩,路遇祖父的好友眉公先生正跨一角鹿而来。眉公对他祖父说:“听说你的孙子善于属对,今天我要当面考考他。”接着,随手指着纸屏上的《太白骑鲸图》说:“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张岱即应道:“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眉公听了,赞叹不绝,高兴地摸着张岱的头说:“怎么这样灵敏呀,是我的小字号朋友了!”
  (刘名远摘自《紫禁城》)
其他文献
过去,很多人谈及商周易代时,总是将目光锁定在纣王的暴虐无度之上——为了维持自己奢侈的生活,穷兵黩武。其实商纣王帝辛尤其注重对于南方和江淮地区的推进,也有战略方面的考虑。中国南方的铜矿储量远远高于北方,这对于处于铜器时代的一个军事帝国来说是何等的吸引力。而征伐带来的纳贡与俘虏,又是商代统治者统治的必要条件。为此,商不得不派出更多的军队,攻伐更远的地区,同更多的敌人交战。这种军国主义模式最终也就消磨掉
消化道息肉临床较常见,内镜下电凝电切术为目前首选治疗方法,但其出血发生率较高,特别是粗大息肉切除时更易发生出血及穿孔。1998至2005年我们对32例消化道息肉患者采取止血夹钳夹加电凝电切切除法,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乙醇是导致胃黏膜损伤的一个常见因素,它可通过多种机制损伤胃黏膜,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OFR)对胃黏膜的氧化应激作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线粒体是细胞内最易受乙醇作用而损伤的细胞器,其中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mtDNA)又是细胞内乙醇相关氧化应激的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