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敛肺防燥,安神定志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b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处暑的由来
  每年公历8月23日前后,当太阳到达黄经150°时为处暑,今年为8月23日。历书也曾云:“斗指戊为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处暑时节,三伏天气已过或已接近尾声,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处暑意即出暑,故民间有“处暑寒来”的谚语。但是,处暑期间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晴朗之日的午后仍会感到十分炎热,故民间有“秋老虎,毒如虎”之说。
  处暑都有哪些讲究?
  处暑谷渐黄,贴膘要适当
  正所谓“处暑十日忙割谷”。此时,黍、稷、稻、粱等农作物已经成熟,农民们整日忙碌着收获谷物,储备粮食,御寒过冬。处暑时节,也预示着“贴秋膘”的开始,这是从农耕时代逐渐形成的一个传统:夏季^体消耗较大,进入秋季要多吃肉类,增加营养,储备脂肪,以备过冬御寒。
  普度布施,吃鸭迎秋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祝中元的民欲活动,俗称“七月半”或“中元节”。古时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度布施舌动。
  在民间,汉族处暑有吃鸭子、放河灯的习俗。鸭肉味甘性凉,具有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养胃生津、清热健脾、利水消肿之功效,可用于身体虚弱、病后体虚、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症的调补,所以民间认为鸭子是“补虚劳的圣药”。在北京,许多人都会在这一天吃处暑百合鸭。百合昧甘性寒,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之用,以百合炖鸭,醇香清润,又具清补功效,非常适宜此时节食用。
  对于沿海的渔民来说,处暑以后就是渔业收获的时节,因此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放河灯等活动来庆祝一年一度的开渔节,也是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就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了。
  处暑怎么吃?
  食酸敛肺,养阴润燥
  《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初秋时节,肺气过盛,而肝气受制,在饮食上要“增酸减辛”,中医认为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由于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吃酸味水果,如苹果、葡萄、柠檬、山楂等,以助肝气。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而肺对应秋季,为娇脏,喜润恶燥,故饮食原则应以健脾润肺为主,要多食用一些具有滋阴润肺作用的食物,如粳米、糯米、南瓜、萝卜、蜂蜜、芝麻、百合、银耳、梨、山药、鸭肉等,少吃煎炸、辛辣等食物。
  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
  进入处暑,气温还比较高,早晚温差较大,夏季的暑热之气尚未退尽,此时要注意清除暑热,可适当制作酸梅汤,有清暑生津开胃功效。也可以用梨、荸荠、百合、芦根等煮水给宝宝喝,可清暑润燥,避免出现便秘、鼻衄等。
  进入处暑,很多夏天食欲较差的宝宝食欲逐渐好转,主动或被动地开始贴秋膘。要注意的是,此时部分孩子的胃肠功能还没调理过来,消化功能较弱,如果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物,会增加肠胃负担。家长不要急着给宝宝贴秋膘,最好等到天凉时,宝宝的脾胃功能恢复后再增加肉食。
  节气保健有讲究
  处暑过后秋来到,养生保健首防燥
  处暑期间炎热的天气已接近尾声,白天的气温虽然仍较高,但早晚的温度已经变得较低,因此要注意随天气变化给宝宝增减衣服,小心受凉感冒。
  处暑节气期间气候的显著特征为干燥少雨、空气湿度小。如果家长仔细观察,会发现宝宝身体的一些变化:皮肤变得干燥,甚至起皮脱屑,毛发也有些干枯,口唇干燥或裂口,鼻衄、大便秘结等,这种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秋燥”。
  秋季清补多吃鸭、鱼、猪瘦肉、海产品等,但对海产品过敏的宝宝应避免摄入。对于肺燥阴虚的宝宝也可取麦冬、乌梅、桑叶,泡开水代茶饮。对于脾胃虚弱的宝宝,可采用晨起食粥法,用百合、茯苓、银耳、山药熬粥食用,以养胃生津。
  秋季的气候转凉变干燥,宝宝的饮食调养应坚持“少辛增酸、防燥护阴、滋阴润肺”的原则。如果能做到这些,所谓的“秋燥”便不会烦扰我们可爱的宝宝了。
  适当秋冻,旱睡早起
  立秋处暑之间,暑热未尽,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因而宝宝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肌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人们常说的“春捂秋冻”就是这个意思。但要注意的是,“秋冻”并非少穿衣,而是秋不忙添冠。当然,天气骤然变冷时,也应及时给宝宝增衣,以凉而不寒为宜。另外,由于脐部是宝宝最易受凉的部位,而脐部着凉会影响脾胃功能,因此,“秋冻”时要注意脐部保暖。
  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升散趋向收敛,由于天人相应,则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相应发生变化,此时應让宝宝注意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早睡觉可养宝宝身体阳气,早起则有助于宣展肺气,防止过分收敛。
  调理脾胃,安神定志
  经过苦夏的煎熬,很多宝宝往往有乏力、食欲不振等脾胃虚弱的表现,在初秋的这段时间,应该通过食疗、推拿等方法调理脾胃,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为冬季养生做好准备。
  可选择爬山、散步、骑车等运动方式进行锻炼,以排除夏季郁积在体内的湿热,但运动时要注意强度不可过大,避免大量出汗而损伤阳气。
其他文献
一条仅50余字的评论就“价值”2300元?很多人都会猜想,这句评论恐怕出自名家之口。然而,如果你的评论恰巧击中了某些人的软肋,当他求助删帖公司的时候,你就成了一字千金的评论员。  今年元宵节期间,一本“香艳日记”被各大网络论坛疯狂转载。由此,广西烟草专卖局销售管理处处长韩峰,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便走进公众视野,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人物,并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出了名的韩峰并没有感激“捧
《父母必读》杂志迎来了40岁生日,而我与《父母必读》结缘,也有20多年了!  我的科普之路,  从《父母必读》开始  1992年,我从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本科毕业,紧接着又开始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我的导师是中国著名的儿童口腔医学专家邓辉教授。除了临床、科研、教学,邓老师给我最深的印象是重视科普。还记得1992年我研究生入学后不久,第一次跟着邓老师参加健康咨询,邓老师忙不过来时,我也参与一些咨询工
我们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让他进入好大学,而是希望他走出校门以后能走得更远。因此通过了解职场中看重的能力,从而倒推现在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的哪些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也是一个不错的角度。为此,我们专门邀请到了全球领先的专业招聘集团瀚纳仕(Hays)的王诚老师进行分享,她有多年带团队的经验,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职场会重用什么样的人?  王诚老师提出职场上,一般把员工的能力分为三部分:基
适合年龄:  4-8  “给孩子的艺术启蒙书”系列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这套系列图画书共包含《给孩子的艺术启蒙书设计真好玩儿》和《给孩子的艺术启蒙书颜色大街的那些事儿》两册,用轻松活泼的语言介绍美术元素及原理,给孩子带来最初的美术感知。  作者马克·戈尼亚从7岁第一次接触《星际大战》后,就把童年中最好的时光献给了电视、电影以及电视游戏,这段童年的经历对他以后的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他一直从
2019年6月28日,在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北京承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出版集团父母必读杂志社、北京幼儿园阅读联盟承办的北京阅读季·书香童年首届“原创之美”绘本剧总结演出暨颁奖典礼在京隆重举行。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局长王野霏,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曲仲,北京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曹蕾,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出版处副处长丁惠,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土地纠纷,已经成为随时会引爆农村公共事件的“火药桶”。农村土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值钱过,对于城市化的贪婪胃口来说,这里是未被染指的处女地、致命的诱惑和最好的财富策源地。  这是一场新圈地运动。在城乡统筹、新区开發、小城镇建设、旧村改造的大旗下,农民大量失地,开发区和科技园区遍地开花,别墅和高尔夫球场建在了良田上。保守估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失地农民总数已超过4000万人,并仍在以每年约200万人的速
2019年9月7日-8日,父母必读养育科学科学院研究员、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唐洪,然尔图书馆负责人段英,父母必读杂志社图书部副主任刘超一行来到河北省阜平县城厢小学,开启了为期两天的家校共育种子教师培训活动,共同助力推进京津冀教育一体化发展。城厢小学校长对本次培训给予了大力支持,鼓励全体教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通过培训,教师们不仅学习到了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和亲子互动的方法,而且还针对具
过了一个夏天,不少妈妈惊讶地发现宝宝的体重好像没怎么长。宝宝体重增长缓慢,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评价宝宝体格生长最常用的指标主要有体重、身长(身高)、头围,以及胸围、上臂围、坐高(顶臀长)、皮褶厚度等。其中,妈妈最在意的是宝宝的体重和身长。  身长的增长主要反映的是宝宝长期的营养状况,并且受遗传、内分泌等因素的影响更大。而体重的变化则主要反映宝宝近期的营养状况,与出生体重、喂养、疾病等因素都有关
李翠娥是上海和睦家新城医院的副院长,同时也是3个女儿的妈妈。作为一名管理者,李院长的使命是把握医院发展方向,统筹规划(主要工作是在医院内部运营和管理发展上面),作为一位母亲,她把管理的智慧成功地迁移到了育儿生活中,积极承担着担任女儿们的人生规划师的角色。  李院长说自己在事业上之所以能成为一位出色的管理者,在于公司有一套完整的规则和流程,按照这个标准执行,公司就会平稳前行;同样,在育儿上,李院长认
澳洲是一个崇尚自然与支持户外运动的地区。尤其是在学校里,运动好的孩子秒杀学习好的孩子。每天下午3点半放学后,孩子们纷纷奔向各种运动场,宅在家里的时间非常少。  家里的触屏情况  女儿小珑今年5岁半,在澳洲上Prep,类似于国内的学前班,每天放学后的活动非常多,周一上芭蕾舞課,周二有俱乐部的篮球联赛,紧接着是钢琴课,周四又有篮球训练,周末还有国家女子合唱团、爵士舞课、游泳课、读书俱乐部等活动,节奏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