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203-01
1病例介绍
患者 ,男性 , 47岁,于2007年2月26日12时20分因“胸痛4小时间”来诊,既往体健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病史。吸烟史 20年 ,每天约 30支 ,无饮酒史,但患者嗜好经常用生菜籽油泡饭,具体量不详。在诊室问诊过程中突然倒地,表现为双眼上翻 ,面色紫绀 ,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呼吸微弱 ,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到 ,双瞳孔变大 ,立即予胸外心脏按压, 球囊面罩辅助呼吸,电除颤 ,建立静脉通路,应用心血管活性药物 (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胺碘酮及多巴胺等药物) ,经过上述反复抢救约10多分钟后患者复苏成功,心跳呼吸恢复,心电图示 :窦性心动过速 , V1~V5导联 ST段弓背向上抬高约 0. 3~0. 5 mV ,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给予吸氧、心电监护 , 立即给予吗啡5mg、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辛伐他汀40mg、低分子肝素4100U等治疗,但患者仍反复發作室性心动过速,并发作室颤一次,经胺碘酮和电除颤后转律,持续予胺碘酮泵入,在征得家属同意的情况下立即给予尿激酶150万单位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剂滴入后就未再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其间生命体征平稳,并在溶栓1小时后胸痛症状消失心电图提示ST段明显下降超过了50%,维持为窦性心律,提示溶栓成功,至下午5时左右复查心电图示 V1~V5导联 ST段回落至基线,转入CCU病房继续治疗并于3月27日好转出院至省级医院进一步行PCI治疗。
2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 ,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 ,发生冠状动脉闭塞导致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 ,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大面积梗死极易造成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颤等导致心脏骤停,这些血管的闭塞同时它还造成了许多重要脏器的微小栓子的形成[ 1 ],溶栓作为针对性的特异疗法已被证明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疗法,其效果不低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能明显降低AM I患者的病死率 ,并且和PC I相比更便于开展[ 2]。溶栓治疗除了对血栓的直接作用 ,可能还能通过改善微循环而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减轻神经系统和其它器官的损伤,在 CPR早期应用溶栓药物可以通过对血栓溶解 ,预防血栓形成 ,防止凝血因子消耗及组织缺血和阻断弥漫性小血管内凝血发生达到血液循环畅通、心脏复跳。李欣等[ 3]荟萃分析表明溶栓治疗确实增加了严重性出血的发生率, 但这些出血大部分是可以治疗的, 出血率的增加并未导致最终病死率的增加。总之,溶栓作为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手段可用于 AMI 并发心脏骤停的患者,是否应溶栓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心脏骤停的持续时间、自主循环的恢复时间、CPR 是否造成胸壁和气道的严重损伤、是否存在溶栓的其他禁忌证以及当地是否具备迅速介入治疗条件等情况决定。5 min 内开始 CPR、30 min 内恢复自主循环的 65 岁以下男性 AMI 患者溶栓容易成功,且很少出现严重并发症。在无法实施介入治疗的情况下,溶栓是心电极度不稳定患者惟一可行的再灌注措施,溶栓与否往往决定 CPR 最终的成败,对于反复室颤、室性心动过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心电静止的 AMI 患者,不应轻易放弃溶栓。
参考文献:
[1] AndrzejMysiak, PrzemysawNowicki, MagorzataKobusiak,Prokopowicz.Thrombol ysisduring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 J ]. Cardiology J,2007, 14 (1) : 24.
[2] Elliott MA , Daniel TA , Paul WA , et al. ACC /AHA guidelines for themanagement of patients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execu2tive summary[ J ]. Circulation, 2004, 110: 588.
[3] 李欣, 廖晓星, 荆小莉, 等. 心肺复苏过程中进行溶栓治疗的 M eta分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5, 14( 8): 651.
1病例介绍
患者 ,男性 , 47岁,于2007年2月26日12时20分因“胸痛4小时间”来诊,既往体健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病史。吸烟史 20年 ,每天约 30支 ,无饮酒史,但患者嗜好经常用生菜籽油泡饭,具体量不详。在诊室问诊过程中突然倒地,表现为双眼上翻 ,面色紫绀 ,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呼吸微弱 ,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到 ,双瞳孔变大 ,立即予胸外心脏按压, 球囊面罩辅助呼吸,电除颤 ,建立静脉通路,应用心血管活性药物 (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胺碘酮及多巴胺等药物) ,经过上述反复抢救约10多分钟后患者复苏成功,心跳呼吸恢复,心电图示 :窦性心动过速 , V1~V5导联 ST段弓背向上抬高约 0. 3~0. 5 mV ,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给予吸氧、心电监护 , 立即给予吗啡5mg、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辛伐他汀40mg、低分子肝素4100U等治疗,但患者仍反复發作室性心动过速,并发作室颤一次,经胺碘酮和电除颤后转律,持续予胺碘酮泵入,在征得家属同意的情况下立即给予尿激酶150万单位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剂滴入后就未再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其间生命体征平稳,并在溶栓1小时后胸痛症状消失心电图提示ST段明显下降超过了50%,维持为窦性心律,提示溶栓成功,至下午5时左右复查心电图示 V1~V5导联 ST段回落至基线,转入CCU病房继续治疗并于3月27日好转出院至省级医院进一步行PCI治疗。
2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 ,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 ,发生冠状动脉闭塞导致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 ,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大面积梗死极易造成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颤等导致心脏骤停,这些血管的闭塞同时它还造成了许多重要脏器的微小栓子的形成[ 1 ],溶栓作为针对性的特异疗法已被证明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疗法,其效果不低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能明显降低AM I患者的病死率 ,并且和PC I相比更便于开展[ 2]。溶栓治疗除了对血栓的直接作用 ,可能还能通过改善微循环而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减轻神经系统和其它器官的损伤,在 CPR早期应用溶栓药物可以通过对血栓溶解 ,预防血栓形成 ,防止凝血因子消耗及组织缺血和阻断弥漫性小血管内凝血发生达到血液循环畅通、心脏复跳。李欣等[ 3]荟萃分析表明溶栓治疗确实增加了严重性出血的发生率, 但这些出血大部分是可以治疗的, 出血率的增加并未导致最终病死率的增加。总之,溶栓作为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手段可用于 AMI 并发心脏骤停的患者,是否应溶栓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心脏骤停的持续时间、自主循环的恢复时间、CPR 是否造成胸壁和气道的严重损伤、是否存在溶栓的其他禁忌证以及当地是否具备迅速介入治疗条件等情况决定。5 min 内开始 CPR、30 min 内恢复自主循环的 65 岁以下男性 AMI 患者溶栓容易成功,且很少出现严重并发症。在无法实施介入治疗的情况下,溶栓是心电极度不稳定患者惟一可行的再灌注措施,溶栓与否往往决定 CPR 最终的成败,对于反复室颤、室性心动过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心电静止的 AMI 患者,不应轻易放弃溶栓。
参考文献:
[1] AndrzejMysiak, PrzemysawNowicki, MagorzataKobusiak,Prokopowicz.Thrombol ysisduring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 J ]. Cardiology J,2007, 14 (1) : 24.
[2] Elliott MA , Daniel TA , Paul WA , et al. ACC /AHA guidelines for themanagement of patients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execu2tive summary[ J ]. Circulation, 2004, 110: 588.
[3] 李欣, 廖晓星, 荆小莉, 等. 心肺复苏过程中进行溶栓治疗的 M eta分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5, 14( 8): 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