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民信任源于何——基于信号传递链逻辑的解释

来源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254567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警民信任可被视为信号反馈的产物,结合信号发送者特征(警察特征)、信号接收者特征(民众特征)、信号特征(警察工作过程)的内在逻辑,建构警民信任关系全链条路径机制的理论假设模型,并运用CGSS2015数据进行实证验证,结果表明:作为信号发送者的警察特征显著正向影响警民信任,且警察价值特征较功能特征的影响程度更强;作为信号接收者的民众特征是警民信任的有效预测因素,且民众的政治信任倾向较社会信任倾向的影响程度更强;基于过程规范度和结果满意度的警察工作表现信号均对警民信任反馈产生显著性影响,同时在警察特征与警民信任的关系间产生中介作用.应建立和谐的警民互动机制,提高警察的价值品质和专业素养,注重执法规范和结果效能,适当关注农村地区警民信任关系建设以及改善高素质人群的警察认同感.以增强警民信任水平.
其他文献
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蕴含着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具有引导公安机关立足教育、保障人权和预防违法犯罪的功能,有助于确保治安管理的实效性,进而更好地实现
哈尼族的木刻分水的运行实际上隐含了一种极高明的民间智慧:在熟人社会里,由集体出面所产生的执行力是不容置疑的;因此,以群体性的力量来制约某些社会成员对秩序的破坏,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