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时代,学生是课堂的小主人。而在语文课堂上,沉寂的词语教学却往往让学生显得很被动,缺乏主动参与。所以如何让语文词语教学变得鲜活,是目前很多教师需要面临的问题。本文将从语文词语教学的寻找规律、演演说说和串词成句三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从而让抽象的文字符号鲜活起来。
【关键词】词语教学 小学语文 语言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联系生活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然而,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词语教学模式仍是:老师带领学生认读之后,挑几个让学生谈谈对词语的初步理解,然后就进入到课文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显得很被动,缺乏主动参与,还割裂了生字词与文本之间有机的内在联系,词语的意义、意味、意蕴,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挖掘,这样的词语教学,显得呆滞而毫无生命活力。怎样让沉寂的词语鲜活起来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寻找规律,让词语“活”起来
词语教学不是简单地告诉,而是一个理解、积累和运用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理解和积累是前提,表达和运用是最终目的。要想让学生灵活的表达和运用,在词语的理解和积累上就要下上一定的工夫。词语教学不能凭借枯燥地讲解,刻板地记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到词语的规律,把词语巧妙地进行归类。
如对词语“改变”的教学,此词意思理解不难,但生活中对含有“改”的词语使用频率较高,所以我们可以对常用的含“改”的词语进行归类整理。
用“改”组成合适的词填入下面的括号中:
( )仓库 ( )技术 ( )作风
( )机器 ( )缺点 ( )品种
类似的运用近义词比较、异词比较的方式学习词语,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在归类中,有了更多的词语积累,使词语“活”了起来。
二、演演说说,让词语“动”起来
词语教学应该让学生进入词语所描绘的情境中,词语才能焕发出清冽的吸引力、感染力,召唤着学生去捕捉词语的丰富内涵。要活化词语,让词语在学生的意识里活蹦乱跳起来,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尽可能地采用适合学生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词语教学让学生了解到的不仅仅是词语的意义,还应该包括感受词语丰富的形象、色彩、情感、趣味等。
在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七》的日积月累中“健步如飞、活蹦乱跳、大摇大摆、点头哈腰”这几个词语时,教师就可以说:“看我表演,根据老师的动作和表情,你能猜出老师演的是哪个词吗?”教师做了两个动作让学生猜。学生猜着之后,又让同桌用相互表演相互猜的方式学习其余词语,学生兴致很高。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把表演和词语的意思联系在一起。
在情趣生动的游戏中,抓住了学生喜欢展示、乐于表现的特点,把语言文字和表演结合起来,把一个个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生活场面。这样,进入学生视野的再也不是一个人孤立静止的语言符号,而是一幅幅生动的表情。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为正确运用词语做了铺垫,更让学生享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三、串词成句,让词语“厚”起来
词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运用,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更重要的目标是指向“言语表现”,缺乏表现力度的词语是没有生命力的僵死符号。因此,教学词语,要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运用的情景,最大限度地让词语增值。让学生大脑中的消极词汇转化为“积极词汇”,这样的词语教学才是有效的。
如教学《詹天佑》的第二课时,可首先设计这样一道较为容易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在“课文叙述的是( )的詹天佑”一句中填上恰当的词语,把这句话说得具体些。学生联系课文,从不同角度运用“一丝不苟、不怕困难、不怕嘲笑、杰出、爱国、身先士卒、勇于创新”等词语练习说话。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那几个句子有机地连接成一段话。这项练习既训练了学生选词用词的能力,也训练了学生排列组合词语的能力,通过这一练习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词语的掌握程度。
这一教学片段,把词语置于一定的文本情节中,借助词语进行说话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记忆、理解词语,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大意。这样,赋予了词语更多的内涵,使词语教学一举两得。
无论是小学低段还是中高段,词语的理解是学生正确理解语言文字和使用语言文字的基础,因此语文必须重视词语教学,让抽象的文字符号鲜活起来。
(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江湾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王其华.让词语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6,(9):57-59.
[2]张祖庆.沉入词语的“四度空间”——中高年级词语教学新思维[J].福建教育,2006,(5):34 -35.
【关键词】词语教学 小学语文 语言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联系生活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然而,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词语教学模式仍是:老师带领学生认读之后,挑几个让学生谈谈对词语的初步理解,然后就进入到课文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显得很被动,缺乏主动参与,还割裂了生字词与文本之间有机的内在联系,词语的意义、意味、意蕴,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挖掘,这样的词语教学,显得呆滞而毫无生命活力。怎样让沉寂的词语鲜活起来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寻找规律,让词语“活”起来
词语教学不是简单地告诉,而是一个理解、积累和运用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理解和积累是前提,表达和运用是最终目的。要想让学生灵活的表达和运用,在词语的理解和积累上就要下上一定的工夫。词语教学不能凭借枯燥地讲解,刻板地记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到词语的规律,把词语巧妙地进行归类。
如对词语“改变”的教学,此词意思理解不难,但生活中对含有“改”的词语使用频率较高,所以我们可以对常用的含“改”的词语进行归类整理。
用“改”组成合适的词填入下面的括号中:
( )仓库 ( )技术 ( )作风
( )机器 ( )缺点 ( )品种
类似的运用近义词比较、异词比较的方式学习词语,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在归类中,有了更多的词语积累,使词语“活”了起来。
二、演演说说,让词语“动”起来
词语教学应该让学生进入词语所描绘的情境中,词语才能焕发出清冽的吸引力、感染力,召唤着学生去捕捉词语的丰富内涵。要活化词语,让词语在学生的意识里活蹦乱跳起来,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尽可能地采用适合学生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词语教学让学生了解到的不仅仅是词语的意义,还应该包括感受词语丰富的形象、色彩、情感、趣味等。
在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七》的日积月累中“健步如飞、活蹦乱跳、大摇大摆、点头哈腰”这几个词语时,教师就可以说:“看我表演,根据老师的动作和表情,你能猜出老师演的是哪个词吗?”教师做了两个动作让学生猜。学生猜着之后,又让同桌用相互表演相互猜的方式学习其余词语,学生兴致很高。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把表演和词语的意思联系在一起。
在情趣生动的游戏中,抓住了学生喜欢展示、乐于表现的特点,把语言文字和表演结合起来,把一个个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生活场面。这样,进入学生视野的再也不是一个人孤立静止的语言符号,而是一幅幅生动的表情。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为正确运用词语做了铺垫,更让学生享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三、串词成句,让词语“厚”起来
词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运用,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更重要的目标是指向“言语表现”,缺乏表现力度的词语是没有生命力的僵死符号。因此,教学词语,要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运用的情景,最大限度地让词语增值。让学生大脑中的消极词汇转化为“积极词汇”,这样的词语教学才是有效的。
如教学《詹天佑》的第二课时,可首先设计这样一道较为容易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在“课文叙述的是( )的詹天佑”一句中填上恰当的词语,把这句话说得具体些。学生联系课文,从不同角度运用“一丝不苟、不怕困难、不怕嘲笑、杰出、爱国、身先士卒、勇于创新”等词语练习说话。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那几个句子有机地连接成一段话。这项练习既训练了学生选词用词的能力,也训练了学生排列组合词语的能力,通过这一练习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词语的掌握程度。
这一教学片段,把词语置于一定的文本情节中,借助词语进行说话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记忆、理解词语,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大意。这样,赋予了词语更多的内涵,使词语教学一举两得。
无论是小学低段还是中高段,词语的理解是学生正确理解语言文字和使用语言文字的基础,因此语文必须重视词语教学,让抽象的文字符号鲜活起来。
(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江湾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王其华.让词语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6,(9):57-59.
[2]张祖庆.沉入词语的“四度空间”——中高年级词语教学新思维[J].福建教育,2006,(5):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