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横肌松解术在巨大腹壁疝修补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1987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腹横肌松解术(TAR)在巨大腹壁疝修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72例巨大腹壁疝病人临床资料;男47例,女25例;中位年龄为56岁,年龄范围为29~79岁。病人选择TAR行腹壁缺损修补,同时使用聚丙烯补片行腹膜前-肌后间隙加强修补。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并发症情况。(3)疝相关生命质量情况。采取门诊及电话方式随访,于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各随访1次,了解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结果

(1)手术情况:72例巨大腹壁疝病人均施行TAR顺利完成腹壁缺损修补,同时使用聚丙烯补片行腹膜前-肌后间隙加强修补。72例病人手术时间为(105±46)min,术中出血量为(55±15)mL,补片大小为(680±225)cm2。(2)术后并发症情况:72例病人术后随访12~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术后1周7例病人腹部CT检查结果显示发生血清肿,大小为(460±130)mm2,予以随诊观察;术后6个月上述病人腹部CT检查结果显示血清肿全部吸收。72例病人中,2例术后发生肠梗阻,考虑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于术后2周好转。随访期间72例病人均无手术部位感染、肠瘘及疝复发。(3)疝相关生命质量情况:72例病人术前、术后12个月疝相关生命质量调查评分分别为(40±12)分、(73±17)分,病人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27,P<0.05)。

结论

TAR应用于巨大腹壁疝修补术中安全、有效,能够改善病人疝相关生命质量。

其他文献
以乙腈作为含氰废气的典型组分,考察吸收协同不同高级氧化体系下低浓度乙腈的去除效率以及产物分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UV/PS和VUV/PS体系均能有效吸收并降解乙腈,在60 min内其脱除效率近100%,且矿化率近80%或以上.主要原因是吸收液中的过硫酸盐(PS)可以在紫外光的激发下产生大量的HO·和SO4·-,这些自由基可以促进乙腈和中间产物的氧化.同时实验还观察到乙腈中的氮元素主要被转化为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