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堂化学实验课两个平行班学生不同表现的思考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battle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第一册中“学生实验一”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我按照教学进度计划,在第一章课程结束后,安排学生进实验室完成本节学生实验课。课前在实验准备,学生分组(两人一组)做了精心准备,并要求学生对实验内容做了预习。考虑到第一次实验要讲实验纪律要求及注意事项,时间可能不够用,本节只做制取氧化铜的实验。两个平行班由于老师指导方式不同,在课堂和课后学生的表现大不相同,使我陷入哪个更好的思考。下面就两个平行班实验课中的指导方式,课堂、课后表现描述如下。
  高一(14)班40人分20组
  【老师讲解】
  1、实验要求:○1纪律要求○2安全知识○3卫生要求○4实验过程要求(实验台面整洁,各步操作规范,最后交实验所制产品CuO等)○5作业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2、注意事项:蒸发和过滤操作要点。
  【指导方式】老师巡回观察纠错、指导。实验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有:
  1、称量时直接将药品、砝码放在托盘上。
  2、溶解使用玻璃棒时,将烧杯敲得咣咣响。
  3、制Cu(OH)2时边滴加NaOH溶液边搅拌,难以观察判断CuSO4是否已沉淀完全。
  4、蒸发皿中液体超过容积2/3。
  5、蒸发皿中浊液加热时,始终没出现黑色而是蓝绿色。
  6、不会把漏斗与滤纸紧贴在一起。
  7、忘记沉淀的洗涤。
  8、实验台面不整洁。
  【课堂表现】
  这些错误不是每组都出现,但没有一组全过程中没出错,经过老师提醒、邻组同学提醒,同学们很快认识并改正,同学相互纠错的积极性很高,老师不必全部给予纠错讲解。本班在实验中问题最多的是加热浊液后未出现黑色,而成功出现黑色的组加热时间并不长,这时未成功的同学纷纷问老师,成功的组也很积极(热情很高)地帮助分析原因。这时我看时间尚充裕,就要求没成功的同学分析原因后重作,重作后只有一组没有成功,前面没成功的9组中8组成功。全班同学下课铃响时仅有一组没有交上制出的CuO产品,这组同学还要求跟下一个班再重作。我要求他们再分析一下没成功的原因,于下午自习课时随其他班再作一次,最终还是成功了;并告诉老师前面两次没成功的原因是:“制Cu(OH)2時,由于边滴加NaOH溶液边搅拌(一开始搅成浊液,影响了继续生成沉淀的观察),没有很好地观察并把握不再产生沉淀这一要求”,致使NaOH溶液加少了。
  【课后表现】
  1、实验报告完成质量高(主动写出了自己的疑问及解释)。
  2、下课后问问题的同学多,提出的疑问多,发问质量高。
  3、学生争论多。
  向老师提出的问题主要是:
  ○1加入NaOH溶液少了,虽生成Cu(OH)2不多,加热时也应有少量黑色物质,为什么始终是蓝绿色?
  ○2成功与否是不是与酒精灯火焰温度有关?(在课堂有些同学当加热一段时间仍不出现黑色时,还交换了已成功组的酒精灯。)
  ○3NaOH加少了不行?一次性加过量有没有影响?没成功是加少了,还是过量了?(许多同学通过重作明确体会是加少了,没有沉淀完全)。
  ○4加热到什么程度就能确定已分解完了,我怀疑我交的CuO产品中可能还混有Cu(OH)2,老师我的怀疑对不对?
  ○5蓝绿色浊液加热很长时间都没变化,是不是制得的浊液可能不是Cu(OH)2,老师对吗?
  ○6称量时用不同的纸片行不行?
  ○7用玵埚钳取下受热后的蒸发皿不好操作,就放在铁圈上冷却,再用手拿下来进行下一步操作行不行?
  ○8老师我们下一次做哪个实验,大概什么时候做?
  高一(2)班38人分19组
  【老师讲解】
  除高一(14)班上课时所讲内容外,又讲了(14)班在做实验时出现问题的各个注意点,并格外强调制Cu(OH)2的关键点:○1加NaOH不能少了,要加到不在产生沉淀为止;○2如果NaOH溶液过稀、过少或硫酸铜溶液过浓、过多,则可能生成蓝绿色的碱式硫酸铜沉淀,该物质加热不分解。个别环节还做了演示,如漏斗和滤纸怎么才能紧贴在一起。
  【指导方式】
  仍巡回观察纠错、指导。由于可能出现错误的地方已做了讲解和交待,虽个别同学有操作错误,但较前一个班出错率大大下降,实验成功率大大提高,只有两组没有成功。学生问问题的也少了许多,我明显感觉比上一节课轻松了许多。
  【课堂表现】
  1、课堂秩序较好,兴奋度不高,成功率高。
  2、提出的问题少,学生争论少。
  3、没成功的两组,取用了邻组浊液完成了过滤,交了产品。
  4、虽然讲解时间较长,但没有重作,下课铃响时也完成了实验,交了产品。
  【课后表现】
  1、实验报告中主动提出疑问者少。
  2、课后学生争论少。
  3、没成功的两组也没有提出重作的要求。
  【反思】
  平时教学中几个平行班上同样的内容,往往前一个班表现出来的不足或学生出现的错误,在下一个班的教学中老师为了防止同类错误的出现,老师做了预设、预防。犯错过程被预防了,学生免疫力的产生相应也会受阻,这也如同“鱼”与“渔”的关系。看来出错的过程,改错的体验有时是不能省的,尤其是化学实验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近几年来,中职的数学教师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难题:职校生的文化成绩较低,尤其是数学成绩。这就造成了老师不知道怎么教,而学生既不知道怎么学,也不想学的局面。为了缓解这种局面,我在教学方法上,在对待学生方面上等进行了一些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实践表明有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新课改 中职 数学教学 体会  新课程标程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
本试验是探讨以党参为主药的中草药复方制剂对蛋鸡的抗氧化能力和产蛋性能的影响。方法:本试验分为试验一和试验二。试验一,将24 周龄海兰白蛋鸡180只,随机分成6 组,每组30
摘要: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某种程度上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直接决定了中职生能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进而影响到其能否健康成长与成人成才。因此,创新中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成为摆在广大中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中职学校 思想政治 教育模式 创新发展  根据当代中职生的成长环境、心理特征、认知特点以及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等效果情况,中职学校思想政治
摘要:数学学习成绩与数学学习兴趣有显著的相关性。浓厚的兴趣能产生较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注意集中于数学学习,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并乐于迎接学习中的各种挑战。稳定的数学学习兴趣是逐渐形成的,需要长期培养。本文从构建和谐的师协作关系和高超的教学艺术两大方面,论述了如何培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教学艺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量的研究表明,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利用掌握的语文知识运词造句,布段成章来表达他们对学习,生活的感受和理解。通过作文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组织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搞好作文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将会发生重大作用。作文源于生活,但又对生活起了升华作用。那么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根据自己的教学时间,谈一点肤浅的体会。  一、注重平时积累,为作文做好铺垫。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
古典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之一。诵读古典诗词,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可以提高我们的想象能力,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锻炼我们的口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古典诗词学习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