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在这里,坚持道路和理论体系,是高举旗帜的根本要求。如果说坚持理论体系是高举旗帜的思想理论要求。那么坚持道路则是高举旗帜的现实实践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在坚持道路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又表现为理论体系指导坚持道路的实践活动。以上两个方面紧密结合,良性互动,就能保证我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伟大旗帜高高举起。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开辟
我们党从创立之日起就具有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和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样一个历史传统。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86年征途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作为实践成果,探索到两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道路,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的同时开辟的,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逐步伸展开的,是在改革开放取得历史性跨越的成就中愈益自觉和坚定的,是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中越走越宽阔的。这条道路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着一个历史过程:党的十三大报告宣告我们党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相继在不断创新、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同时,相应愈益明确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目标和发展战略;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改革开放近3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发展中国、富强中国、振兴中华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早在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他又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开拓,勇于探索,最终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那就是,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继续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道路决定出路,选择走什么道路、坚持走什么道路。是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具有科学性和正确性。关键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
改革开放实践中的每个重大突破,都应概括提升成为理论,并用以指导下一步的实践。理论的创新来源于实践创新。新的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近30年的创新实践中,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都是在实践中形成的,都是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总结、概括、提炼和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思想理论形态,它既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又是我们党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结晶,不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智慧和心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含的三大组成部分。围绕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的若干重大问题。分别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领导集体始终面对并探索研究的重大问题,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问题。对象一致、主题一致。这些形成于不同阶段的理论创新成果。属于同一个理论体系,从内在的逻辑结构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三者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同时,由于时代在发展,实践在变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进程不断产生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从而呈现出一个个阶段性特征。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这个理论体系的新境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个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的最新部分,是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举得更高更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从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再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一个合乎实践和认识规律的发展过程。党的十七大科学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态整合,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科学范畴,明确作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战略决策。这一重大举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和逻辑的必然结果,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旗帜的力量来自道路的力量支撑。一条正确的道路,一条越走越宽阔的道路,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就是旗帜插立和高扬的最坚实基础、最牢固阵地。旗帜的高扬还来自理论的支撑。理论论证旗帜的根据,丰富旗帜的内涵,把握道路的规律,指导道路的实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真理性理论体系,就是最富生命力的旗帜。展望未来,实践无止境,创新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是不断开拓创新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将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党把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实践脉搏同律动,不断推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旗帜、道路、理论体系统一起来,就能够更好地实现旗帜、道路和理论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更好地发挥旗帜、道路和理论的力量整合效应,从而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在指引前进和推动发展中发挥更加巨大的威力。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党委办公室)
责任编辑:丁和平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开辟
我们党从创立之日起就具有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和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样一个历史传统。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86年征途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作为实践成果,探索到两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道路,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的同时开辟的,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逐步伸展开的,是在改革开放取得历史性跨越的成就中愈益自觉和坚定的,是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中越走越宽阔的。这条道路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着一个历史过程:党的十三大报告宣告我们党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相继在不断创新、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同时,相应愈益明确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目标和发展战略;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改革开放近3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发展中国、富强中国、振兴中华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早在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他又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开拓,勇于探索,最终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那就是,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继续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道路决定出路,选择走什么道路、坚持走什么道路。是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具有科学性和正确性。关键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
改革开放实践中的每个重大突破,都应概括提升成为理论,并用以指导下一步的实践。理论的创新来源于实践创新。新的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近30年的创新实践中,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都是在实践中形成的,都是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总结、概括、提炼和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思想理论形态,它既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又是我们党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结晶,不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智慧和心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含的三大组成部分。围绕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的若干重大问题。分别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领导集体始终面对并探索研究的重大问题,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问题。对象一致、主题一致。这些形成于不同阶段的理论创新成果。属于同一个理论体系,从内在的逻辑结构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三者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同时,由于时代在发展,实践在变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进程不断产生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从而呈现出一个个阶段性特征。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这个理论体系的新境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个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的最新部分,是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举得更高更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从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再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一个合乎实践和认识规律的发展过程。党的十七大科学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态整合,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科学范畴,明确作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战略决策。这一重大举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和逻辑的必然结果,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旗帜的力量来自道路的力量支撑。一条正确的道路,一条越走越宽阔的道路,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就是旗帜插立和高扬的最坚实基础、最牢固阵地。旗帜的高扬还来自理论的支撑。理论论证旗帜的根据,丰富旗帜的内涵,把握道路的规律,指导道路的实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真理性理论体系,就是最富生命力的旗帜。展望未来,实践无止境,创新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是不断开拓创新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将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党把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实践脉搏同律动,不断推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旗帜、道路、理论体系统一起来,就能够更好地实现旗帜、道路和理论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更好地发挥旗帜、道路和理论的力量整合效应,从而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在指引前进和推动发展中发挥更加巨大的威力。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党委办公室)
责任编辑:丁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