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让我学会了“孝”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ra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这是唐代诗人孟郊写下的千古绝句,每次读到它,我想到的不仅是母亲,还有父亲,同时想到了父母多年来为我付出的爱、付出的一切。父亲是一名软件工程师,他时常教我逻辑思维和各种科学知识,教我学习计算机编程和3D打印,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向未來的大门。母亲是一名化妆师,她教我画画和音乐,让我领略了艺术之美,教我唱会了人生中的第一首歌。正是父母的精心哺育,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和耐心的教诲,我才得以健康、快乐的成长。父母为我付出的太多太多。所以在成长路上,我应该学会感恩,学会感恩从“孝”开始。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我国解放军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的陈毅元帅,1962年陈毅出国访问回来,途经成都探望重病的父亲,他亲手给母亲洗尿布。母亲有难色。他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洗上十条,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啊!”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读完“陈毅探母”的故事后,我的内心在深深地沉思: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每天都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却不忘家中的老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以往都是爸爸妈妈在照顾我,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中长大,可是我却没有为他们做过什么事。为什么不能像这些陈毅元帅一样,孝顺自己的父母呢?于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孝顺父母。
  有一次,深圳又下起了大暴雨,晚上七点半爸爸还没到家。估计这时候,他正在堵哪个路口上了,于是,我焦急万分,飞快的做完作业,拿了一把大雨伞跑到小区停车场的门口。雨越下越大,天空中还打起了雷和闪电,等了很久,爸爸还是没有回来,我的内心更加焦急起来。终于,爸爸的车在小区门口的雨中出现了。等他停好了车,我就冲到他的车窗面前,爸爸看见了我,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赶忙打开车门,接过我递过来的雨伞,拥着我的肩膀向家的方向跑去。一进家门,我赶忙递上准备好的热毛巾,等他在沙发上做好了之后,我又给他端一杯热气腾腾的红茶。爸爸看了看我,脸上又露出了欣慰的笑。突然,我听到了爸爸的肚子在“咕咕”叫,我猜想,肯定是在外面劳累了一天,肚子饿了。于是,我又去给爸爸拿了几个巧克力派。爸爸吃着巧克力派,幸福地笑了。这时,我又发现,爸爸一只手在拿着派吃,另一只手却在不停地揉背。估计是爸爸写了一天的代码,背又开始疼了。于是,我卷起袖管,帮爸爸锤起背来。我给爸爸捶背时锤得恰到好处,可是我自己却腰酸得很。爸爸见了,忍不住了,激动地对我说:“女儿,你太懂事了,爸爸自己来,你别累着了。”我笑着说:“这有什么,比起你每天辛苦地工作,这算不了什么。”爸爸听了,紧紧抱住了我,抱得那么紧,那么紧……
  父母的爱是无疆的,父母的爱远远比山高,比海深。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教育我们,在我们的身上花费了许多的精力,所以我们也要学会感恩父母,孝顺父母。同学们,孝敬父母就是这么简单。让我们向陈毅元帅学习,现在就开始行动起来去孝敬父母吧!正因为是父母给予我们一切,我们才得以有一个完整的家。未能尽孝父母,何谈报效国家?所以我以一颗反哺之心,用点点滴滴饱含深情的爱,来报答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用一颗大孝之心,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为了中华复兴的梦想奉献我们无悔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
  (指导老师:刘小丽)
其他文献
春意微露,盎然生机,九中礼贤人一齐来到青岛市中学生学农实践基地,学习知识,体验劳动。前往途中,我们个个摩拳擦掌,热情高涨。欢声笑语中,我们到达了即墨区金口鎮山阴村。钱谷山连绵环绕,基地工作人员的温暖热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历时五天的学农生活,短暂,疲惫,充实,而又美好。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看,那是行走在山间小路上的我们,辨识柘木、卷柏、红豆杉,了解茶树习性,遥望百果园,想象着
期刊
作者简介:李永海,河南固始人,退伍军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当代》《解放军文艺》《前卫文学》《百花》《奔流》《散文选刊》等,部分作品获奖并被转载。出版《真情有约》《轻描淡写》《借我一双慧眼》《落花共撑一把伞》《眷恋》。现为国家税务总局固始县税务局秀水税务分局局长。  杏花春雨,大别山下史河岸边的一个古镇是我的故乡。  百花盛开的春天,风轻云淡的午后,或者月光
期刊
我的母亲,解放初生于河北省三河县一贫苦农民家庭,那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母亲也不例外,1976年和父亲结婚后,日子仍旧很艰难,两人一起吃糠咽菜,相互支持,克服了很多困难,终于将两个孩子养育成人。  当年那种高强度的劳作,还有每年多次县乡统筹冬季义工,给老两口身体带来了巨大创伤。父亲曾给我说,在我出生前一天,母亲还要在潮白河大堤工地上,挺着大肚子独自推着独轮车将300多斤的黑泥从干涸的河底运到河岸上,
期刊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陈宣谕,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学生;第二作者何昭祥,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级2班(参与修改);通讯作者张清涛,中山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副教授。  你看到吗/从未出现的风景/你看到吗/飞驰而过的曾经/你看到吗/无法摆脱的自己/在这永不开启的车窗里/在这沿路明灭的灯火里/在这永不回头的车厢里   ——《车窗》  一对陌生的男孩女孩同乘一辆列车,恰好坐在一个车厢里,又恰好坐在对方的对面,
期刊
亲爱的华华宝贝:  虽然你让我孕期前三月呕吐不止后三月腰疼要命;  虽然你让我近两三年没睡足过八小时,发量与日俱减,发际线明显后移;  虽然你让我从此无法再疯狂追剧,开心扫街购物,个人时间被你压榨得几乎为零。  但我还是想欣然对你说:“宝贝,感谢你来到我的生命中,感谢你选择我做你的妈妈!”  感谢生命中有你,感谢你让我走出迷茫,明确生活方向和人生目标。  在你到来之前,我也像你现在一样享受着集万千
期刊
作者简介:冯子夏,女,汉族,甘肃兰州人,兰州城市学院大学本科。  时间: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一天。  地点:广东省罗浮山中一个村口。  人物:葛洪、鲍姑、葛洪的大弟子黄初平、小徒弟及其他徒弟若干,村民阿牛及其他村民若干。  (黄初平、小师弟与农夫阿牛上,各背着一捆青蒿。)  小徒弟:(疲惫不堪,将青蒿扔在地上):唉呀妈呀,可累死我了。  黄初平:你才背了这么一点东西就喊累了,你看人家在阿牛背这么大的一
期刊
在我小的时候,在我的家乡,拾荒是一道在那个年代特有的亮丽风景。  拾荒的内容很丰富,秋收后的麦穗,没有摘干凈的豆角,埋在地里的没有挖完的土豆……当然这是指秋后。春天呢,主要是铲草,将大地上一切能吃的曲曲菜、苜蓿和一切牲畜吃的草全铲了去。冬天,主要是牲畜拉在庄稼地里的粪便,一个芨芨编的筐,用半截扁担一头挑着筐,一头空着搭在肩膀上,一手拿一个长把的铲,这是需要一些技巧的,有些人技术成熟,看起来顺眼,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