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梦有新方:以图为证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j123456789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论下坠或飞行,跳舞或开车,我们在梦里的种种活动都非常真实,而我们的脑子似乎也这么认为。研究人员将受试者睡眠时的脑部活动扫描制成图像后发现,当我们做某种动作时,不论在梦里还是醒着,我们的脑子会出现相同的反应模式。
  由于我们通常一醒来就会忘掉做过的梦,所以研究人员对于脑如何产生梦境所知有限。德国慕尼黑的马克斯·普朗克精神医学研究中心的神经科学家德瑞斯勒、科塞斯以及他们的同事,想利用脑部成像技术来观察人们在梦里的活动。不过,如果要解读睡眠中脑部的成像图,他们首先必须知道脑在睡眠中进行某些指定动作时的样子。难点在于,大部分的人在梦里都无法控制自己做什么事。
  然而虽然罕见,但有些人确实可以在睡眠中意识到自己正在做梦,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控制梦的内容,这种现象称为清醒梦。德瑞斯勒表示:“世界上大约有一半的人曾做过清醒梦,但可以经常做的人很少。”瑞士伯恩大学的伊尔拉赫并没有参加该项研究,但他表示,有些人可以学会经常做清醒梦,训练的方法包括记录梦境,以及当看到某些主题,譬如飞牛时,就提醒自己正在做梦。
  德瑞斯勒和科塞斯征得了六名曾经接受过清醒梦训练的志愿者,要求他们在梦里紧握左手或右手,然后把他们送进脑部扫描仪睡觉。一旦他们开始做梦且仍意识清醒,就用左右快速移动眼球两次来通知研究人员。研究人员检查了志愿者的大脑活动模式,确定他们已进入“快速动眼期”的睡眠阶段,然后记录下他们的脑部活动。记录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得到整个脑部活动高分辨率的影像;二是近红外线光谱技术,可以显示大脑表层上的活动。
  这六名受试者中只有两名能够在嘈杂的扫描仪中做清醒梦,他们各在两个梦中完成任务,其中一人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另一人用近红外线光谱技术扫描脑部。研究人员看到,在两位受试者脑部的成像图中,控制左手的运动皮质区显现出来的亮光和一个人在清醒状态时握拳相同。德瑞斯勒指出,这个实验证实“梦不只是以视觉景象呈现出来”,好像看电影,而是整个身体都参与其中。
  美国马里兰州贝塞斯达听觉与其他沟通障碍国家研究所的神经学家艾伦·布劳恩说:“利用会做清醒梦的人来做实验是非常聪明的办法。”有趣的是,在受试者的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图上,虽然控制运动的运动皮质区呈现活跃状态,但是脑部中线部位的管理决策区域却没有。这个区域在人们做决定时会被启动,所以布劳恩认为:“他们一定知道自己不是真的在动。”他也表示,虽然受试者只有两位,但对他们的研究要证明这两种脑部成像技术可以解读清醒梦已经绰绰有余。
  伊尔拉赫认为,“这个研究令人刮目相看”,尤其难得的是能够找到可以在嘈杂的扫描仪中做清醒梦的人。为了进一步加强研究结果,该研究报告的作者计划征求更多可以做清醒梦的受试者,以确定是否每个人的大脑都有相似的反应。他们还希望发现受试者如果进行更复杂的指定动作,像是走路、说话,甚至飞行时,会有什么结果。这对于研究人员解读梦境以及理解大脑如何和为什么“做”梦将有很大的帮助。
其他文献
【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心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因为它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并影响着其它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中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身体和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发育和心理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多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就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