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委会不能变成“假家委会”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han_Y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會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4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了一项调查,有70.3%的受访家长表示学校家长委员会(简称“家委会”)给自己带来了一些困扰。其中,52.5%的受访家长担心评优奖励等机会更容易偏向家委会成员的孩子;48.4%的受访家长指出,家长之间相互攀比,家委会已变“名利场”;26.4%的家长认为,家委会变成了班级义工团,需要忙于处理各种琐碎事务; 63.8%的受访家长建议家委会要“定期换届”,59.7%的受访家长则建议加强对家委会的监督。
  这一调查的某些结果出乎意料。63.8%的受访家长建议家委会定期换届,59.7%的受访家长建议加强对家委会的监督,这令人感到困惑:家委会本来就应该由全体家长选举产生,代表家长参与家委会工作,并接受全体家长监督,向家长们述职,可现在却有约六成的家长建议家委会需定期换届、要加强对家委会的监督,这意味着家委会根本不是由家长选举产生。而家长们也不明白,监督家委会的正是全体家长——何来自己建议自己加强监督一说?
  由此是不是可以这么说:我们的家委会并不是真正的家委会,而只是有家委会概念的“假家委会”。
  真正意义的家委会,首先应该由全体家长选举产生。由校方委派产生的家委会委员并不能代表家长参与学校办学管理、监督,也不可能维护全体学生的权利,而会变为一种特殊身份,是学生家长中的“有权有势”者。只有由家长选举产生的家委会,才会对选举的家长负责。
  近年来,针对家委会选举中出现的家长晒简历、发表竞选“宣言”等现象,不少舆论质疑这些家长是“戏精”。这种质疑根本没搞懂何为家委会。参加选举的家长向全体家长表达自己的竞选意愿,以及担任家委会的能力,是正确的选举姿势。如果家长参选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和学校搞好关系,让自己的孩子得到特殊照顾、获得好处,那么,家长们不选他就可以了。家长还可以通过制订明确的家委会工作职责、工作规范,要求当选的家委会委员对家长们负责,否则家长可以提出不信任案。只要真正通过家长选举方式产生的家委会,就可做到定期换届和接受家长们的监督。
  家长委员会还要有明确独立的工作机制。目前,很多家委会并不是独立运行的,而是配合校方工作,这导致家委会监督学校的功能弱化。有的家委会甚至变为“摆设”和“工具”。所谓“摆设”,就是成立后并不发挥作用;所谓“工具”,则是在学校不便出面时,由家委会出面,诸如向学生收费。要让家委会发挥作用,就必须独立运行。从现代学校治理角度看,家委会是受教育者的代表,因此,还要明确家委会的职权范围。一所学校的事务,分教学事务和非教学事务,教学事务应该由教师委员会负责管理,非教学事务则应该更多由家长委员会参与。目前存在的一大问题是,有的学校家委会,过多参与教学事务,包括听课、陪学生上自习、评价教师等,这其实是干涉教学事务。而本应该参与管理的非教学事务却较少参与,这些事务包括订购校服、学生收费、学生安全等,像订购校服,就应该完全由家委会负责。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家委会是由学校安排工作,而非自主确定工作。如果家委会自主确定工作,那么,就会从怎样更好地维护学生权利、和学校一起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来开展工作。在美国,中小学家委会拥有很大的权力,包括确定学校的预算支出、遴选校长,以及决定是否关闭学校,这是参与管理、监督的一面,而另一面则是家委会为学校筹集办学资源,包括组织家长担任义工,为学校更好办学提供服务。
  一言以蔽之,目前家委会出现的问题,是没有按照真正意义的家委会,选举家委会成员、独立开展家委会工作而出现的问题。要让家委会促进学校的现代治理、提高学校的现代治理能力,不能只有家委会的概念,而没有家委会的实质。
其他文献
【正】2010年10月8日上午,由杭州市品牌办、杭州生活品质研讨组群、杭州生活品质研究与评价中心、杭州发展研究会、杭报集团、杭州文广集团、杭州生活品质传媒等单位主办,杭
本文从统筹城乡土地利用的视角,总结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经验,针对中国当前城乡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对今后城乡土地利用多种情景分析的基础上,
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教育治理有其艺术性,也有科学性。教育规律贯穿于教育法运行的全过程、各环节。  教育规律是复杂多变的教育现象中普适性、客观性、内在性、本质性、恒定性的那一部分。教育规律从教育现象的结晶析出,再投放并溶解于教育法律之水。  在教育法条文中,教育规律不是通过直接表述的方式彰显的,而是通过蕴含的方式来体现的。譬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十七条第一款是“学生参加创新创业
随着科技的高度发达,地球村日益凸显。如何有效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如何培养拥有国际视野、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未来公民,成为现代化教育的时代命题。  “一主二翼四辅”传统节日语境下的主题阅读课程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立足于最贴合学生生活的传统节日,让学生通过学习传统节日中潜在的传统文化,感受古典诗文、古典艺术的魅力。同时又积极引入绘本、最新的科学知识等,感受现代文化的精髓。为培养学生既有现代和国际视野,又有
我国现有小城镇总体规划对生态理念的贯彻以生态保护的“底线思维”和生态修复的“再生态”思路为主,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和日益提升的居民生活需求存在一定差距。鉴于此,本
汶川地震灾后山区城乡人口与居民点空间配置适宜性评价是科学确定灾后山区人口与居民点规模的重要依据。本文以灾区51个县市的1 264个乡镇为评价范围,以各乡镇实地调研统计数据为依据,选取灾后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城镇化率、外出打工人口比率、人口震亡率、民族人口比率以及高程、坡度等综合地形指标共7个指标为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熵技术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隶属度函数模型计算灾后城乡人口与居民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文化理解是指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途径,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讲,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