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初,惠普董事会召开会议,决定请走CEO菲奥莉娜(Carly Fiorina),就此,一代女明星CEO的职业巅峰被强行画上了不太体面的句号,堪称菲奥莉娜的“不幸”。
然而,“不幸”之人也有“幸运”之时。
离开惠普之后,菲奥莉娜一直觉得有话要说,再加上各大书商的追捧,她决定将自己在惠普的经历写出来,这就是即将面世的新书《艰难抉择》(Tough Choices)。
菲奥莉娜的书不缺卖点,因为她本人的故事就足够吸引人,在惠普更是亲历了外人想知道,但无从了解的诸多细节。如今,菲奥莉娜将在惠普这7年的起起落落,7年间的大大小小决策,7年间与董事会的恩恩怨怨,都将汇集在她这本《艰难抉择》中,成为闪亮的卖点。
但现在所有这些卖点,包括书商安排的所有推广,都远远抵不上惠普当前的“电话门丑闻”给新书带来的推广效应,这也算是菲奥莉娜一年多前的“不幸”换来的“幸运”。
2006年8月底,就在《艰难抉择》上市前夕,惠普暴发电话门丑闻。原来,接替菲奥莉娜的董事会女主席邓恩为查出是哪位董事对外泄漏了会议细节,私下聘请了侦探公司,侦探公司用“假冒”董事的办法,窃取了董事会的电话记录。2006年9月整整一个月,电话门丑闻闹得沸沸扬扬,再加上好几家大媒体都有记者牵涉其中,丑闻进展几乎每天都能成为新闻头条(关于惠普丑闻案,请参阅本刊本期专题《惠普丑闻》)。
原来,在菲奥莉娜时期,惠普的董事会泄密之事情就已经发生过,还没等菲奥莉娜查出来是谁,她本人已经被董事会突然革职。
这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菲奥莉娜又如何看待当前的丑闻?记者们纷纷前去采访菲奥莉娜,但她一直保持沉默,因为此时无声胜有声,因为:欲知详情如何,请看《艰难抉择》。
《新闻周刊》:菲奥莉娜对惠普丑闻案的沉默一半源于为新书无声胜有声地推广,另一方面也因为丑闻案至今仍在暴风骤雨之中,不宜妄加评论。
《竞争力》:惠普之丑源于董事会不和,空降而又大手笔并购的菲奥莉娜可能既是董事会不和的加剧者,又是董事会不和的牺牲者。
然而,“不幸”之人也有“幸运”之时。
离开惠普之后,菲奥莉娜一直觉得有话要说,再加上各大书商的追捧,她决定将自己在惠普的经历写出来,这就是即将面世的新书《艰难抉择》(Tough Choices)。
菲奥莉娜的书不缺卖点,因为她本人的故事就足够吸引人,在惠普更是亲历了外人想知道,但无从了解的诸多细节。如今,菲奥莉娜将在惠普这7年的起起落落,7年间的大大小小决策,7年间与董事会的恩恩怨怨,都将汇集在她这本《艰难抉择》中,成为闪亮的卖点。
但现在所有这些卖点,包括书商安排的所有推广,都远远抵不上惠普当前的“电话门丑闻”给新书带来的推广效应,这也算是菲奥莉娜一年多前的“不幸”换来的“幸运”。
2006年8月底,就在《艰难抉择》上市前夕,惠普暴发电话门丑闻。原来,接替菲奥莉娜的董事会女主席邓恩为查出是哪位董事对外泄漏了会议细节,私下聘请了侦探公司,侦探公司用“假冒”董事的办法,窃取了董事会的电话记录。2006年9月整整一个月,电话门丑闻闹得沸沸扬扬,再加上好几家大媒体都有记者牵涉其中,丑闻进展几乎每天都能成为新闻头条(关于惠普丑闻案,请参阅本刊本期专题《惠普丑闻》)。
原来,在菲奥莉娜时期,惠普的董事会泄密之事情就已经发生过,还没等菲奥莉娜查出来是谁,她本人已经被董事会突然革职。
这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菲奥莉娜又如何看待当前的丑闻?记者们纷纷前去采访菲奥莉娜,但她一直保持沉默,因为此时无声胜有声,因为:欲知详情如何,请看《艰难抉择》。
《新闻周刊》:菲奥莉娜对惠普丑闻案的沉默一半源于为新书无声胜有声地推广,另一方面也因为丑闻案至今仍在暴风骤雨之中,不宜妄加评论。
《竞争力》:惠普之丑源于董事会不和,空降而又大手笔并购的菲奥莉娜可能既是董事会不和的加剧者,又是董事会不和的牺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