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呈现正比增长关系,这种情况不利于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为例主要从三方面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形成的原因,并针对这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污染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污染的问题越发严重。在改革开放之后,素有“小北京”之称的柳林县兴办煤矿,大力开采煤炭。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当地居民正常生活。
柳林县三大煤炭集团作为煤炭行业的龙头企业,十多年来在县内各地建设煤矿多处,征用当地土地、雇用当地劳动力,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居民收入。在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大量开采煤矿导致煤炭颗粒散布于大气中,污染空气。柳林307国道周围的建筑物更是由于过往车辆装载的煤炭污染而常年呈现黑色。葛家山村等地则由于过度开采煤资源导致地下空洞,山体下陷,房屋破裂,全村迁徙。洗煤厂不仅大量浪费水资源,并且其排出的工业废水流入河流严重影响了河流下游居民的生活用水。孟门镇部分村庄由于周围煤矿的工业废水流入村庄所属的河流,导致清澈的河水变为致病的“毒水”,当地居民彻底结束了在河边游水洗衣的时代。直接接触污水的居民甚至会起红疹。
盲目发展经济导致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需要我们去分析,并应对。
二.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环境污染不只是企业单方面所造成的。一个巴掌拍不响,政府部门、当地居民等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1.企业盲目发展经济
企业为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盲目扩大规模,在扩大开采和洗煤的同时却忽略环境保护。当前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炼钢、供暖等生产生活都大量需要煤炭。有需求就有生产,大中型煤矿不断扩大规模,加大生产量,小型私人煤矿和“黑煤矿”不断滋生以谋取利益,屡禁不止。
2.人民只顾眼前利益
煤矿在征用当地居民土地时给居民一定的补偿,居民得到眼前的利益就抛弃长远的发展。在发现煤矿的生产影响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时不及时阻止改善而是要求进一步的经济赔偿。淡薄的环保意识导致当地人民只顾眼前利益,忽略长远发展任由环境污染范围扩大、程度加深。
3.政府一味追求GDP
过去几十年,政府一直将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标准,这种片面的衡量方法导致政府部门一味宣传并大力支持发展经济,忽略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柳林县煤炭行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给当地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发展,这是政府部门所喜闻乐见的。但是整治煤矿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却是以下浩大的工程,不仅费时而且费钱,并且会导致GDP大幅下滑。因此,这府部門大力支持煤矿发展却不进行环境整治。
三.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兼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协调发展经济与环境又需要政府
、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
政府宣传与管理
首先,政府部门必须重视环境整治与保护,宣传部门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发展的方针,在鼓励发展经济的同时宣传保护环境,大力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并开展环保主题活动。
其次,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当地环境发展的法规,在增强人民环保意识的基础上用法律来强制。柳林县则可以适当增加环境保护税率,限制企业发展规模、开采吨数。对于污染严重的企业责令停产整顿,达到环境指标才能生产。
再次,政府部门必须严格执法,认真执行法律法规,不为所谓GDP而盲目支持发展经济,必须加强对企业在环保方面的监管。环保不止是口头上的说法,更应该实施与实践中。生活垃圾禁止用焚烧的方式处理,尽可能的回收利用或自然降解。
2.企业协调发展
企业应该首先从思想上接受可持续发展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文化之一,深入人心。必须使员工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白只有在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经济才能稳步、持续发展。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要保护环境,提高生产技术。煤矿应该加大科研力度,组织技术人员提高生产率,减少对矿产资源的浪费。其次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环保产品,并对生产中产生的煤粉、煤泥充分回收利用,争取在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企业应该合理控制其规模,不能盲目扩大规模,并且在适当的时机进行企业转型,由对环境破坏比较严重的重工业转向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的轻工业或电子行业。
3.提高人民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要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必须提高国民素质。柳林县人民环保意识提高了就能充分认识到煤矿废水对环境危害之大,就能抵抗眼前利益的诱惑。人民意识提高了,还有利于政府环保工作的开展,使环境友好型社会能更早实现。
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中国甚至国际上经济发展的最大“后遗症”,要想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必须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合作。
结论:
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必须明白,经济与环境对人类同等重要,没有好的环境,人类是无法很好地发展经济的。环境污染是政府、企业和个人相互妥协所造成的,因此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必须三者共同努力,相互协作,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提高政府工作能力,提升企业规格,增进个人素质,使经济与环境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和谐社会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王焕校.污染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1)
[2]郭献文、方正辉:《特大污染事故发生之后》,《半月谈》,1988年第22期
[3] 国家环境保护局编:《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文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年9月第一版,第48页
[4]《环境法律的理念与价值追求》,(北京大学法律文丛),汪劲 2000年1月1日
[5]⑤《环境保护法教程》韩德培,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污染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污染的问题越发严重。在改革开放之后,素有“小北京”之称的柳林县兴办煤矿,大力开采煤炭。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当地居民正常生活。
柳林县三大煤炭集团作为煤炭行业的龙头企业,十多年来在县内各地建设煤矿多处,征用当地土地、雇用当地劳动力,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居民收入。在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大量开采煤矿导致煤炭颗粒散布于大气中,污染空气。柳林307国道周围的建筑物更是由于过往车辆装载的煤炭污染而常年呈现黑色。葛家山村等地则由于过度开采煤资源导致地下空洞,山体下陷,房屋破裂,全村迁徙。洗煤厂不仅大量浪费水资源,并且其排出的工业废水流入河流严重影响了河流下游居民的生活用水。孟门镇部分村庄由于周围煤矿的工业废水流入村庄所属的河流,导致清澈的河水变为致病的“毒水”,当地居民彻底结束了在河边游水洗衣的时代。直接接触污水的居民甚至会起红疹。
盲目发展经济导致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需要我们去分析,并应对。
二.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环境污染不只是企业单方面所造成的。一个巴掌拍不响,政府部门、当地居民等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1.企业盲目发展经济
企业为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盲目扩大规模,在扩大开采和洗煤的同时却忽略环境保护。当前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炼钢、供暖等生产生活都大量需要煤炭。有需求就有生产,大中型煤矿不断扩大规模,加大生产量,小型私人煤矿和“黑煤矿”不断滋生以谋取利益,屡禁不止。
2.人民只顾眼前利益
煤矿在征用当地居民土地时给居民一定的补偿,居民得到眼前的利益就抛弃长远的发展。在发现煤矿的生产影响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时不及时阻止改善而是要求进一步的经济赔偿。淡薄的环保意识导致当地人民只顾眼前利益,忽略长远发展任由环境污染范围扩大、程度加深。
3.政府一味追求GDP
过去几十年,政府一直将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标准,这种片面的衡量方法导致政府部门一味宣传并大力支持发展经济,忽略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柳林县煤炭行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给当地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发展,这是政府部门所喜闻乐见的。但是整治煤矿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却是以下浩大的工程,不仅费时而且费钱,并且会导致GDP大幅下滑。因此,这府部門大力支持煤矿发展却不进行环境整治。
三.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兼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协调发展经济与环境又需要政府
、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
政府宣传与管理
首先,政府部门必须重视环境整治与保护,宣传部门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发展的方针,在鼓励发展经济的同时宣传保护环境,大力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并开展环保主题活动。
其次,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当地环境发展的法规,在增强人民环保意识的基础上用法律来强制。柳林县则可以适当增加环境保护税率,限制企业发展规模、开采吨数。对于污染严重的企业责令停产整顿,达到环境指标才能生产。
再次,政府部门必须严格执法,认真执行法律法规,不为所谓GDP而盲目支持发展经济,必须加强对企业在环保方面的监管。环保不止是口头上的说法,更应该实施与实践中。生活垃圾禁止用焚烧的方式处理,尽可能的回收利用或自然降解。
2.企业协调发展
企业应该首先从思想上接受可持续发展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文化之一,深入人心。必须使员工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白只有在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经济才能稳步、持续发展。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要保护环境,提高生产技术。煤矿应该加大科研力度,组织技术人员提高生产率,减少对矿产资源的浪费。其次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环保产品,并对生产中产生的煤粉、煤泥充分回收利用,争取在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企业应该合理控制其规模,不能盲目扩大规模,并且在适当的时机进行企业转型,由对环境破坏比较严重的重工业转向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的轻工业或电子行业。
3.提高人民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要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必须提高国民素质。柳林县人民环保意识提高了就能充分认识到煤矿废水对环境危害之大,就能抵抗眼前利益的诱惑。人民意识提高了,还有利于政府环保工作的开展,使环境友好型社会能更早实现。
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中国甚至国际上经济发展的最大“后遗症”,要想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必须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合作。
结论:
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必须明白,经济与环境对人类同等重要,没有好的环境,人类是无法很好地发展经济的。环境污染是政府、企业和个人相互妥协所造成的,因此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必须三者共同努力,相互协作,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提高政府工作能力,提升企业规格,增进个人素质,使经济与环境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和谐社会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王焕校.污染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1)
[2]郭献文、方正辉:《特大污染事故发生之后》,《半月谈》,1988年第22期
[3] 国家环境保护局编:《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文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年9月第一版,第48页
[4]《环境法律的理念与价值追求》,(北京大学法律文丛),汪劲 2000年1月1日
[5]⑤《环境保护法教程》韩德培,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