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新乡小麦的历史
新乡的小麦生产是农业一大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亩产由31公斤提高到450公斤以上,六十年来单产翻了2.3番,总产翻了3.4番。20世纪70年代,新乡小麦就以高产优质享誉全国;世纪之交,优质强筋小麦再次成为全国小麦生产新的亮点。
二、新乡县概况及近年来小麦主要推广品种
新乡县辖6镇1乡1区(省级经济开发区)178个行政村,总人口34.3万人,总面积3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万亩。土地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地处豫北平原中部,南眺黄河,北依太行;中心位于北纬35°17",东经113°48",属半旱地区。
新乡县盛产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小麦年种植面积30万亩。 新乡县近年来小麦主要推广品种以强筋小麦品种为主,特征特性介绍如下(非面积排列):
新麦18 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选育,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4005.强筋类小麦品种,半冬性,中熟。幼苗半直立,叶色正绿,分蘖力强。株高75cm,株型略松散,穗层厚。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平均亩穗数38万穗、穗粒数35粒、千粒重41g、抗倒力较强,抗寒性较好。高抗条锈病,中抗秆锈病,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和叶锈病。适宜在高中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适宜播期10月上中旬,在适播期内走下限,后期注意防治赤霉病和叶锈病。
新麦19 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选育,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6015.强筋类小麦品种,半冬性,中早熟。幼苗半匍匐,叶短宽上冲,分蘖力中等,起身拔节快,两极分化快,抽穗较早,成穗率较高。株高78cm左右,株型松散,叶片上冲,穗下节长,穗层厚。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饱满度好,黑胚率中等。平均亩穗数40万穗、穗粒数35粒、千粒重38.3g。苗期长势壮,抗寒性中等。抗倒性中等,高抗白粉病,中抗秆锈病,中感纹枯病,高感赤霉病,中感叶枯病。适宜在中高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适宜播期10月8-25日,每亩基本苗12万-18万苗,后期注意防治赤霉病和叶枯病。
郑麦 9023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同选育。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3027.强筋类小麦品种,春性,中熟。幼苗直立,叶黄绿色,分蘖力中等,叶片上冲 。株高80cm,株型较紧凑,穗层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成穗率较高,平均亩穗数39万穗、穗粒数27粒、千粒重43g、抗倒伏性中等,抗寒力弱。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和秆锈病秆锈病,高感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适宜在高中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适宜播期10月15-25日,注意防治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由于该品种抗寒性较差,2005年遭受冻害以后,全县种植面积急剧下降。
郑麦366 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选育,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5003.强筋类小麦品种,半冬性,早中熟。幼苗半匍匐,叶色黄绿,株高70cm左右,株型较紧凑,旗叶上冲,穗层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较饱满,黑胚率中等。平均亩穗数39.6万穗、穗粒数37粒、千粒重37.4g。越冬抗寒性好。抗倒性强,中抗白粉病,中感赤霉病,高感叶枯病。适宜在中高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适宜播期10月10-25日,每亩基本苗12万--16万苗,注意防治赤霉病和叶枯病、纹枯病。
西农97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5005.强筋类小麦品种,半冬性,早熟。幼苗匍匐,叶片较窄,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株高75cm左右,株型略松,穗层整齐,旗叶窄长、上冲。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黑胚率低。平均亩穗数42.7万穗、穗粒数32粒、千粒重40.3g;苗期长势一般,抗寒性好。中抗和高抗条锈病,中感纹枯病和秆锈病,高感赤霉病和叶锈病、白粉病、叶枯病。适宜在中高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适宜播期10月上中旬,每亩基本苗12万-15万,注意防治白粉病、叶枯病和叶锈病。
百农 AK58(矮抗58) 河南科技学院选育,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5008.中筋类小麦品种,半冬性,中熟。幼苗半匍匐,叶色淡绿,叶短上冲,分蘖力强。株高70cm左右,株型紧凑,穗层整齐,旗叶宽大、上冲。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短卵形,角质,黑胚率中等。平均亩穗数40.5万穗、穗粒数32.4粒、千粒重43.9g;苗期长势壮,抗倒伏能力强,抗寒性好,后期叶功能好,成熟期耐湿害和高温危害,抗干热风,成熟落黄好。高抗条锈病,秆锈病、白粉病,中感纹枯病,高感赤霉病和叶锈病,中抗叶枯病。适宜在中高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适宜播期10月上中旬,每亩基本苗12万-16万,注意防治赤霉病和叶锈病。
众麦2号(天宁2001) 河南省天宁种业有限公司选育,2006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06020。中筋类小麦品种,偏春性、适播期长、早熟。幼苗匍匐,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70cm左右,株型紧凑,抗倒伏性好,叶片短而上举。平均亩穗数45万穗、穗粒数40粒、千粒重42g、中抗条锈病、纹枯病,中感白粉病、叶枯病。适宜在高中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适宜播期10月10日-20日,亩播量8-9kg.
豫麦49(温麦6号) 河南省温县祥云镇农技站培育,2000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0006.中筋类小麦品种,半冬性,中熟。株高80cm左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千粒重37g,抗倒伏能力强。中感条锈病、秆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和叶锈病。适宜在高水肥地早茬地种植。适宜播期10月上旬为宜。施足底肥,足墒下种,精量播种,播量6-9kg/亩;后期注意防治赤霉病。
三、 社会效益
经过近年来广大育种专家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不懈努力,“优质小麦”成为新乡的一个品牌,不但是粮食的优势作物、农业的优势产业、农民增收的基础,也是在全国、全省有重要影响的小麦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和种子基地。产业优势日益明显,新乡县目前小麦平均亩产500公斤左右,高产的镇、村已经亩产超600公斤,有效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四、 存在问题及建议
良田好建,良种易得,难在良田、良种、良法难以配套。究其原因,一是近年来小麦栽培技术研究与创新落后;二是基层农技推广力量薄弱,小麦栽培技术推广滞后;三是小麦生产比较效益低,影响了农民采用技术的积极性。
在人口不断增加、资源日益紧缺、消费日益增长、效益相对较低、环保要求更高的形势下,全县小麦生产毫无疑问必须走依靠科技之路才能保持持续发展。
新乡的小麦生产是农业一大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亩产由31公斤提高到450公斤以上,六十年来单产翻了2.3番,总产翻了3.4番。20世纪70年代,新乡小麦就以高产优质享誉全国;世纪之交,优质强筋小麦再次成为全国小麦生产新的亮点。
二、新乡县概况及近年来小麦主要推广品种
新乡县辖6镇1乡1区(省级经济开发区)178个行政村,总人口34.3万人,总面积3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万亩。土地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地处豫北平原中部,南眺黄河,北依太行;中心位于北纬35°17",东经113°48",属半旱地区。
新乡县盛产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小麦年种植面积30万亩。 新乡县近年来小麦主要推广品种以强筋小麦品种为主,特征特性介绍如下(非面积排列):
新麦18 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选育,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4005.强筋类小麦品种,半冬性,中熟。幼苗半直立,叶色正绿,分蘖力强。株高75cm,株型略松散,穗层厚。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平均亩穗数38万穗、穗粒数35粒、千粒重41g、抗倒力较强,抗寒性较好。高抗条锈病,中抗秆锈病,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和叶锈病。适宜在高中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适宜播期10月上中旬,在适播期内走下限,后期注意防治赤霉病和叶锈病。
新麦19 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选育,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6015.强筋类小麦品种,半冬性,中早熟。幼苗半匍匐,叶短宽上冲,分蘖力中等,起身拔节快,两极分化快,抽穗较早,成穗率较高。株高78cm左右,株型松散,叶片上冲,穗下节长,穗层厚。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饱满度好,黑胚率中等。平均亩穗数40万穗、穗粒数35粒、千粒重38.3g。苗期长势壮,抗寒性中等。抗倒性中等,高抗白粉病,中抗秆锈病,中感纹枯病,高感赤霉病,中感叶枯病。适宜在中高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适宜播期10月8-25日,每亩基本苗12万-18万苗,后期注意防治赤霉病和叶枯病。
郑麦 9023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同选育。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3027.强筋类小麦品种,春性,中熟。幼苗直立,叶黄绿色,分蘖力中等,叶片上冲 。株高80cm,株型较紧凑,穗层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成穗率较高,平均亩穗数39万穗、穗粒数27粒、千粒重43g、抗倒伏性中等,抗寒力弱。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和秆锈病秆锈病,高感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适宜在高中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适宜播期10月15-25日,注意防治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由于该品种抗寒性较差,2005年遭受冻害以后,全县种植面积急剧下降。
郑麦366 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选育,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5003.强筋类小麦品种,半冬性,早中熟。幼苗半匍匐,叶色黄绿,株高70cm左右,株型较紧凑,旗叶上冲,穗层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较饱满,黑胚率中等。平均亩穗数39.6万穗、穗粒数37粒、千粒重37.4g。越冬抗寒性好。抗倒性强,中抗白粉病,中感赤霉病,高感叶枯病。适宜在中高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适宜播期10月10-25日,每亩基本苗12万--16万苗,注意防治赤霉病和叶枯病、纹枯病。
西农97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5005.强筋类小麦品种,半冬性,早熟。幼苗匍匐,叶片较窄,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株高75cm左右,株型略松,穗层整齐,旗叶窄长、上冲。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黑胚率低。平均亩穗数42.7万穗、穗粒数32粒、千粒重40.3g;苗期长势一般,抗寒性好。中抗和高抗条锈病,中感纹枯病和秆锈病,高感赤霉病和叶锈病、白粉病、叶枯病。适宜在中高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适宜播期10月上中旬,每亩基本苗12万-15万,注意防治白粉病、叶枯病和叶锈病。
百农 AK58(矮抗58) 河南科技学院选育,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5008.中筋类小麦品种,半冬性,中熟。幼苗半匍匐,叶色淡绿,叶短上冲,分蘖力强。株高70cm左右,株型紧凑,穗层整齐,旗叶宽大、上冲。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短卵形,角质,黑胚率中等。平均亩穗数40.5万穗、穗粒数32.4粒、千粒重43.9g;苗期长势壮,抗倒伏能力强,抗寒性好,后期叶功能好,成熟期耐湿害和高温危害,抗干热风,成熟落黄好。高抗条锈病,秆锈病、白粉病,中感纹枯病,高感赤霉病和叶锈病,中抗叶枯病。适宜在中高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适宜播期10月上中旬,每亩基本苗12万-16万,注意防治赤霉病和叶锈病。
众麦2号(天宁2001) 河南省天宁种业有限公司选育,2006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06020。中筋类小麦品种,偏春性、适播期长、早熟。幼苗匍匐,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70cm左右,株型紧凑,抗倒伏性好,叶片短而上举。平均亩穗数45万穗、穗粒数40粒、千粒重42g、中抗条锈病、纹枯病,中感白粉病、叶枯病。适宜在高中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适宜播期10月10日-20日,亩播量8-9kg.
豫麦49(温麦6号) 河南省温县祥云镇农技站培育,2000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0006.中筋类小麦品种,半冬性,中熟。株高80cm左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千粒重37g,抗倒伏能力强。中感条锈病、秆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和叶锈病。适宜在高水肥地早茬地种植。适宜播期10月上旬为宜。施足底肥,足墒下种,精量播种,播量6-9kg/亩;后期注意防治赤霉病。
三、 社会效益
经过近年来广大育种专家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不懈努力,“优质小麦”成为新乡的一个品牌,不但是粮食的优势作物、农业的优势产业、农民增收的基础,也是在全国、全省有重要影响的小麦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和种子基地。产业优势日益明显,新乡县目前小麦平均亩产500公斤左右,高产的镇、村已经亩产超600公斤,有效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四、 存在问题及建议
良田好建,良种易得,难在良田、良种、良法难以配套。究其原因,一是近年来小麦栽培技术研究与创新落后;二是基层农技推广力量薄弱,小麦栽培技术推广滞后;三是小麦生产比较效益低,影响了农民采用技术的积极性。
在人口不断增加、资源日益紧缺、消费日益增长、效益相对较低、环保要求更高的形势下,全县小麦生产毫无疑问必须走依靠科技之路才能保持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