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问题与护理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chella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患者心理健康状态,为做好患者心理疏导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105例各类手术病人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手术患者负性心理存在普遍性。结论:适当的心理护理,实现了对患者的心理调控及心理支持,对手术康复奠定基础。
  【关键词】手术;心理问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59-02
  近几年来,随着抢救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手术患者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因为手术患者既要面临生命的威胁,又要遭受躯体疼痛或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进行良好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否则,如果在患者心理上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手术时的种种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能使患者产生一系列心理障碍,而这些心理障碍可导致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变化从而影响手术效果, 据研究报道,术前焦虑程度对手术效果及预后恢复快慢有很大的影响。大量的临床观察和研究证明.病人的这种术前恐惧和焦虑.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如大量失血、愈合慢等,而且这种恶劣的情绪状态.还易引起并发症.因此术前的心理护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科通过对105例手术患者进行观察,并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观察105例手术患者,男58例,女47例,最大72岁,最小10岁;腰麻71例,连续硬膜外麻29例,臂从麻醉5例。
  2 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2.1紧张和焦虑84例,占80%,紧张和焦虑是患者最初的情绪变化,产生紧张和焦虑的原因有三点:(1)对手术的不了解或期望过高;(2)对手术室特殊环境的恐惧心理;(3)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不足。而过度的紧张和焦虑可使只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升高,脉博加快,机体免疫功能改变从而降低对手术的耐受力。
  2.2疼痛73例,占69.5%,特别是年龄较小和女性患者,患者都希望术中多用些麻醉药,以减轻术中、术后疼痛,消除恐惧心理。
  2.3忧郁36例,占34.2%,产生忧郁情绪的原因很多,如当心术后的恢复情况,术后伤口的外观的影响,以及手术对以后生活的影响。
  3 护理措施
  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实施的越早越好。术前一天,手术室护士应到病房了解病人基本情况,简要介绍手术室环境,麻醉方法、麻醉药的作用和副作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可靠性,及需要患者的配合。协助病房护士做好病人的术前准备工作。对于情绪过分紧张患者,应建议医生给安定等镇静剂,对于担心经济的患者,应向患者说明:您的担心我们会认真考虑,术中我们会根据您的经济状况保证情况下,控制高费用物品的使用,请您放心。当患者到达手术室后,护士应热情接待,解答患者的疑问,担心疼痛者,应告诉患者一般情况下,手术是在充分麻醉、安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感到疼痛应如实反映,麻醉师会根据手术需要辅助用些镇静药,可能您一觉醒来,手术已经结束了。同时,手术过程中,器械操作要轻,尽量不出声响,与手术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手术间内,医护人员的言行要严谨有礼,术中术后不谈与手术无关且引起患者猜忌的话题。术中巡回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反应,做到安慰和细心相结合,尊重、理解、体谅他们,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不要过早暴露患者的阴部、乳房、臀部,尊重其自尊心,减轻羞涩心理。 手术完毕,与麻醉师护送病人安全返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做好详细的交接工作。
  4 结论
  随着社区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水平逐步提高,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日渐增强,病人看病,住院、手术都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迫切需要解释指导及安慰,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及修养,对病人的心理问题逐一认真、正确的解释指导,从而获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解除或减轻术前焦虑情绪,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为术后患者康复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安全护理在全麻产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产科收治的59例全麻剖宫产产妇在复苏室内开展安全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9例全麻剖宫产产妇在复苏室内(PACU)开展安全护理管理后,均顺利度过麻醉恢复期,平安返回病房,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在全麻产科术后护理中应用安全护理,可最大限度降低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对提高产科质量有重要的临床
期刊
【摘要】目的:对输液患者在输液过程中自行调节输液滴数的危害及其干预措施进行探讨。方法:使患者严格按照其年龄、病情、输液总量以及用药的性质等进行正确的输液,并且对其进行输液知识的宣传以及进行适当的干预。结果:通过使用一定的干预措施,使患者认识到正确输液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遵循医嘱,避免随意调节输液滴数的情况发生。结论:对输液患者进行输液知识的宣传以及进行适当的干预,可以使患者自觉遵守输液程序,有效地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讨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急救效果。方法 选用了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接收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系统性的急诊护理流程,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转诊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评分、病情稳定率高于对照组,他们
期刊
【摘要】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系统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致使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功能降低,使药物效应和副作用增加,加之,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对药物的服用目的、服药时间、服用方法不能够正确把握,从而影响了安全用药的原则和药物治疗的效果。因此如何指导老年人正确服药是护理人员的重要要求。  【关键词】老年人;安全用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
期刊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学的内涵不断丰富,要求护士不但要掌握技术操作 ,更应注重“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操作过程。昏迷病人的护理方法,基本相同,主要是:①严密观察病情的动态变化。②一般护理。③常见并发症的预防。  【关键词】昏迷病员;观察;护理;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45-02  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上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方法及其成效?方法 以2013.1.1.~2014.1.1.之间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护理手段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采用的是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舒适度?住院时间和焦虑程度?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中潜藏的风险隐患分析及其预防对策。方法:研究和分析急诊科发生的19例护理纠纷的原因,从就诊、接诊、抢救、护理文书的书写等环节,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防范。结果措施实施前后接诊、就诊、护理文书书写等环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措施实施前后救治环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工作程序,强化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并使之掌握必要
期刊
【摘要】目的:将压疮程序化护理应用于老年胰腺癌患者的护理中,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5例老年胰腺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7例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18例给予程序化护理,比较二组之间压疮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4%、64.7%,压疮发生率分别为5.6%、35.3%,结果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上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的方法及其成效?方法 以87例2013.6.1.~2014.6.1.之间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护理手段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7例),前者采用的常规护理方法;后者则是在此基础上实施了个性化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几率与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不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病患者132例(老年糖尿病、老年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通过对不同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作为干预组,与对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老年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患者效果显著,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干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