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的西化与写意传统的互为存在性

来源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e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油画在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有别于西方绘画且又能体现本民族文化特色的油画艺术言语,其中,中国油画的“写意性”便是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性的,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艺术魅力.故而,以中国油画的西化与写意传统二者为出发点,对中国油画的西化与写意传统的互存关系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剖析,且结合中国油画家的具体个案进行分析论证,论述西化的中国油画和传统的中国油画二者当代性的互存关系.
其他文献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绘画底蕴深厚.中国画主要包括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三大门类,其中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出现最早,且占有重要的地位.西方油画作品主要以写实来表现画家的高超水平和抒发内心的情感.因此,以具有代表性的《泼墨仙人图》和《夜巡》为例,对中西方人物绘画题材进行对比分析,从时代的角度探讨中西方绘画题材及绘画作品蕴含的情感,以促进文化艺术之间的相互借鉴与融合.
从秦以前到汉代的哲学家大多从哲学的角度讨论形神,庄子对形神观念的哲学阐述发展到魏晋成为选拔政治人才的鉴别理论,是人物品藻的重要指导思想.自从庄子的“形神观”从纯粹的哲学层面被引入实践领域就影响了当时的美学品鉴,顾恺之的“形神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此外还有宗炳的“以形媚道”、谢赫的“六法论”等等.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家从哲学的高度让中国画的理论变得更加有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当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面对当今丰富的绘画作品时,或许不能完全按照古老的理论看待现代中国画,应对其有更深层次的解读.梳理“形神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