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椎骨折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yw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寰椎位于枕颈交界处,是枕-寰-枢复合体的重要一环.据报道,成人寰椎骨折占上颈椎损伤的25%、颈椎损伤的3%~13%、整个脊柱损伤的1.3%~2%[1,2].儿童寰椎骨折占外伤性脊柱骨折脱位的3.5%[3].寰椎骨折多是由于交通伤和高处坠落伤所致,占80%~85%.其他原因包括跳水、溜冰等运动所致.Cooper在1822年首次报告在尸解时发现的寰椎骨折,并于1920年由Jefferson首次详细描述.当时这种骨折被公认为是致命性的.随着对寰椎骨折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这种损伤的预后一般是比较好的[2].笔者结合近年来文献对寰椎骨折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其他文献
颈椎间盘水平性撕裂伤是颈椎过伸性损伤的特征性损伤[1],由Taylor等[2]于1948年首次经1例尸体解剖证实,表现为颈椎间盘从上位椎体的下终板水平横断性撕裂,多伴有前纵韧带断裂,提示可能存在瞬间脱位,导致脊髓损伤.但普通X线片显示颈椎排列大多正常,容易引起漏诊、误诊[3].因早期缺乏有效固定和正确治疗,约5%~10%出现神经症状的加重[4].自2006年12月至2008年5月,笔者收治15例颈
期刊
远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伴锤状指畸形,是手外科最为常见的一类损伤.关于此类损伤的治疗选择也很多,当撕脱骨折块小于关节面的1/3时,可以尝试保守治疗,用夹板或支具做外固定,部分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1]。
期刊
继发于颅脑外伤后的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可以加重脑缺血、缺氧、脑水肿及形成脑梗死,严重时可以引起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1,2],因此,颅脑外伤后早期预测CVS并积极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采用经颅多普照勒(trans cranial doppler,TCD)对颅脑外伤性CVS进行检查,并观察颅脑外伤患者CVS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情况。
期刊
2010年我刊共刊登论文343篇,组织了"颅脑损伤"、"脊柱脊髓损伤"、"骨与关节损伤"、"创伤感染"等重点报道,其中专家论坛稿件25篇.基本反映了我国创伤救治方面的最新研究动态和进展.现将主要刊文内容综述如下。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经后内侧、后外侧和后纵隔入路保留板股韧带和残留的后交叉韧带(PCL)纤维重建PCL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9例PCL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结合常规关节镜入路和后内侧、后外侧入路及后纵隔入路保留板股韧带和残留的PCL纤维,应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PCL.在后外侧入路的关节镜监视下,胫骨隧道定位在PCL胫骨止点外侧关节面下方1~1.5 cm.股骨隧道经前外侧入路定位于股骨内侧髁关节软骨后方1
下肢创伤非常常见,往往累及足背软组织缺损,尤其是足背中前部软组织缺损,临床上处理比较棘手,有时候不得不选择游离皮瓣覆盖.从2006年3月以来,笔者采用逆行腓浅动脉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16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期刊
20世纪末随着我国创伤外科损害控制性手术[1](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理念的引入,我院急诊创伤外科在近3年把DCS的理念引入多发伤患者的救治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期刊
锁定加压钢板(locked compression plate,LCP)是一种创造性的内固定器,通过近几年的临床应用及力学试验,学者对其使用原则逐渐取得统一[1-3].本科自2006年10月至2009年5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疗效满意。
医源性脊髓与神经损伤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导致的脊髓神经损伤或脊髓神经损伤较治疗前加重,它是脊柱外科的严重并发症,尤其在我国的医疗环境下,更是灾难性的棘手并发症.针对该专题文献报道并不多见,在我国碍于体制问题更是鲜有系统报道.然而,医源性脊髓神经损伤的发生并不罕见,研究和预防该严重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本期发表的5篇论文,就医源性脊髓与神经损伤作一评述,希望唤起更多同道重视,分享其预防和治
期刊
脊髓疾患造成截瘫是临床常见疾病,虽在发病机制、药物治疗、生物学技术、实验外科学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但目前尚无有效方法恢复截瘫平面以下神经功能.自1998年11月笔者设计了Ⅰ期采用带血供的胫神经翻转与C7神经吻合,待神经再生至桥接神经远端后,Ⅱ期再将桥接神经与股神经干区吻合来重建截瘫患者下肢功能术式.本组10例患者接受Ⅰ期手术,其中2例患者接受Ⅱ期手术.现报告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