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人寓教于谐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美育人,寓教于谐,南京市第三幼儿园从儿宣经验出发。以美为路,叩问幼儿美术教育的本质,求索幼儿美术教育之道。创新幼儿美术教育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美术教育实践的百花园。
  花坛里,雏菊开得兴高采烈,花茎弯弯,似懂得怜惜行在巷子里的路人,递来缕缕甜香。你看,它们又像是墙里幼儿园的孩子,推搡着、叫着、笑着、闹着,还有几个猫着腰,潜伏在花丛里,等待着一鸣惊人。
  而小巷里的紫藤萝,早已堂而皇之,将密密攒集的如唐代仕女倒垂的螺髻般的花蕾高调地绽放,肥腻的花香,落满小巷,还越过围墙,落在了孩子们中间。就像刺眼的信号弹,照亮了一场春天的狂欢。小巷是美丽的。
  走入小巷,便是走进了美的世界。小巷的盡头是南京市第三幼儿园(以下简称南京三幼)。“以美求真,以美向善,以美创美”,南京三幼以美为路,创新发展。三十多年来,南京三幼用创造和智慧丰富了中国幼儿美术教育实践。
  2017年,南京三幼《基于儿童审美经验建构的“四维一体”式美术活动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获得了江苏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这又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探索。
  从儿童经验开始
  “圆圆的小世界”里有各种圆点,黑色的、紫色的、黄色的,胖的、瘦的、高的……繁如星空。它们爬上纸箱,错落有致地躺在上面,纸箱便成了艺术品;离开草间弥生的门,它们和大大小小的瓶盖一起摆出花朵的造型……它们是孩子的好朋友,将美种在了孩子的心田。
  “圆圆的小世界”是南京三幼基于儿童审美经验开发的“四维一体”的美术实践活动。儿童经验是课程的起点。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说:“经验是最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和规律的,也是最适合幼儿需要的。”《基于儿童审美经验建构的“四维一体”式美术活动实践研究》就是从儿童审美经验出发,尝试用丰富有趣的活动,创新幼儿美术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
  南京三幼的居君老师说,小班的孩子喜欢圆点,经常玩踩点子的游戏。在他们的世界里,圆点早已是好友。真正触发居老师设计“圆圆的小世界”,还是一次偶然的发现:某天,班上有个孩子站在镜子前,来来回回地欣赏自己衣服上的波点,还不时用小手点数。这个画面扣响了活动创设的扳机,小小的圆点就这样成了美术活动的关键要素。“桥这一家子”主题来自日常教学主题活动,“我的石头宝贝”来自天然的石头。这些无不是来自孩子的生活。生活早已有意无意地在孩子心底划过,留下了经验的痕迹。这就是南京三幼新美术活动的始点。
  “圆点日”,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圆点,衣服、围巾、书包、手机壳、鞋子……孩子们惊讶地发现,世界到处都藏着圆点。圆点涌入了教室,丰盈着孩子们的小脑袋。草间弥生《怪婆婆的房间》令孩子们跃跃欲试,欣赏完,他们便自己动手用圆点装饰起地垫来。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的经验不断迁延、汇集,成为创作表达的冲动。经验以美的形式被表达出来,而美的感性素养慢慢沉淀在孩子的心底。
  随后,孩子们用各种圆点、圆形的瓶盖,或自己创作的五颜六色的圆点,或将它们粘贴在墙壁上、纸箱上,或放在塑料板上滑动。其间,孩子是创作的精灵,彩色的胶水滴落在纸盘上,小手抓住,左一下,右一下,胶水滴变成了调皮的猴子,上蹿下跳,惹得孩子们笑弯了眉,乐开了嘴。“圆点日”“怪婆婆的房间”“波点纸箱墙”“百变圆点”“圆圆的花”等活动按照“生活中的圆”“艺术作品中的圆”“圆之创想”分成三个阶段,从生活开始,到艺术欣赏,再到艺术表达创作,幼儿沐浴在美之中。他们从生活跃入艺术,又将获得的美感以艺术的形式返回生活。这时候生活已经被他们涂抹上了鲜花般的光泽。这不就是幼儿美术教育的宗旨吗?
  南京三幼园长唐松梅说:“基于儿童审美经验的幼儿园美术活动,关注孩子的愉悦性、形象性、情感性、过程性,就拿过程性来说,就是在活动中给予幼儿充分的审美体验和实践操作的时间和空间,保证每一位儿童的参与。”
  “圆圆的小世界”只是南京三幼基于儿童审美经验美术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记者还看到了“糖果甜甜”“飞天梦想”“房子的秘密”“超级纸箱”等中大班活动,新颖的美术活动形式,立足儿童审美体验的设计思路,令人耳目一新。以美育人,让孩子拥有一双捕捉美的眼睛,一双能欣赏的眼睛必会看到更多妙不可言的精彩。
  美育应是多元的
  精彩在这所幼儿园里无处不在。插在瓶子里的树枝被孩子们打扮成了敦煌飞天的彩带,随风舞在空中。一枝透亮的蓝,刺破了众色,抢入眼帘。这是“伸向蓝天的树枝”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创作的作品。
  世界在孩子的眼里如此鲜亮,精彩。“树枝可以涂成彩色的蝴蝶”“树枝可以掰成小条做口红”“枯树皮可以做成猫头鹰”……孩子们的审美经验正在不断发展。
  我们惊讶于孩子的创作力,更感受到了整个主题活动的丰富多彩。围绕每一个元素展开的主题活动,就像是盛开的紫罗兰一样,簇锦团花。它们分成观赏、表现、拓展、创艺四个维度,形成了“四维一体”的模式,其间有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美工室活动、亲子活动等。众多的活动形式,好似钢琴键一样,共同弹奏出了一首主题进行曲。
  基于儿童审美经验建构的美术活动强调内容的生活化,活动组织形式的多元化,它以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框架和儿童的审美经验建构线索为依据,涉及对艺术、生活、自然、社会中各种具有“美”的形式和内容的挖掘,丰富并提升了幼儿的审美经验。
  让我们从“桥这一家子”开始,去感受“桥”的魅力,体验南京三幼美术教育活动的丰富性和多元。这个活动以“身边的桥”“特别的桥”“桥的世界”为线索,有“幼儿园里的桥”“绳子拉的桥”“人行天桥”“积木造桥”“大型创意桥”“桥上的故事”等17个活动。“桥”变成了一根无形的线,串联起孩子的审美经验,带着孩子向前奔跑。面对各种各样的桥,各种环境里的桥,孩子们用画笔画,用身体积极去表现自己的感受:手工制作的斜拉桥,积木拼出的积木桥,泥塑的彩绘桥,当然,还有经过孩子们不断观察、探索才最终表现出来的水中的桥……如此多的活动,孩子岂有不喜欢的道理呢?   史文婷老师说,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他们还充分调动了家长、社区的力量,带着幼儿走出幼儿园,到更广阔的空间参观各种各样的桥,丰富了幼儿对桥的认知经验,为美术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个活动还从美工区延伸到了建构区、语言区等,实现了多个领域的渗透和发展。
  “幼儿在直接感知和实际操作中,实现内在体验和外在表达的相互支持与提升,促进了幼儿经验的融合、延续、互补、创生。”唐松梅园长如此认为。
  这是对美术教育实践的一次创新。它令美术活动变得更富有趣味,幼儿得以用更多的手段去表现自己,所获得的感性素养也更加饱满。
  当然,我们不要忘记了,这一切活动都和教师密不可分。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的“脑洞”越开越大,他们又是如何把握这种多元设计的呢?唐松梅园长说,关键还是在于老师对儿童、美术、美术教育、课程等观念价值的理解和选择,只要老师的儿童观变化了,课程就自然而然来了。当然,我们还要看到,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些活动,南京三幼梳理出了幼儿美术核心经验,这也是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
  基于儿童审美经验的“四维一体”的美术实践活动,打破了传统美术教育经验模式,活动组织形式以及教学内容。它以审美为线索,编织出了多元立体的美术教育活动。这是多种活动组织形式的立体架构,不同形式的活动相互支持,相互补充,为幼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
  基于儿童审美经验建构的美术活动强调内容的生活化。活动组织形式的多元化。它以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框架和儿童的审美经验建构线索为依据。涉及对艺术、生活、自然、社会中各种具有“美”的形式和内容的挖掘,丰富并提升了幼儿的审美经验。美是一条发展之路
  一树繁花,争奇斗艳。“圆圆的小世界”只是其中的一朵,还有“我的石头宝贝”“牵着蜗牛去散步”“伸向蓝天的树枝”等,这些新的有探索价值的美术活动,无不是南京三幼几十年美术教科研积累的结果。繁花点点,生命蓬勃。
  南京三幼美术教育研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85年,是在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屠美如的带领下起步的。“我们的研究一直在往这个方向努力,就是屠美如教授提出来的‘让幼儿成为美术活动的小主人’。”
  当时,屠美如教授提出疑问:如果在美术课上,老师不来示范,儿童能画出来吗?尖锐的问题挑战着每一个老师。直到现在,很多幼儿园都没有答好。“老师在课堂上画什么,孩子就画什么。不管是材料还是构图,都比较单一,教学模式化、程式化严重。”唐松梅园长回忆到当时幼儿美术教育的状况。南京三幼的美术教科研总是以问题为导向,直到现在也是。基于儿童审美经验的美术实践研究就是力图将幼儿审美经验整合成在一起,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
  孩子天生就是艺术家。一块砖头,一根木棒,一片树叶都是他们灵感的载体、创作的工具。在屠美如教授的指导下,南京三幼美术教育面貌焕然一新。孩子们在美术活动中更加大胆主动,画笔被树枝、弹珠、刷子等代替了。丰富的美术材料,带来了活动组织形式的创新,弹珠滚画、蜡刻画等现在风靡全国的创意表达,最早都是从这里开始。
  唐松梅园长回忆自己在幼儿园里上的第一个公开课就是弹珠滚画。“老教师传给我,我又传给年轻的教师,一代一代地相传。”在这样一代代的传承创新中,南京三幼的美术教育得以始终向前发展。让美术更贴近幼儿的需要和兴趣,这就是南京三幼以美育人的核心。
  此后,南京三幼美术教科研又进入了“西洋画欣赏”的阶段。幼儿阶段的美术是培养人的感性素养,欣赏的是阳光。这是在南京市师范大学边霞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的。回忆那段探索和实践,唐松梅说,开始他们也不知道如何欣赏西洋画,更遑论孩子了。研读艺术史,探索艺术背后的故事……从与孩子的对话开始,他们才渐渐找到了方向。对话,也是基于儿童审美实践经验开展的美术教育活动的重要方法。
  “对话并不是两个人聊天,而是教师和孩子共同面对艺术作品,从而构成一种艺术欣赏氛围。”唐松梅园长说,在欣赏的过程中恰恰是不需要模式的,这种架构要形同虚设,但是又必须“设”在那里。他们的教案从最开始写得密密麻麻,到最后只有几个框架。“因为你不知道孩子对什么感兴趣,你也不知道他的经验在哪里。你要放下身段,和孩子以一种平等的方式来交流。教师可以是‘无知’的,和孩子相互尊重,相互激发。”
  唐松梅园长说,儿童美术不是教孩子技艺和各种画画的方法,而是要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这是当代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這个阶段的美育探索,在记者看来,是南京三幼对美进行深层次认知的过程。他们试图抓住美的本质,从而去探究美术教育活动的本质。在这条探索路上,南京三幼园所文化、美术教育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并积累了丰厚的美术教育经验。
  正是得益于此前不断的探索和经验积累,才有了《基于儿童审美经验建构的“四维一体”式美术活动实践研究》。这是南京三幼美术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其实,每一个阶段,都是向上攀登的阶梯,它们共同构成了南京三幼以美育人的道路。
  这是一条永恒的道路,这是一条以美促发展的道路。南京三幼会一直坚持下去。“以我们自己的节奏,坚持自己的立场,走我们自己的路。”唐松梅园长说,朝着深度发展的方向前进,寻找人和艺术的本质关系,找到这个关系,就能找到艺术和儿童的关系。
  在南京三幼,美是一朵花,一幅画,一次游戏,还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艺术创造……美是多元的,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艺术,人与周围的社会、生活的和谐。以美育人,以美为路,南京三幼在不断探索美与人、世界的关系,从1985年到现在,从未停止。
  美是什么?这是没有底的问题,也决定了美育这条道路是永恒的,没有尽头……雏菊顽皮地绽放,在春风中向我们招手,紫罗兰芳香四溢。记者仿佛看到了,在南京三幼人努力上下求索中,美育之路正向远方延伸……
其他文献
电影介绍  《老师·好》  电影《老师·好》塑造了一位上世纪八十年代普通又朴实的“好老师”形象,带我们重温学生时代的青涩历程,苗宛秋老师严厉、古板、固执,因其霸道威严而被学生称为“苗霸天”。他荣获“区级优秀教师”的奖品——自行车,成为连接他与学生情感的“纽带”。影片通过演绎青春时期懵懂、调皮且富有个性的学生与“苗霸天”老师斗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展现了苗老师对学生的真挚热爱和学生对他的尊敬与爱戴。  
期刊
近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成都市紧紧围绕“幼有所育”目标,通过强化顶层设计、着力改革创新,多措并举有效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成都市制定《关于促进公办和公益性幼儿园发展的实施意见》,采取公办园办分园、委托管理、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一体化管理等多种形式,改革公办幼儿园传统人事管理制度,突破编制瓶颈,合理設置公办园教职工岗位,实行公开竞聘上岗、择优聘用。同时
期刊
“我坚信,青春不会消亡……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夹杂着一次次伤感的别离,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中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才给了我这段最好的时光!”伴随着苗宛秋老师的自白,我走进了这场电影——《老师-好》。  试想,谁的人生中没有几位对自己影响深远的老师呢?在我人生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些老师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改变着我。在我心中,高中数学老师就是对我影响深远的老师之一。  回想自己的高中生活,
期刊
近日,2018年幼儿园园长教师全员培训结束。据统计,今年北京市3000余名幼儿园园长和9万多名教职员工参与培训。本次培训是北京首次对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进行全覆盖培训。年初,针对首都学前教育发展情况,北京市政府作出“对全市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全覆盖培训,提升幼儿园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师德师风修养”的决策部署,并将其列为2018年市政府重要民生实事项目。   按要求,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和保育员培
期刊
天津市教委日前制定印发了《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 促进民办幼儿园规范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各区教育局要立即组织开展對民办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工作大检查,从人防、物防、技防多方面入手,重点检查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及运行情况、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情况等,切实提高民办幼儿园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   各区教育局要引导各民办幼儿园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工作的首位,建立和完
期刊
《宁夏推进幼儿园创新素养教育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近日出臺。   《意见》指出,幼儿园必须推进有助于创新素养教育的幼儿园管理制度,鼓励教师从擅长的领域入手,扬长避短,大胆尝试。鼓励教师从激励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兴趣爱好出发开展游戏活动。要求教师不随意打扰或打断幼儿游戏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思所想,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双手去感受自然和社会,
期刊
年轮的指针在不经意间又绕了一个精致的圆圈,站在2018年的尾巴上,回顾2018年,有苦有甜,有声有色,幼教人砥砺前行!   也许,年初的“虐童”事件犹如一颗炸弹,炸出了幼教行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师德建设不得松懈,学前教育立法需加快进程……欣慰的是,我们看见各地教育部门努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晓之以理,行之以德,为幼教队伍注入了新的希望。   也许,幼教行业的不受重视让许多幼教工作者心灰意冷,幼师
期刊
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文公布。未来几年,中国的学前教育将如何发展?“入园难”“入园贵”的难题要怎样解决?这份《意见》设定了任务书、部署了规划图,备受期待。  目标: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   《意见》提出,目前学前教育仍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十分突出,“入园难”“入园贵”依然是困扰老百姓的烦心
期刊
许多多年从事幼教工作的资深教师已经具备了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对各项保教工作可谓“轻车熟路”。当“初来乍到”的青年业务园长遭遇“倚老卖老”的资深教师,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作为幼儿园的“大家长”。园长又该如何帮助青年业务园长与资深教师建立良好干群关系呢?  一、从“倚老卖老”到坦诚接纳  我园的W教师已从事保教工作20余年,经验丰富。最近,她在工作时常常心绪不宁,难以专心,还经常躲在教室的角落里
期刊
绘本就是用绘画来讲故事,绘本是幼儿童年时期最喜欢阅读的书籍之一。阅读的本质是互动,最重要的方式也是互动。对于幼儿来说,阅读是一种本能,也是一个游戏,不仅可以舞动,还可以品尝、可以触摸、可以倾听、可以观察……生态教育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在生态视野下开展绘本阅读,是一种新的语言教学活动的展开方式。  一、用生态的视角开展绘本阅读  在幼儿绘本阅读方面,“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曾经说过:“图画书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