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教学生体育并不是为了培养竞技运动员,而是通过体育锻炼来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本文从体育教育教学的实践出发,谈谈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体会。
关键词:体育课;探究性;学习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5-083-01
体育教育的真正意义远远不在于体育教育的本身,正如语文课不是为了培养作家,历史课不是为了培养历史学家一样,我们教学生体育并不是为了培养竞技运动员,而是通过体育锻炼来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下面我从体育教育教学的实践出发,谈谈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体会。
学生的体育锻炼大多是靠的热情和兴趣,但初中生的年龄特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每个时期都保持高涨的热情和兴趣。减退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练习的内容单一,短期内看不到效果,久而久之使学生感到乏味枯燥。如耐久跑,这种课短期的练习看不到效果。在抓住学生的心理的基础上,教师应以激发锻炼的兴趣和热情为目的,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通过各种练习来增强体质,以及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社会实践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1.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在以往的体育课教学中,我们过多的依赖于有限的几种方法和单调的训练,学生缺乏主动的热情和欲望,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喜爱体育但又怕上体育课的格局。所以在教学的方法上要创新,注重趣味性,寻求新异与变化。要创造性的处理好一些练习中看似枯燥无味而又简单易学适用的内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灵活、有趣的方式,给学生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认识到一个平平常常的运动原来可以进行得如此的生动有趣,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练习欲。另外教学的示范和观摩影视录像要满足学生的喜好心理,如示范动作规范准确、优美以及成功等。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本上介绍的内容在加以自己的变动和创意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练习兴趣。
2. 培养困难意识和解决困难的能力
运动能力的提高和技能的掌握不是说在嘴上、拿在手上的事,它需要一个努力、克服自我、超越自我的提高过程。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探讨得最多的是如何使课堂生动活泼,以及了解了提高运动竞技能力的困难后,如何去面对它、解决它,因此在教学时就要设计课堂难度,让学生在练习时去思考如何克服困难努力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因为牵涉到一些动作技巧和基础能力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要求和评分标准,有利于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发展,培养超越自我的能力,在达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不断超越现状达到更高的水平。
在培养困难意识的同时,要消除学生的畏惧和依赖心理,给以适当的心理暗示和鼓励,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解决困难的能力。多给他们成功的体验和愉悦,激起他们更进一步的学习兴趣。
3. 在课堂练习中要充分注意练习的环境和动作的掌握过程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仅作为组织参考、指导提示的伙伴,因此在课前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首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练习和训练的客体,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是靠自身的努力得以实现,所以课堂的设计就要以调动学生的练习热情为主,把练习内容与周围环境联系起来通过刺激学生的感官来激起其练习热情(如耐久跑时不要单一的在操场上跑,可运用学校的地形跑,通过增加视觉刺激来抑制长跑的枯燥感),把学生推向前台,让他们自主练习、自主探究、掌握方法、培养能力。其次提供适当的方法,将复杂的过程简单化、分组信息化(如练习鱼跃前滚翻时的分组信息化:滚翻→前滚翻→远伸前滚翻→加标志的鱼跃前滚翻→鱼跃前滚翻),有利于学生掌握实现获得成就感,以激起学生更高的练习热情。
4.注重总结、适当的评价
体育课在有趣的学习过程中,最终是要解决提高身体素质、学会运动基本技能的问题。通过几堂课的教学并不能立即体现出教学成果,关键是通过课上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掌握增强自己体质的方法和基本的运动技能,以便在今后的生活中能自主的练习,培养出终身体育的意识。针对每节课的练习情况,我们要认真的总结,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练习中加以改进。评价要以鼓励、表扬为主,使学生有成就的喜悦感,以便激发他们今后练习得更加刻苦、更加认真。课上学生重视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他们可以不计较其他同学的说法,也不计较动作的起点,他们最希望得到的是老师的一句表扬,哪怕是一丝赞许的眼光都能得到最大的满足。所以教师在课上的评价要以肯定为主,多表扬,那将会更能激发起学生的练习热情,使课堂气氛更活跃,练习效果更好。因此说适当的评价在课堂总结中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体育课;探究性;学习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5-083-01
体育教育的真正意义远远不在于体育教育的本身,正如语文课不是为了培养作家,历史课不是为了培养历史学家一样,我们教学生体育并不是为了培养竞技运动员,而是通过体育锻炼来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下面我从体育教育教学的实践出发,谈谈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体会。
学生的体育锻炼大多是靠的热情和兴趣,但初中生的年龄特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每个时期都保持高涨的热情和兴趣。减退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练习的内容单一,短期内看不到效果,久而久之使学生感到乏味枯燥。如耐久跑,这种课短期的练习看不到效果。在抓住学生的心理的基础上,教师应以激发锻炼的兴趣和热情为目的,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通过各种练习来增强体质,以及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社会实践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1.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在以往的体育课教学中,我们过多的依赖于有限的几种方法和单调的训练,学生缺乏主动的热情和欲望,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喜爱体育但又怕上体育课的格局。所以在教学的方法上要创新,注重趣味性,寻求新异与变化。要创造性的处理好一些练习中看似枯燥无味而又简单易学适用的内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灵活、有趣的方式,给学生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认识到一个平平常常的运动原来可以进行得如此的生动有趣,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练习欲。另外教学的示范和观摩影视录像要满足学生的喜好心理,如示范动作规范准确、优美以及成功等。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本上介绍的内容在加以自己的变动和创意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练习兴趣。
2. 培养困难意识和解决困难的能力
运动能力的提高和技能的掌握不是说在嘴上、拿在手上的事,它需要一个努力、克服自我、超越自我的提高过程。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探讨得最多的是如何使课堂生动活泼,以及了解了提高运动竞技能力的困难后,如何去面对它、解决它,因此在教学时就要设计课堂难度,让学生在练习时去思考如何克服困难努力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因为牵涉到一些动作技巧和基础能力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要求和评分标准,有利于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发展,培养超越自我的能力,在达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不断超越现状达到更高的水平。
在培养困难意识的同时,要消除学生的畏惧和依赖心理,给以适当的心理暗示和鼓励,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解决困难的能力。多给他们成功的体验和愉悦,激起他们更进一步的学习兴趣。
3. 在课堂练习中要充分注意练习的环境和动作的掌握过程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仅作为组织参考、指导提示的伙伴,因此在课前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首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练习和训练的客体,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是靠自身的努力得以实现,所以课堂的设计就要以调动学生的练习热情为主,把练习内容与周围环境联系起来通过刺激学生的感官来激起其练习热情(如耐久跑时不要单一的在操场上跑,可运用学校的地形跑,通过增加视觉刺激来抑制长跑的枯燥感),把学生推向前台,让他们自主练习、自主探究、掌握方法、培养能力。其次提供适当的方法,将复杂的过程简单化、分组信息化(如练习鱼跃前滚翻时的分组信息化:滚翻→前滚翻→远伸前滚翻→加标志的鱼跃前滚翻→鱼跃前滚翻),有利于学生掌握实现获得成就感,以激起学生更高的练习热情。
4.注重总结、适当的评价
体育课在有趣的学习过程中,最终是要解决提高身体素质、学会运动基本技能的问题。通过几堂课的教学并不能立即体现出教学成果,关键是通过课上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掌握增强自己体质的方法和基本的运动技能,以便在今后的生活中能自主的练习,培养出终身体育的意识。针对每节课的练习情况,我们要认真的总结,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练习中加以改进。评价要以鼓励、表扬为主,使学生有成就的喜悦感,以便激发他们今后练习得更加刻苦、更加认真。课上学生重视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他们可以不计较其他同学的说法,也不计较动作的起点,他们最希望得到的是老师的一句表扬,哪怕是一丝赞许的眼光都能得到最大的满足。所以教师在课上的评价要以肯定为主,多表扬,那将会更能激发起学生的练习热情,使课堂气氛更活跃,练习效果更好。因此说适当的评价在课堂总结中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