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5月,海外华文作家喻丽清、戴小华与湖州作家座谈交流,她俩优雅出众的身姿,清脆标准的华语,声情并茂的言谈,可亲可信的内容,给与会者留下深刻印象。
喻丽清祖籍杭州,曾任第五届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会长,现任美国青树教育基金会的副主席。其实全国各地读者对喻丽清并不陌生。各地图书馆大都有她的著作可供借阅;许多读者常在网上读到其发表在中国报刊上的作品。
喻丽清3岁时随父母到了台湾。1967年,只有22岁的喻丽清在台北医学院刚毕业,就出版了她的第一本著作《千山之外》(散文集),并赴夏威夷深造。1972年起,她随夫一直在美国工作和写作。至今,她已出版个人著作30多种(大部分在台湾出版,在大陆出版近10种),以散文类为主,也有短篇小说集、诗集、编译。至于在中国大陆报刊及港澳中资报章上发表作品,始自1996年,发表数量早已超过新加坡的尤今。1997年,她的散文《香港人,好吔》获《人民日报·海外报》“香港回归”征文一等奖,专家评语是“以一个华人的眼光来看香港,洋溢着温暖的亲情和对香港回归的欣悦之情,语言妙趣横生”。
喻丽清从小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这对她的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她酷爱中国画,不仅会绘画(画作曾展出并被人以较高价购去),又极具鉴赏目光,收藏了不少名作,更把中国画中的“写意”手法有机地应用到散文创作上,从而成为上世纪80年代台湾文坛写意派散文的代表人物。喻丽清的作品多半杂拾生活情思,以清丽的文笔,精干的篇幅写下随笔式的小品,看似平淡而意韵幽远。她的散文作品又直承中国晚明小品的情调,即兴挥洒,淡泊见性而无拘束,常在三言两语中烘衬出现实背面的生活哲思,交融成兼具情、趣、理、韵的独特风格。
与一般光从事笔耕的海外华文作家不同的是,喻丽清为在海外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身体力行,做了大量工作。喻丽清是美国模式中文学校的首创者之一:1974至1976年,她在纽约水牛城州立大学教授中文之余,创办了水牛城的中文学校。自己编撰教材,以儿歌形式教中文就是她首创的方法。她编写的《儿歌百首》成为世界各地中文学校之补充教材,还出了唱片及音带,畅销台湾及海外。喻丽清迁居加州后,曾服务于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脊椎动物博物馆。在此期间出于对祖籍国的深情,她与成都生物研究所副所长赵尔宓教授合作。
上世纪90年代,有一本叫《苏青散文》的书在海内外十分走俏。殊不知早在1989年,喻丽清就编选出版了这本书。她介绍说,苏青(浙江宁波人)与张爱玲同时代,而且是张爱玲惟一“瞧得起”的同时代女作家;在当时,苏青的名气要比张爱玲大,可是却湮没得很快,以致后人竟无人知道曾经有过这样一位女作家。喻丽清在其公爹遗留的藏书中偶然发现了苏青的作品,“惊为天人”,感叹不应让她继续被忘却,于是编成了《苏青散文》,把它介绍给今天的广大文学爱好者。喻丽清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发掘出了一块瑰宝。
喻丽清戏称自己的“假杭州人”,却掩饰不了她对杭州、对浙江的关爱。她参观了北京鲁迅纪念馆,说鲁迅出生地离她祖籍地很近。10多年前她特地到杭州观光,追寻失去的梦,回去后写出了《灵在隐中》《西湖的文学》等美文,表达了她对杭州的深情。1995年舟山市在美国几个城市举办画展,当她得知舟山是属于浙江省时,就特地前往参观,随后即写出了热情洋溢的评价文章,为舟山市作了宣传……
喻丽清每两年来中国一次,或观光访问,或应邀讲学与参加活动。每来一次,都要写出在各地的见闻感受,向海外及台湾读者如实介绍中国大陆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优美风光、风土人情以及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和“突飞猛进”的新气象,把对中国的爱和对中华民族的情,融进了字里行间。

早在10多年前喻丽清来中国观光,已经注意到中国内地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写了《树木·树人·树华》一文,她写道:有些在穷乡僻壤的农家小孩却还要为了学费斤斤计较着要不要辍学的时候,“我心里不安起来,中国实在太大了,如果政府照顾不过来,我们为什么还要观望?”“春天如果从种树开始,那么树华应从树人开始”,“我想要是我们海外游子也能‘领养’些奖学金给需要的孩子,恐怕比光会批评国是有用得多吧。除了政治,还有文化;除了文化,还有教育;除了教育,还有幼苗般的孩子……不都值得我们同样地关心吗?”为此,她积极支持美国华人“树华奖学金基金会”善举,先后“认领”了几个宁夏及内蒙古的孩子,为他们提供中学阶段的学习费用(有几次要我把她在我处的稿费汇给孩子),并建立通信帮助关系。
2001年,青树教育基金会在加州成立,旧金山金门大学数学系主任赵耀渝教授出任主席,并推举喻丽清为副主席。基金会的宗旨是改变中国边远地区缺少图书及电脑等现状,扶持家境清寒的学生完成学业。该基金会的工作十分正规,喻丽清从此很少再提笔写作,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协助赵教授做好基金会的具体工作上。她出钱捐资不必说,光是管财务、策划活动、与中国内地联系、组织受助学生征文等等,都够她忙的了。这些年来,她几乎每年都要来中国处理相关事务,机票等一切费用都自己掏钱。喻丽清认为做这样的“傻子”比做作家更有意义,因而乐此不疲。
(本文摄影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