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法林药物效应与汉族高龄老年患者VKORC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inquan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华法林药物效应与汉族高龄老年患者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物1(VKORC1)-1639 G/A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2009年8月至2016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住院期间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INR达稳态、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将入选患者分为高龄老年组和低龄老年组。记录首次华法林给药剂量、华法林应用首日至INR达稳态的时间(定义为治疗初期)和华法林稳定剂量,观察患者治疗初期出血和栓塞的发生情况。于INR达稳态后检测患者VKORC1-1639 G/A基因型,并进行华法林药物效应和治疗初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结果

入选患者322例,其中房颤300例,肺栓塞22例。高龄老年组200例,男性110例,女性90例;年龄75~96岁,平均(83±7)岁;低龄老年组122例,男性68例,女性54例;年龄60~<75岁,平均(67±8)岁。VKORC1-1639基因型为AA型者256例(79.5%),男性150例,女性106例;AG型62例(19.3%),男性26例,女性36例;GG型4例(1.2%),男性2例,女性2例;基因型分布符合遗传平衡定律。高龄老年组与低龄老年组患者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AG+GG型患者华法林稳定剂量明显高于AA型患者[(2.90±1.39)mg比(2.00±1.14)mg,t=5.39,P<0.01];相同基因型中,高龄老年组患者华法林稳定剂量明显低于低龄老年组患者[AA型:(1.62±1.24)mg比(2.58±0.98)mg,t=6.68,P<0.01;AG+GG型:(2.43±0.55)mg比(3.36±1.52)mg,t=3.97,P<0.01]。AG+GG型患者应用华法林后INR达稳态的时间长于AA型患者[(18.9±2.8)d比(11.2±2.5)d,t=4.28,P=0.01]。

结论

华法林稳定剂量与年龄和VKORC1-1639基因多态性有关。对于汉族高龄老年患者,根据VKORC1-1639基因型检测结果调整华法林剂量有一定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麻醉时间及术后镇痛等麻醉相关因素对膀胱癌初发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是否产生影响,为临床麻醉方式选择及麻醉中需关注问题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向队列研究方法。历史性队列为2009年1月5日至2011年1月4日的连续病例,前瞻性队列为2011年1月5日—12月31日的连续病例,随访终止时间2012年12月31日,每例均随访至术后满1整年。共402例确诊为膀胱癌初发、行膀胱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大坤丹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及对子宫内膜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76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每组38例;对照组1例未按治疗方案执行被剔除。两组均于月经第9天口服戊酸雌二醇2 mg/d,连续服用10 d,排卵后服用14 d黄体酮胶丸200 mg/d;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针刺配合大坤丹(自拟方)治疗,两组均
期刊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胰岛素抵抗(IR)患者的成本效果。方法选取PCOS伴IR患者99例,予改善全身状况,调整内分泌后促排卵治疗,依据用药方案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3例。A组患者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B组患者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C组患者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均治疗3个周期。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排卵率、妊娠率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