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一生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445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上了年纪,时间更过得格外快。屈指一算,母亲已经去世十年了。
  对于母亲最初的记忆,同饥荒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四十多年前的那个严冬,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农村俗称作粮食关的,全中国有无数人没能闻过这一关。每到晚上,难挨的饥饿就会折腾得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母亲遍寻了三间透风漏雨的小屋,也找不出一点可吃之物。那个年月,真是饿得死老鼠啊。但是没有什么能够战胜一位母亲,贫穷同样不能。母亲终于在墙角搜到一只坛子,坛子里正在腌着冬腊菜。她掏出一小随来给我,腊菜还是生的,没经过任何精盐麻油的调制,但饥饿过滤了它的咸涩和青草气,让我在香脆的满足中做了一夜美梦。此后每夜,我都会在这种香脆中沉沉睡去。那个极冷极匮乏的冬天,一坛子冬腊菜度了我一条命。
  这段记忆拉开了母亲一生艰辛的序幕。母亲年轻时还裹着小脚,后来虽然赦了脚,但脚趾和脚掌已被裹得变了形,再也无法恢复了。但由于生计所迫,母亲长年要迈着两只骨趾伶仃的小脚,挑着杂货担做小买卖,早上鸡叫就出门,天黑才能回家。家里粮食少,做的饭不够一家人吃,母亲就让父亲和我们先吃,自己将就吃点剩的。母亲的胃病,这个时候就有了苗头。然而无论生活多么艰辛,母亲总是千方百计地让我们兄妹都读书上学。母亲一生有6个儿女,我最小,我们兄妹六个多少都是念过书的。
  人民公社时期,由于受做过国民党军官的伯父牵连,加之家中人多劳力少,我家在生产队里自然也是末等社员,劳动时要看别人的脸色,分粮食的时候要等别的人家都分完了,我们家才能把场地上带有灰土和草屑的瘪稻子撮一点回家。当时在我们家乡水草丰茂,随处可见广阔的池塘,很多人家都养鸭子和鹅。别人家的孩子放鹅时,偶尔因为贪玩让鹅吃了生产队的庄稼,让大人吼两旬就没事了,可我们家不行。我们是末等社员,我们家的鹅时刻都要与生产队的庄稼地保持一定的距离。有一次一个队委家的孩子放鹅吃了几棵秧苗,我和姐姐赶着鹅走在后边,生产队的韩队长就一定说是我家的鹅干的,把一只鹅腿打折了。回家后母亲就用细细的竹枝狠狠地抽打我们,邻家的孩子替我们喊冤,说我没有贪玩,我家的鹅也没有吃秧苗,只是“独眼龙”看走了眼。我本以为这样可以减轻我的罪责,可没想到母亲听后反而更加用力地抽打我,在我大声哭号和挣扎的同时,也听到了母亲的抽泣,着到了母亲满脸的泪水。我当时真的很怨恨母亲,我甚至认为在母亲的心中,我还没有一只鹅重要。
  长大后我慢慢了解了要强的母亲当时心里的痛苦和屈辱,然而这件事情在我心里始终有苦涩的味道。我依然在怨恨母亲吗?无疑母亲给我的慈爱远远多于这次责罚,可是为什么我一想起这件事情就充满屈辱和不平,甚至仍然会激动起来呢?当年耀武扬威的韩队长如今老了,在我家门口的菜市场以卖菜为生。一天他去晚了,摊位给别人占去,他就在角落里摆了个小菜摊,人半跪在那里。妻子去买菜看见了,很不忍心,就拿了把椅子给他坐。我因此大吼了妻子一顿,她惊异地看着我。妻异常善良,我也从不与人为难,她不明白我为什么为一把椅子大发脾气。可是之后我心里也不好受——我成功地报复了吗?当初欺压侮辱我们的人,现在残年多病,晚景凄凉,而我们过着比他好得多的生活。后来我跟妻子说,以后看见他卖菜,就多照顾他的生意,拿把椅子给他。我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的滋味很复杂。
  由于长期的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良,母亲四十多岁就患上了肺心病、胃溃疡,但她仍然支撑着病弱的身体,日复一日的操持家务,抚养儿女。后来我们兄妹相继参加了工作,家境有了很大好转,但母亲已经再也劳作不动了,而要在药物的帮助下维系生命。她的身体已经对药物产生了完全的依赖,每天像吃饭一样准时地吃强心药、咳喘药、胃药,一种药吃到没有效果了,再换另一种。母亲一生没有享过口福——年轻时温饱不继,老了,吃的最多的却是苦的药。
  1995年,父亲去世了,母亲的精神明显地不好了,身体也每况愈下。母亲病到晚期,整夜嚷得不能成眠,药物已经不起任何作用了。我在学校里,时常念着母亲,电话铃每响一声,都格外惊心,生怕那头有什么噩耗传来。1997年清明节那天,我心里很不安宁,似乎有什么事情要发生。那天半夜,屋门被敲响——老家来车接我们回去。我唤醒懵懂困倦的儿女,匆匆穿戴好上了车。在车上,逐渐明白过_来的孩子们开始哭,我反而平静下来,叮嘱司机:“天黑路滑,慢点,走稳当点。”我想对母亲说:这趟路我们不能扶着您了,天那么黑,您走稳点……
  赶回家,院子里已满是人了。邻居婶子们在给母亲擦身体,换衣服,母亲的身体僵硬,袖子总褪不下来,她们一边晃着母亲的身体一边喊着:“大娘,软和点儿!要上路了,给您换身干净的!”我这时才能看清母亲瘦骨嶙峋的身体,骨节突起的地方,皮肤是紫黑色,是躺在床上被骨头硌的——母亲已经瘦得承受不起自己的身体了。
  听哥哥说,那天母亲精神格外好,晚饭吃得也比平常多,吃完饭还看了一会儿电视,哥哥给她铺好床,才去睡了。刚睡下的母亲突然喊了两声,隔壁的哥哥和侄儿闻声冲过去,母亲半支着床,已经去了。
  母亲静静地躺着,脸上的表情很安详。我的心里,平静和释然慢慢代替了悲伤——从此以后,母亲不必再拼足力气咳上一夜,不必再为了胃疼呻吟不休,不必再为了眩晕和衰弱的心脏终日卧床,母亲不必再受这些苦楚,母亲一生慈悲仁善,烧香礼佛,孩子们小的时候,看见母亲初一、十五烧香,就笑她:“奶奶,那都是迷信!”母亲总笑一笑说:“不修今生修来生,不修自身修儿孙。”母亲用一生的苦难修儿孙福,她往生安宁了。
  云淡枯原青草短,风吹旷野纸钱飞。又是一年清明时节,我来到母亲的坟前,告诉母亲:妈妈,我亲爱的妈妈,儿子今生今世深深地爱着您,倘有来世,我们还是一对最亲的母子!
其他文献
她抚着他的脸,指腹轻轻地熨帖他滑腻的皮肤,心中想着这个比自己年少3岁的年轻人真好,大把的光阴洒在他的身上,任他挥霍。这让年过30的她欣羡不已。  她突然问道:“世上有谁人,能够做到‘不负如来不负卿’?”  他抬头。随即又摇摇头。  她笑道:“戏子呀。你看啊,戏子在台上唱归唱,演归演。尝尽了故事的酸甜苦辣,领教了人性的贪嗔痴,曲终又可抽身而退。多好。”  他点点头,微笑着称许她的悟解。随即却露出焦灼
拎了一包栀子花,是公家的,怕有闲话,就合了拉链。心里暗喜,想:花香锁住了,回家一枝一枝掏出来,那香气憋久了,散开来,怕会把瓶子都给撑碎。  女人爱花,天经地义。偶尔拿一回,那罪行也是轻于文人窃书的。  忽然就想起童年时的那个花贼。那是个勤劳的女孩子,但嘴辣,我见过她骂人,嘴皮子掀动得飞快。我家门前的池塘边有棵栀子花树,在粮仓里谷子都能数得清的年头,那花树算得上稀罕之物。她早不读书了,夏天的傍晚,扛
针尖对麦芒的结合无论对于爱情抑或针对合作伙伴,大多数人都不看好,事实上是大家根本就没深入的去体会,而是人云亦云罢了。  当看到针尖和麦芒的矛盾时就片面的只看表面不看实质,于是就会歇斯底里的大肆渲染——啊!你瞧瞧,这就是针尖与麦芒的爱情,悲剧呀……其实深刻之人会静下心来去领悟这种结合的精髓,你会发现这种结合完美至极,只要你能悟出真理并把握这门特殊的爱的艺术。  国父孙先生与宋庆龄的爱情故事有口皆碑,
也许,与他相比,我们隔着的正是一颗自由驰骋的心灵吧 。正如,云在青山月在天……  1.  一天,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我一看,是陌生的来电。由于忙于应付手头的工作,我迟迟没有接,可手机一直固执地响着,大有不接就一直响下去的意思。  我只好接了电话。对方是个爽朗的男生。他说在报刊上读到我很多文章,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对我的专访,后来辗转找到我的联系方式。末了,又是一阵爽朗的笑声,最后他轻轻地问:“如此唐突
那天下班的路上,我不紧不慢地骑车往家里赶。  快过幸福大街的时候,一辆摩托车从身后呼啸着过来。我发现这辆车的轱辘后边好像拖带着一些东西。起初,我以为是一根慌了神的柴草,一失足被卷拽到了轱辘里。后来,我发现,那不是根柴草,好像是条线,线后边,还拴着一样东西。  正好这辆车要往旁边的巷子里拐,速度慢了许多。我才看清楚,车上是两个人,前面是个女的,后边是个男的。男的手里拿着一截短棍,短棍上系着一条细线,
最近又被我妈催婚了,烦呀!想想自己快“花儿都凋谢了”连个男友都没捞着,怪可怜的。于是,我装成意大利回来的白富美,居然成功地在征婚网站上勾搭到了“帅锅”。  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原来……原来人家才是从法国回来的“霸王龟”,这可把我给乐坏了,为了不露馅,我只好死背一筐又一筐的意大利文学史、历史,鹦鹉学舌几句意大利语,差点成了个意大利控。  相亲那天,他送我浪漫漂亮的法国披肩,我送他包装精美的意大利
多年以前,在那个春风拂拂的季节里,在一树一树梨花开得正灿烂的时候,我们第一次触摸着了死亡。那年我们17岁,梨花一样的年龄,梨花一样的烂漫着。  被死亡召去的,是一个和我们一起吃着饭读着书上着课的女孩儿,女孩儿姓宋,犹如宋词里那个弹箜篌的女子,文文静静纤纤弱弱的,平时成绩不好也不坏,与同学的关系不疏也不密。记忆中的她,大多数时候,是安安静静一个人坐着,捧本书,就着窗外的夕阳读。  是在一个阳光融融的
1    他发现她的时候,她正昏倒在烈日下的草丛里。  过了好一阵子他才断定,她不是山里的妖精天上的仙女,她是一个昏过去的山外女人。他想,无论如何他得救她,不然她会死在这荒山野岭上。  他费了好大的劲才抱起她。气喘吁吁地放在他的土炕上,用清凉的泉水浸湿了毛巾覆在她的额头上,一个激灵,她醒了。浓密微翘的睫毛慢慢地张开露出一对儿水汪汪黑白分明的大眼睛,他又有一阵子恍惚,怕真的是什么精怪化身吧。不然哪里
总想陪你将流年看遍,纵使时光的流转衰老了容颜,然后挽起你的臂弯,回头看看景致怡然。  岁月逶迤而来,蜿蜒而去,谢谢这么多年我们一起的春夏秋冬。  冬天再一次告别在了我们的视线,春天到了,二月的细雨带着那些芬芳的花草气息,嫩绿的枝丫上落满了鸟儿的翅膀,蝴蝶驮着太阳,为天空勾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  记忆在墨色的流年里旋转,沉浮着无数的昨日与今天。  北国的春天,阳光带着懒洋洋的倦意透过云层散射下来,学
难忘18岁的夏天    下午四点,蓝火准时出现在我的面前,眼含笑意,大大的棒球帽遮不住一脸的纯真。眼前的蓝火,脸上有阳光的颜色,就像他手中的那杯奶茶一样,甜甜的,醇醇的,让人感觉惬意。眼前这个大男孩,就是蓝叔叔漫游品牌的创始人,那个用布偶、文字和音乐温暖了众多文艺青年的心的年轻人。  1997年的那个夏天,蓝火18岁,那时的他已经是广州市小有名气的才子——广州市小作家协会的成员、活跃在各种报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