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大二时,在一门选修课上,老师对着下面坐着的不好好听课的同学们发了一大通脾气:“看看你们现在这个样子,你们考大学是来干什么的?忘了当初高考时有多努力了吗?难道上大学的目的就是让你们在课堂上玩手机吗?”
他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总是在问,为什么要学习,教育是干什么的。那我就告诉你们:教育是培养科学家的。高考是从千千万万的人里选择谁能上大学,谁能上“985”“211”,本科里选1/3读硕士,硕士又选1/3读博士,博士再选1/3做科研……最后选出来的,才是真正能为国家做大事的人,现在你们看似自命不凡,其实早就被高等教育淘汰掉了。”
我突然觉得有些惭愧。老师说得很对,国家培养人才的机制其实就是这样,通过一个又一个的节点,一层层筛选出需要的人才。有时候我们自以为掌握了命运,然而我们其实可能是被机制淘汰的那群人。庆幸的是,我冲过了那座独木桥,考上了北京的重点大学;可惜的是,我却在这样安逸的环境里忘却了曾经的向往和努力。
我是经历过一次复读才考上大学的。对我来说,高中前三年就像一张乱涂乱画的草稿纸,迷迷糊糊中就被浪费掉了。我原本的成绩只是中上等,但考上一本还是没问题的,可第一次的高考成绩出来后,我竟然连一本都没有考上,甚至离一本线还差60多分。知道成绩后,我立即做出决定要复读。
从小到大我虽然不是最拔尖的那个,但也算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一路畅通无阻地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然而进入高中后,我依然天真地以为自己可以像以前一样,靠着一点小聪明就能考一个好成绩,因此我丝毫没有想过要去努力学习。
结果就是最后我被分进了普通班。在那个班里,根本没人管你努不努力,也没人管你能不能考上大学,大家慢慢开始接受普通的自己,与重点班的同学拉开更大的差距。
可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继续过着不思进取、无所事事的日子。上课睡觉,偷偷玩手机,看课外书……自然,我的成绩排名也变得越来越靠后,一直掉到年级600多名。
在我们学校,以年级600多名的成绩上一本的概率还是有的,所以我依旧不慌不忙,继续过着温水煮青蛙的日子。直到最后高考成绩出来了,我才被现实打醒。
我爸对我的要求并不是很严格,他说,其实你去上一个二本也可以的。
“我不。”我的态度非常坚定。
一种莫名的骄傲感促使我做出了这个选择,也成就了我更好的现在。
拖着行李箱,在烈日炎炎的8月,我回到了学校。
新班级的学习氛围显然与曾经的普通班有很大差别,因为大家都有过一次失败的经历,没有人愿意再被人笑话,而我们复读班,本就是一个尴尬的存在。
所有人都有着同样的默契,我们书桌上的书堆得更多了,笔记一本比一本厚,试卷一套接着一套。上课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睡觉,包括最后一排角落里的同学都在伸长脖子试图缩短自己与黑板的距离;自习课的时候,教室里静到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而不像以前那样,要靠老师和班委来维持纪律,一遍一遍地喊安静;手机更没有人用了,每周一大家都主动地把手机交给班主任,只有周日下午的几个小时可以拿回来联系家人;而课间更是连上个厕所都觉得奢侈,因为怕厕所排队的人太多,浪费自己的学习时间。
“每天早晨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学校统一的起床时间是6点10分,以前起床铃响了还要睡会儿懒觉的我,现在5点50分就已经悄悄地爬了起来。用不到10分钟的时间洗漱,然后赶紧冲向食堂买早餐。早餐一般都是一杯豆浆两个包子,也不在食堂吃,而是偷偷带到教室,边记单词边吃。
班里规定六点半必须全部到教室,然后开始早读。我一般6点15分就到了,这样每天可以比别人多学十几分钟。
语文和英语这两科不需要占用太多的课后时间,把早读晚读掌握好,再用自习课的时间做一些练习,把做过的试卷拿出来,整理一下上面的错题,复习时把错题本过几遍,120分也就稳拿了。
数学和理综就是不断地练习,多刷题,把题目一遍一遍地做,直到滚瓜烂熟。当然也不能盲目地瞎做,还要懂得分类,总结技巧。每一个科目的练习册上都会有专题,要根据这些专题对自己薄弱的方面进行练习。
不要以为理科就不用看书了,以物理为例,我以前几乎从来不翻物理课本,直到最后要高考了,我对学过的内容还是迷迷糊糊的。后来我把物理课本一字不落地看过一遍以后,整个人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甚至还感慨说,物理怎么会那么有趣!
之后,每次重要的考试前,我都会把复习指导书上每个专题的知識点总结都仔细地过一遍,然后再把相应的错题总结看一遍,这样到考试时基本就不用发愁了。
第一次月考,我的成绩竟然排到了班级第2名,全年级第118名。相比高考整整上升了500多名。
可是我并不开心,俗话说飞得越高跌得越惨,我的能力和成绩还不匹配,这次考试考得不错多半是靠运气,下次考得怎样还不一定呢。因此,我根本不敢掉以轻心。第二次考试的时候我是班上第3名,年级第178名。虽然成绩排名降了一点,但是我却变得平静,因为我知道,这次比上次更稳了。
但是,我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老师说了,我们现在排名高不是因为我们厉害,而是高三的同学们还没有进行完整而系统地复习,等他们一轮复习结束,就会超越我们了。因此,我只有继续努力才能保持现在这样的成绩。
这一整年,我就像紧绷着的弓弦,为了目标,为了梦想,不敢有丝毫松懈。别人用三年时间完成的事,我要用这一年的时间来追赶。虽然很累,但是我却觉得,只有这一年自己才是活生生的,只有这一年,我的青春才是有颜色的。
最后,我的成绩比一本线超出了100多分。相比上一年的成绩,我已经很满足了。
我曾在一篇作文里写过:“不是命运选择我们,而且我们选择命运。”人生就是在一次次选择中走向不同的,你未来的人生怎么样,就在于每一个小小的选择。对于未来,我选择了奋斗,因为我知道,我想要的太多太多,为了拥有想要的一切,我只有努力努力更努力。
他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总是在问,为什么要学习,教育是干什么的。那我就告诉你们:教育是培养科学家的。高考是从千千万万的人里选择谁能上大学,谁能上“985”“211”,本科里选1/3读硕士,硕士又选1/3读博士,博士再选1/3做科研……最后选出来的,才是真正能为国家做大事的人,现在你们看似自命不凡,其实早就被高等教育淘汰掉了。”
我突然觉得有些惭愧。老师说得很对,国家培养人才的机制其实就是这样,通过一个又一个的节点,一层层筛选出需要的人才。有时候我们自以为掌握了命运,然而我们其实可能是被机制淘汰的那群人。庆幸的是,我冲过了那座独木桥,考上了北京的重点大学;可惜的是,我却在这样安逸的环境里忘却了曾经的向往和努力。
我是经历过一次复读才考上大学的。对我来说,高中前三年就像一张乱涂乱画的草稿纸,迷迷糊糊中就被浪费掉了。我原本的成绩只是中上等,但考上一本还是没问题的,可第一次的高考成绩出来后,我竟然连一本都没有考上,甚至离一本线还差60多分。知道成绩后,我立即做出决定要复读。
从小到大我虽然不是最拔尖的那个,但也算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一路畅通无阻地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然而进入高中后,我依然天真地以为自己可以像以前一样,靠着一点小聪明就能考一个好成绩,因此我丝毫没有想过要去努力学习。
结果就是最后我被分进了普通班。在那个班里,根本没人管你努不努力,也没人管你能不能考上大学,大家慢慢开始接受普通的自己,与重点班的同学拉开更大的差距。
可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继续过着不思进取、无所事事的日子。上课睡觉,偷偷玩手机,看课外书……自然,我的成绩排名也变得越来越靠后,一直掉到年级600多名。
在我们学校,以年级600多名的成绩上一本的概率还是有的,所以我依旧不慌不忙,继续过着温水煮青蛙的日子。直到最后高考成绩出来了,我才被现实打醒。
我爸对我的要求并不是很严格,他说,其实你去上一个二本也可以的。
“我不。”我的态度非常坚定。
一种莫名的骄傲感促使我做出了这个选择,也成就了我更好的现在。
拖着行李箱,在烈日炎炎的8月,我回到了学校。
新班级的学习氛围显然与曾经的普通班有很大差别,因为大家都有过一次失败的经历,没有人愿意再被人笑话,而我们复读班,本就是一个尴尬的存在。
所有人都有着同样的默契,我们书桌上的书堆得更多了,笔记一本比一本厚,试卷一套接着一套。上课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睡觉,包括最后一排角落里的同学都在伸长脖子试图缩短自己与黑板的距离;自习课的时候,教室里静到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而不像以前那样,要靠老师和班委来维持纪律,一遍一遍地喊安静;手机更没有人用了,每周一大家都主动地把手机交给班主任,只有周日下午的几个小时可以拿回来联系家人;而课间更是连上个厕所都觉得奢侈,因为怕厕所排队的人太多,浪费自己的学习时间。
“每天早晨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学校统一的起床时间是6点10分,以前起床铃响了还要睡会儿懒觉的我,现在5点50分就已经悄悄地爬了起来。用不到10分钟的时间洗漱,然后赶紧冲向食堂买早餐。早餐一般都是一杯豆浆两个包子,也不在食堂吃,而是偷偷带到教室,边记单词边吃。
班里规定六点半必须全部到教室,然后开始早读。我一般6点15分就到了,这样每天可以比别人多学十几分钟。
语文和英语这两科不需要占用太多的课后时间,把早读晚读掌握好,再用自习课的时间做一些练习,把做过的试卷拿出来,整理一下上面的错题,复习时把错题本过几遍,120分也就稳拿了。
数学和理综就是不断地练习,多刷题,把题目一遍一遍地做,直到滚瓜烂熟。当然也不能盲目地瞎做,还要懂得分类,总结技巧。每一个科目的练习册上都会有专题,要根据这些专题对自己薄弱的方面进行练习。
不要以为理科就不用看书了,以物理为例,我以前几乎从来不翻物理课本,直到最后要高考了,我对学过的内容还是迷迷糊糊的。后来我把物理课本一字不落地看过一遍以后,整个人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甚至还感慨说,物理怎么会那么有趣!
之后,每次重要的考试前,我都会把复习指导书上每个专题的知識点总结都仔细地过一遍,然后再把相应的错题总结看一遍,这样到考试时基本就不用发愁了。
第一次月考,我的成绩竟然排到了班级第2名,全年级第118名。相比高考整整上升了500多名。
可是我并不开心,俗话说飞得越高跌得越惨,我的能力和成绩还不匹配,这次考试考得不错多半是靠运气,下次考得怎样还不一定呢。因此,我根本不敢掉以轻心。第二次考试的时候我是班上第3名,年级第178名。虽然成绩排名降了一点,但是我却变得平静,因为我知道,这次比上次更稳了。
但是,我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老师说了,我们现在排名高不是因为我们厉害,而是高三的同学们还没有进行完整而系统地复习,等他们一轮复习结束,就会超越我们了。因此,我只有继续努力才能保持现在这样的成绩。
这一整年,我就像紧绷着的弓弦,为了目标,为了梦想,不敢有丝毫松懈。别人用三年时间完成的事,我要用这一年的时间来追赶。虽然很累,但是我却觉得,只有这一年自己才是活生生的,只有这一年,我的青春才是有颜色的。
最后,我的成绩比一本线超出了100多分。相比上一年的成绩,我已经很满足了。
我曾在一篇作文里写过:“不是命运选择我们,而且我们选择命运。”人生就是在一次次选择中走向不同的,你未来的人生怎么样,就在于每一个小小的选择。对于未来,我选择了奋斗,因为我知道,我想要的太多太多,为了拥有想要的一切,我只有努力努力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