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扮演着环境管理与环境保护督察卫士角色的环境审计,其中政府环境审计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日渐重要,不可或缺。然而较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特别是在水环境审计方面尤为突出。文章以美国政府水环境审计为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政府环境审计 生态文明建设 水环境 借鉴
2015年5月5日,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随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个发展理念之一的绿色发展理念,并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国家十三五年规划。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关乎国家安全的一项重要任务,环境审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因此,新形势下我国政府环境审计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以美国水环境审计为例进行分析,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对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发展的建议,以期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进一步发展。
一、政府环境审计的概念界定
政府环境审计是政府有关部门依据环境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对组织(企业)环境管理系统以及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进行监督、评价,使之达到管理有效、合规经营,所进行的有组织的审核活动。其目的在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审计的对象由于具有宏观性,单凭企业环境审计远远不够,因此,政府环境审计的主导作用不可替代。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已经开始政府环境审计,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目前政府环境审计涉及的领域还只局限于对环保资金的审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在当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如何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更好地发挥资源环境监督和管理的作用,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发展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美国水环境审计的发展及其特点
1.美国水环境审计发展阶段。 美国水环境审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1.1起步阶段(20世纪20—70年代)。1921年,美国颁布了《预算和会计法案》,并成立会计总署作为一个具有高度独立性的审计机构,开始开展政府环境审计。1950年,该国又出台了《会计和审计法》,进一步明确了会计总署的职能。《预算和会计法案》和《会计和审计法》成为这一时期会计总署的指导性文件。会计总署分别在1956年和1965年就部分水利工程,及政府有关部门出具的的堤坝建设成本、收益等财务信息进行审计,并围绕水利工程披露的会计信息,及对水利工程项目相关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展开。
1.2兴起阶段(1970-80年代)。1970年代初,美国相继颁布了《立法机关重组法案》和《国会预算控制与保留法案》,这两部法案的颁布对该国政府环境审计的工作重点扩展到涉及公共投资项目的审计,评估对象主要为美国农垦局、陆军工程兵团等实施的水利项目的财务信息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審计内容也扩展到多目标水利工程成本分配、成本计算和收入确认。与此同时,美国审计署分别对农垦局等部门分配的多目标工程成的合理性、对陆军工程兵团实施的水利项目的财务信息公允性和可靠性进行了审计。
1.3高度发展阶段(1980年-至今)。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水环境审计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进入高度发展阶段。此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结合时代特点,以及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予以弥补和修正,在审计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更加注重水利项目绩效以及环境补偿政策等相关法规的建设。审计范围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计算机、统计学以及工程和物理学等多门学科,对政府环境审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此阶段,该国又相继颁布《能源政策法案》等多部相关法案,执法力度也不断加强。
2.美国水环境审计的特点。
2.1实施中不断健全法律体系。美国水环境审计工作的有效实施,是建立在不断完善的法律制度的基础上,从20世纪20年代,水环境审计起步,在实施政府环境审计的同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案,例如《预算和会计法案》、《会计和审计法》、《安全饮用水法》、《清洁水法》和《水资源研究法案》等。健全的法律体系使得该国水环境审计有法可依,也促进了环境执法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2.2重组后持续行使组合拳。美国政府环境审计具有机构设置健全,并且保持高度独立性的特点。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和美国审计署(GAO)对美国环境审计制度产生发挥了重要作用。GAO设立自然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司,下设环境资金审计处和环境绩效审计处。1970年,时任总统尼克松签发了《1970年政府改组计划第3号令》,将原先分散在大气污染控制委员会、联邦水质委员会、农业部等部门的环境监管职能统合,成立了美国环境保护局。健全的机构设置使得各项环境监管职权得以充分发挥。此外,重组后的环境保护局与会计总署、审计署共同行使政府水环境审计,都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在职权行使时,不受损害职业判断的因素影响,更加强化了客观公正的原则。
2.3制约中逐步拓展审计范围。美国水环境审计的发展已经有近100年的历史,其审计范围随着客观情况的发展而不断扩展,不仅包括对传统水利项目建设成本、效益等相关财务信息的审计,还包括对水权交易的相关制度、以及排放权交易等新兴领域的审计。此外,会计总署及审计署还对政府环保部门执法情况进行监督,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审计体系。审计范围的扩大使得审计工作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得以更加充分的发挥,促进了审计人员素质水平不断提高。
三、对我国的借鉴
1.加强环境法律建设及其执行力。法律体系建设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建立权威的、统一的审计体系,不断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全面从严执法,提高执法水平和效率,防止权力滥用的同时,更要防止权力的缺失,充分发挥法律环境审计的作用。
2.环境审计体制的创新。环境审计体制的创新,应体现在机构设置、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方面。首先,在保证环境审计部门高度独立性的前提下,细化相关职能,建立健全环境审计职能部门,促进环境审计工作效率及其质量的提高。其次,创新环境审计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将环境审计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贯彻到审计人才培养之中,从考试内容,环境审计人员选拔和考核方式上不断创新,以促进环境审计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
3.结合国情,拓宽审计范围。结合我国环境审计的实际,不断完善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为突破口,不断扩大环境审计范围。与此同时,将政府相关部门纳入到环境审计对象中,在保持其高度独立性的前提下,逐步形成对环境审计相关部门的工作的制约机制,形成全方位环境审计监管体系。
四、结语
环境保护关乎人类生存及国家安全,是国际社会共同探求的政治课题。因此,应加强环境审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借鉴美国水环境审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加强政府环境审计法律及其制度建设,不断拓宽审计范围,及早进行审计体制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加强政府环境审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其审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突出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晗.美国水环境审计的发展历程及启示[J].财会月刊,2015(7):60-64.
[2]刘西友,李莎莎.国家审计在生态文明建中的作用研究[J].管理世界, 2015(1):173-175.
[3]耿建新,房巧玲.环境审计研究视角的国际比较[J].审计研究,2004(2):19-25.
[4]黄思璇,朱毓颖,钟飚.美国审计署(GAO)环境审计报告研究[J].中国审计评论, 2014(2).
[5]谢志华,陶玉侠,杜海霞.关于审计机关环境审计定位的思考[J].审计研究,2016(1):11-16.
关键词:政府环境审计 生态文明建设 水环境 借鉴
2015年5月5日,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随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个发展理念之一的绿色发展理念,并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国家十三五年规划。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关乎国家安全的一项重要任务,环境审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因此,新形势下我国政府环境审计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以美国水环境审计为例进行分析,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对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发展的建议,以期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进一步发展。
一、政府环境审计的概念界定
政府环境审计是政府有关部门依据环境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对组织(企业)环境管理系统以及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进行监督、评价,使之达到管理有效、合规经营,所进行的有组织的审核活动。其目的在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审计的对象由于具有宏观性,单凭企业环境审计远远不够,因此,政府环境审计的主导作用不可替代。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已经开始政府环境审计,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目前政府环境审计涉及的领域还只局限于对环保资金的审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在当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如何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更好地发挥资源环境监督和管理的作用,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发展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美国水环境审计的发展及其特点
1.美国水环境审计发展阶段。 美国水环境审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1.1起步阶段(20世纪20—70年代)。1921年,美国颁布了《预算和会计法案》,并成立会计总署作为一个具有高度独立性的审计机构,开始开展政府环境审计。1950年,该国又出台了《会计和审计法》,进一步明确了会计总署的职能。《预算和会计法案》和《会计和审计法》成为这一时期会计总署的指导性文件。会计总署分别在1956年和1965年就部分水利工程,及政府有关部门出具的的堤坝建设成本、收益等财务信息进行审计,并围绕水利工程披露的会计信息,及对水利工程项目相关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展开。
1.2兴起阶段(1970-80年代)。1970年代初,美国相继颁布了《立法机关重组法案》和《国会预算控制与保留法案》,这两部法案的颁布对该国政府环境审计的工作重点扩展到涉及公共投资项目的审计,评估对象主要为美国农垦局、陆军工程兵团等实施的水利项目的财务信息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審计内容也扩展到多目标水利工程成本分配、成本计算和收入确认。与此同时,美国审计署分别对农垦局等部门分配的多目标工程成的合理性、对陆军工程兵团实施的水利项目的财务信息公允性和可靠性进行了审计。
1.3高度发展阶段(1980年-至今)。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水环境审计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进入高度发展阶段。此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结合时代特点,以及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予以弥补和修正,在审计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更加注重水利项目绩效以及环境补偿政策等相关法规的建设。审计范围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计算机、统计学以及工程和物理学等多门学科,对政府环境审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此阶段,该国又相继颁布《能源政策法案》等多部相关法案,执法力度也不断加强。
2.美国水环境审计的特点。
2.1实施中不断健全法律体系。美国水环境审计工作的有效实施,是建立在不断完善的法律制度的基础上,从20世纪20年代,水环境审计起步,在实施政府环境审计的同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案,例如《预算和会计法案》、《会计和审计法》、《安全饮用水法》、《清洁水法》和《水资源研究法案》等。健全的法律体系使得该国水环境审计有法可依,也促进了环境执法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2.2重组后持续行使组合拳。美国政府环境审计具有机构设置健全,并且保持高度独立性的特点。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和美国审计署(GAO)对美国环境审计制度产生发挥了重要作用。GAO设立自然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司,下设环境资金审计处和环境绩效审计处。1970年,时任总统尼克松签发了《1970年政府改组计划第3号令》,将原先分散在大气污染控制委员会、联邦水质委员会、农业部等部门的环境监管职能统合,成立了美国环境保护局。健全的机构设置使得各项环境监管职权得以充分发挥。此外,重组后的环境保护局与会计总署、审计署共同行使政府水环境审计,都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在职权行使时,不受损害职业判断的因素影响,更加强化了客观公正的原则。
2.3制约中逐步拓展审计范围。美国水环境审计的发展已经有近100年的历史,其审计范围随着客观情况的发展而不断扩展,不仅包括对传统水利项目建设成本、效益等相关财务信息的审计,还包括对水权交易的相关制度、以及排放权交易等新兴领域的审计。此外,会计总署及审计署还对政府环保部门执法情况进行监督,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审计体系。审计范围的扩大使得审计工作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得以更加充分的发挥,促进了审计人员素质水平不断提高。
三、对我国的借鉴
1.加强环境法律建设及其执行力。法律体系建设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建立权威的、统一的审计体系,不断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全面从严执法,提高执法水平和效率,防止权力滥用的同时,更要防止权力的缺失,充分发挥法律环境审计的作用。
2.环境审计体制的创新。环境审计体制的创新,应体现在机构设置、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方面。首先,在保证环境审计部门高度独立性的前提下,细化相关职能,建立健全环境审计职能部门,促进环境审计工作效率及其质量的提高。其次,创新环境审计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将环境审计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贯彻到审计人才培养之中,从考试内容,环境审计人员选拔和考核方式上不断创新,以促进环境审计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
3.结合国情,拓宽审计范围。结合我国环境审计的实际,不断完善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为突破口,不断扩大环境审计范围。与此同时,将政府相关部门纳入到环境审计对象中,在保持其高度独立性的前提下,逐步形成对环境审计相关部门的工作的制约机制,形成全方位环境审计监管体系。
四、结语
环境保护关乎人类生存及国家安全,是国际社会共同探求的政治课题。因此,应加强环境审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借鉴美国水环境审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加强政府环境审计法律及其制度建设,不断拓宽审计范围,及早进行审计体制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加强政府环境审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其审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突出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晗.美国水环境审计的发展历程及启示[J].财会月刊,2015(7):60-64.
[2]刘西友,李莎莎.国家审计在生态文明建中的作用研究[J].管理世界, 2015(1):173-175.
[3]耿建新,房巧玲.环境审计研究视角的国际比较[J].审计研究,2004(2):19-25.
[4]黄思璇,朱毓颖,钟飚.美国审计署(GAO)环境审计报告研究[J].中国审计评论, 2014(2).
[5]谢志华,陶玉侠,杜海霞.关于审计机关环境审计定位的思考[J].审计研究,2016(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