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网络”时代高中德育的新挑战和新对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y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使人类社会步入了“微网络”时代。在“微网络”时代下,高中德育工作正迎来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对此,本文重点从“微网络”时代下高中德育工作存在的新挑战方面出发,探讨在新形势下高中德育工作应当采取何种对策来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从而使高中德育工作更适应当前高中教育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微网络”时代;高中德育;挑战;对策
  “微网络”指的是带有即时性、嵌套性特征的各类网络工具,其的出现与应用,实现了人们通过手机、电脑等多个终端进行信息发布与传播的目标。目前,我们已经步入“微网络”时代,各类即时通讯软件广泛运用,拉开“微网络”时代的帷幕。“微网络”将人们的生活与网络信息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在高中德育工作中,“微网络”时代所带来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特别是其给高中德育工作带来的新挑战更需要引起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 “微网络”的特点和它对高中德育工作的积极作用
  (一) 呈大众参与的态势
  “微网络”时代下高中德育工作的主体参与度呈大众参与特征,不同年级、性别和家庭背景的高中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能够参与其中。同时,通过“微网络”,即便是一个微小的想法,都可能形成话题引发大众讨论。
  (二) 信息交互性強
  “微网络”下的信息传播主要是以网状模式和几何裂变模式这两种结构为主,其要求信息传播者在生产信息时,就要提供一些冲击力强,能短时间吸引受众眼球的内容。用户方面则通过微博、微信、qq等软件,依据自我兴趣来选择相应的信息内容进行交流互动。当代的高中生群体,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这为高中生通过“微网络”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提供了便利,同时帮助他们实现信息的有效交互。
  (三) 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
  由“微网络”所构建的虚拟空间,能够为人们的信息交流与传播提供多样化的形式。因此信息传播呈现出更加快速、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和流动性更强等特点。这对高中德育工作产生的积极效益十分明显。如可以利用“微网络”来引导构建和谐校园;利用“微网络”来活跃氛围,强化师生互动;利用“微网络”来拓宽渠道,创新德育教育形式与手段,使德育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二、 “微网络”给高中德育工作带来的新挑战
  从高中生利用“微网络”的现状可以看出,该群体对手机上网的熟练程度较高,关注内容多样,同时教师对学生利用手机上网的问题态度也相对积极,这为“微网络”在高中德育工作的有效应用提供了条件。然而,在“微网络”对高中德育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其也伴随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学生难以辨别
  “微网络”下的信息传播更加自由、随意、快速。信息内容也更加丰富、个性化。但信息的质量却难以保证。根据对不同年龄层的用户使用“微网络”的情况统计来看,“微博”这一平台是青少年群体运用活跃度最高的“微网络”客户端,而“微博”上的信息,却夹杂着许多不实甚至是谣传的信息,高中生难以有效辨别,进而容易受到不良思想文化和信息的侵蚀和误导,使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
  (二) 信息资源更新快速,教师难以把握
  目前,一些高中教师还不擅长应用“微网络”来向学生传授德育知识,德育工作的主要教学方法,仍然较为传统、落后。例如,对一款新出现手机新闻App,多数学生很感兴趣,而教师对其却并不熟悉。当学生向教师询问时,教师难以回答,这样易使师生之间产生交流隔阂与障碍。加之,信息资源的快速更新,部分教师信息敏感度不够,在捕捉和更新这些资源时,力不从心,未能有效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三) 虚拟空间交互机会增加,学生“失德”行为随之增多
  自媒体时代,高中生群体可以利用智能手机来广泛地参与网络虚拟空间的话题讨论与信息交流。在此形式下,他们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受传者,话语权高。随着高中生群体网络话语权的提高,受网络不良文化和信息的影响,部分高中生的不道德行为增多,“问题学生”与“问题行为”增加,造成高中德育问题日益凸显。
  三、 “微网络”时代下高中德育工作的新对策
  面对上述问题和挑战,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项策略入手加以解决和应对。
  (一) 创新“微网络”德育平台
  “微网络”时代下的高中德育,可以借助微博、微信、QQ群等为“微网络”工具,并利用互联网、手机网络等技术和多种信息传播工作载体,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主体与客体之间实现情感的即时、跨时空的交流、互动和传播。对于已经建立的德育平台,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激活与强化:一是运用此类平台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此类平台应用的有效性;二是通过此类平台发布校园文化活动相关资讯,鼓励学生踊跃参与,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来促进高中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发展与提升。
  (二) 增强德育工作者运用“微网络”的能力
  在高中阶段,承担大部分德育工作的教师一般为各班的班主任,同时班主任也是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一位教师。应当进一步强化高中班主任等德育工作者运用“微网络”的能力。首先,应当提高班主任的“微网络”意识和素质,关心学生“微网络”运用情况,并指导其科学、正确地使用“微网络”;其次,班主任要时刻关注学生使用“微网络”平台的动态,提高“微网络”平台的应用效率;最后,班主任还要提高自己的“微网络”运用能力,特别是加强对学生筛选、鉴别以及防范不良信息等行为的引导,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灌输并运用生活实例“说法”,以此促进高中德育工作更具效果。
  (三) 建立约束机制,加强榜样引导
  教师针对“问题学生”及学生的“问题行为”,除了要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方面的培养以外,还要构建约束机制,强化刚性制度以规范学生的言行。之后,再融合榜样示范法等,对德育表现优异的学生加以表彰或嘉奖,发挥其榜样引导的作用,不断提高高中生的德育素养与水平。
  参考文献:
  [1]董娅.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18-219.
  [2]卢晓霞.网络时代下中学德育工作思考[J].基础教育,2012(3):161.
  作者简介:
  王晓萱,河北省衡水市,河北武邑宏达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农村小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他们从小立志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有助于从小增强孩子作为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有助于从小培养学生广阔的文化视野,人文素质。学校、家庭、社会如何在农村小学生极其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渗透与传播传统文化的问题,值得探讨。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为主;农村;农村小学生;文化传承教育  一、 引言  传统文化为小学国学经典诵读
摘 要:“双一流”建设的开展,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建设的重点话题,其为高校生态圈带来新东风和机遇,如何借助“双一流”建设的东风,实现自身办学质量的提升,是每个高校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样,办学质量的提升,最需要进行管理革新,因此,本文从高校重要群体之一的高职院校层面出发,对其财务管理的举措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双一流”;高职院校财务;策略  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
摘 要:自考助学是随着自学考试的逐渐发展应运而生的,经历了由“助考”到“助学”的转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自学考试招生难度逐渐增加,这就对自考助学造成了严峻的挑战。高等院校作为自学考试助考机构的办学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深入研究高等院校举办自考助学对策,对加强和发展自考助学起到重要作用。  關键词:自考助学;高等院校;对策;研究  一、 研究背景  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创
摘 要:我省思想品德学科中考采取十几年开卷考试形式之后首次进行了闭卷考试。教师在复习迎考过程中应努力做到教学内容精简和精准,既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帮助学生克服畏惧情绪,尽可能避免出现知识遗漏,让学生对知识点愿意背、记得牢,以达到夯实基础,提高效率的效果。本文就如何进行中考基础知识复习,夯实知识基础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中考;精准复习  2017年开始,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实行全省统一
摘 要:课堂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教学是教师进行职业活动的一种方式。作为课堂教学实施者,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学生,每天都要走进课堂,每天都要传授学生新的知识,采用课堂教学方式与学生无数次地进行对话。课堂教学过程是由众多教学细节组成的,课堂教学的细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备内容,只有善于运用独特的教学机制来捕捉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细节,只有使细节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亮点,才能使课堂焕发出活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