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伦理哲学的新旧基础——以伊藤仁斋、戴震和丁若镛为例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y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藤仁斋、戴震和丁若镛三位儒家学者基于以人为本的伦理学说,将人们的情感、欲望、需求以及广义上的幸福置于他们思想的核心地位。伊藤仁斋、戴震和丁若镛等对宋明理学伦理学之形上学进行批判,明确反对宋明理学的形上学,特别是对程朱理学的"理气"世界观有深刻的剖析,这对于理解儒学传统在当代的丰富性、多样性以及发展潜力具有重要意义。19世纪40年代以来,曾对儒家思想造成影响的佛道思想似乎被西方哲学取代,在梳理西方哲学与儒家伦理思想关系时,当代学者深受伊藤仁斋、戴震和丁若镛的影响。此外,三位思想家关于"恕"的思想的阐释也十分深刻。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云南省城乡中老年人义齿修复情况,为云南省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云南省35~44岁、65~74岁城乡常住人口共720人,
从用户角度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技术和方法,重新认识舰船保障性并提出一些新的观点。通过研究得出结论,为了达到用户的保障性目标和要求,使设计的舰船装备是可保障的,必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