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我国高校的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高校对于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求高校改革培养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向应用型人才方向发展是高校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主要就该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财务管理教学;实践教学;能力培养
为了强化高校专业性的课程教学,突出应用性的专业知识,拓展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日常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能力。作为财务管理教学的重要一环,实践教学让学生懂得横向思考、联系实际的方法对于学习财务管理这一专业性学科的重要性。学生还要学会对分散的内容整合并进行综合学习,避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了的因素,学会如何合作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从而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
一、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案例分析
高校在日常进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缺失了对学生培养具体事件处理的能力,财务管理课程主要教授学生理财方面包括理论知识和财务业务能力,让学生能够胜任日后的企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工作。根据对我国企、事业单位和金融行业的调研和分析发现,上述单位大部分需要的都是拥有熟练的专业技能人才,具备高素质、实践能力、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和管理能力的人才。在专业技能方面包括了投资、风险评价和会计、筹资核算等职业专业技能。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是对专业性、应用性要求非常高的一门学科,高校作为财务管理教育教学的发起者和引导者,应该在培养高校学生应用性、专业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弊端,高校教师在教学时一般以教师的主观教育为主,单方面的引导,学生在接受财务管理知识时是被动接受的,学生很难去对庞大的知识量进行联系,形成连贯的思维。间接地,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丧失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并灵活运动等能力,直接导致学生在实践解决问题方面能力弱,思想固化,不求创新,在学生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后对工作岗位产生不适应和不能完成基本工作任务的情况,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高校财务管理教学应该贴合实际,从现实工作中的需求点出发,进行财务管理教学模式的改革,强化日常教学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学的第一目标。
目前,互联网与计算机普及的同时,为计算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导致现今财务管理工作方式方法发生改变。例如,在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的情况下,教育学生将财务管理与Microsoft Excel相结合,通过电子软件建立各种数据图表、动态链接、计算模型等工具,快速、简单地解决了财务管理问题。利用Excel搭建财务管理案例模型,学生对模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最终进行决策并得出结论。教师在开展计算机实训时,对学生展开概括性和技术性的指导,评价学生的实训成果,发现学生有了明显的思维能力提升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二、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方案的构建
在国家大力发展全面素质教育的前提下,高校建立具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人才的教学方案早已成为社会发展对新时代人才的必然要求。而创新的基础是实践,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文件,其中1号文件尤其强调了高校在实现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和要求,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要进行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让学生能够得到校外学习实践的机会,提倡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实验,启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精神,并为以后的教学管理理念和模式打下基础。在构建科学高效的教育模式方面,需要从下面几点考虑:
1.优化课程结构,调整教学内容
高校财务管理教学课程的结构和内容需要系统的分析和改革,由于课程结构的基点是教育以及培养人才的模式。优化课程结构的出发点是对职业需求的分析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将“应用”作为教学内容的宗旨。高校要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实现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应用性和创新性。构建科学的课程结构,保证专业、公共基础课、文化素质、实践课等科目的完整性,以达到课程结构的系统、完整性,充分发挥各自作用的目的,并以创新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强化专业技能、技能应用为辅的课程结构体系。在进行日常系统教学的情况下,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教材内容的精选进行精讲,杜绝传统教学方式的照本宣科,降低讲学内容的重复率。保证课程内容的连贯性,为学生提供教材之外的学习资料,安排学生完成重点课外案例的阅读任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以达到学生对教材课本局限性和时代性的突破,让学生进行学习发展的同时紧随社会时代发展的步伐,提升学生未来发展创造的空间。
2.结合先进教育技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
因为企、事业单位的財务信息具有保密的特点,财务管理人员局限于特定的办公地点,所以,对于高校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存在着制度及资金的限制,实际操作过程很困难,教学效果比较低。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主要应用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局限于语言的交流,长期以来这种教学方法都很难得到高效的教学效果。而将财务管理课程带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灵活、直观等优势向学生进行教学,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财务管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声图并茂地展示财务管理知识中存在的魅力,提高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从而超越课本的局限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同时多媒体教学所包含的知识量大,直接提高的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强化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在我国实行全面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中,要求高校对校内外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充分搜集、整理、利用。例如在高校与企、事业单位之间,以及高校与研究所之间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让学生与校外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接触学习,加强学生对进入社会工作中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未来工作发展起着推进的作用。加快高校外工作、实习基地的建设,建设基地的同时与校外单位进行合作,以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去,增加学生能够得到充分实习的可能性,帮助学生认识并理解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技能应用和实际问题。
三、结语
伴随着社会发展要求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高校财务管理教育所面临的是机遇也是挑战,改革传统的财务管理教学方法势在必行,高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分析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保证教学改革能够高效高水平的完成。
参考文献:
[1]郝丽娜.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商,2015(11):38.
[2]孙晓琳.独立学院财务管理课程教学问题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5(35):269-270.
关键词:财务管理教学;实践教学;能力培养
为了强化高校专业性的课程教学,突出应用性的专业知识,拓展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日常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能力。作为财务管理教学的重要一环,实践教学让学生懂得横向思考、联系实际的方法对于学习财务管理这一专业性学科的重要性。学生还要学会对分散的内容整合并进行综合学习,避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了的因素,学会如何合作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从而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
一、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案例分析
高校在日常进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缺失了对学生培养具体事件处理的能力,财务管理课程主要教授学生理财方面包括理论知识和财务业务能力,让学生能够胜任日后的企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工作。根据对我国企、事业单位和金融行业的调研和分析发现,上述单位大部分需要的都是拥有熟练的专业技能人才,具备高素质、实践能力、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和管理能力的人才。在专业技能方面包括了投资、风险评价和会计、筹资核算等职业专业技能。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是对专业性、应用性要求非常高的一门学科,高校作为财务管理教育教学的发起者和引导者,应该在培养高校学生应用性、专业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弊端,高校教师在教学时一般以教师的主观教育为主,单方面的引导,学生在接受财务管理知识时是被动接受的,学生很难去对庞大的知识量进行联系,形成连贯的思维。间接地,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丧失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并灵活运动等能力,直接导致学生在实践解决问题方面能力弱,思想固化,不求创新,在学生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后对工作岗位产生不适应和不能完成基本工作任务的情况,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高校财务管理教学应该贴合实际,从现实工作中的需求点出发,进行财务管理教学模式的改革,强化日常教学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学的第一目标。
目前,互联网与计算机普及的同时,为计算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导致现今财务管理工作方式方法发生改变。例如,在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的情况下,教育学生将财务管理与Microsoft Excel相结合,通过电子软件建立各种数据图表、动态链接、计算模型等工具,快速、简单地解决了财务管理问题。利用Excel搭建财务管理案例模型,学生对模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最终进行决策并得出结论。教师在开展计算机实训时,对学生展开概括性和技术性的指导,评价学生的实训成果,发现学生有了明显的思维能力提升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二、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方案的构建
在国家大力发展全面素质教育的前提下,高校建立具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人才的教学方案早已成为社会发展对新时代人才的必然要求。而创新的基础是实践,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文件,其中1号文件尤其强调了高校在实现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和要求,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要进行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让学生能够得到校外学习实践的机会,提倡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实验,启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精神,并为以后的教学管理理念和模式打下基础。在构建科学高效的教育模式方面,需要从下面几点考虑:
1.优化课程结构,调整教学内容
高校财务管理教学课程的结构和内容需要系统的分析和改革,由于课程结构的基点是教育以及培养人才的模式。优化课程结构的出发点是对职业需求的分析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将“应用”作为教学内容的宗旨。高校要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实现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应用性和创新性。构建科学的课程结构,保证专业、公共基础课、文化素质、实践课等科目的完整性,以达到课程结构的系统、完整性,充分发挥各自作用的目的,并以创新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强化专业技能、技能应用为辅的课程结构体系。在进行日常系统教学的情况下,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教材内容的精选进行精讲,杜绝传统教学方式的照本宣科,降低讲学内容的重复率。保证课程内容的连贯性,为学生提供教材之外的学习资料,安排学生完成重点课外案例的阅读任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以达到学生对教材课本局限性和时代性的突破,让学生进行学习发展的同时紧随社会时代发展的步伐,提升学生未来发展创造的空间。
2.结合先进教育技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
因为企、事业单位的財务信息具有保密的特点,财务管理人员局限于特定的办公地点,所以,对于高校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存在着制度及资金的限制,实际操作过程很困难,教学效果比较低。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主要应用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局限于语言的交流,长期以来这种教学方法都很难得到高效的教学效果。而将财务管理课程带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灵活、直观等优势向学生进行教学,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财务管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声图并茂地展示财务管理知识中存在的魅力,提高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从而超越课本的局限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同时多媒体教学所包含的知识量大,直接提高的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强化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在我国实行全面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中,要求高校对校内外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充分搜集、整理、利用。例如在高校与企、事业单位之间,以及高校与研究所之间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让学生与校外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接触学习,加强学生对进入社会工作中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未来工作发展起着推进的作用。加快高校外工作、实习基地的建设,建设基地的同时与校外单位进行合作,以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去,增加学生能够得到充分实习的可能性,帮助学生认识并理解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技能应用和实际问题。
三、结语
伴随着社会发展要求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高校财务管理教育所面临的是机遇也是挑战,改革传统的财务管理教学方法势在必行,高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分析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保证教学改革能够高效高水平的完成。
参考文献:
[1]郝丽娜.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商,2015(11):38.
[2]孙晓琳.独立学院财务管理课程教学问题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5(35):26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