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的自主性学习对师生的角色要求

来源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342719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性学习是以学习者实施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材料进行掌控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不仅仅强调学习者个体的投入和调控,更应该有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对学习者的个体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作充分考量,并能帮助和指导其实现自主学习的效能。笔者就自主性学习对师生双方的角色要求作一些探讨,以期对外语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其他文献
在目前的初中化学课堂上学生普遍存在以下现象:一是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很少,即使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也很少主动回答。二是学生更愿意坐等教师讲出答案,大多满足于将教师给出的答案记在笔记上,很少主动去思考为什么。  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提问,减少以上现象的发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是每一位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在新课程理念的带动下,笔者对此进行了一定的实践和研究。  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上提出合适的问题
新课改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注重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思想政治课具有其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的实践性,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世界里去亲身体验、感受政治理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打开学生的求知欲,真正把思想政治课作为一条理解社会现象,了解政治经济社会规律的途径。这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必须将课堂的触角
高中函数教学是初中阶段函数教学的延续,它采用近代定义,以集合概念为基础,将函数定义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因此,教学时,应先把“集合和映射”讲透,在函数概念中涉及两个变量,相应地就确定了两个数集,即自变量的值的集合(定义域)和函数值的集合(值域),同时,函数概念中两个变量的依赖关系反映为从集合到集合的对应关系,这里要强调这种对应关系是“单值对应”.函数概念有几种定义,介绍时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知识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创新教育”,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要培养富有创新性能力的学生,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成为创新型的教师,所谓创新型的教师,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
利用10个ISSR引物对虾夷扇贝天然群体、人工养殖群体、象牙白群体、俄罗斯群体和日本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获得134个多态位点,其比例分别为78.36%、73.88%、76.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