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不少教师、学生却对它深表头痛。当前小语作业设计目标不明确、形式单调、内容应用度不足。针对这一问题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应立足文本,紧扣亮点;积累语言,实践运用;学科整合,适当拓展,从而让作业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关键词】 作业设计 策略 立足文本 实践运用 学科整合
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与作业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教师而言它就像一把尺子,既可以反映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又可以衡量某种教学方法使用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而言,适时适量适度的作业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但当前不少教师、学生都对作业感到头痛。如何使语文作业走出反复操练的泥沼,让它扬学生的个性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对语文作业设计的一些尝试: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之问题篇:
(一)作业设计的目标不明确
不少老师的作业往往是信手拈来,东拉西扯,一会儿想练这个就练这个,一会儿想练那个就练那个,各知识点、重难点和有关技能的训练相对零散。
(二)作业设计的形式单调
机械重复作业多,缺乏思维参与是造成作业设计形式单调的主要原因,也令不少学生对作业盲目,提不起兴趣。
传统的作业功能被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丢弃了作业应为学生培养多种能力的发展性功能。曾经就耳闻一位老师这样教导他的学生:"这些成语的意思抄上15遍,自然而然就记得了。"难道真的是"抄书百遍,其义自见"吗?那些因为一个错别字就被罚抄几百遍的学生,我想除了原本浓厚的学习兴趣逐渐被重复徒劳的作业打磨得无影无踪外,再无任何思维的启发。
(三)作业设计的内容应用不足
许多语文教师布置作业是大多着眼于巩固学过的知识,因此,要求学生大量抄写生字新词,进行形近字比较组词,以及重复练习课文后面的练习题,甚至让学生买大量的教学辅助材料,然后让学生完成相关的题目。而要求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得以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则相对较少。
同时,书面作业多,口头、动手操作作业极少。不少教师习惯于让学生书面完成作业,因为书面作业便于教师家长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也易于家长配合教师的教学。不敢也不懂得设计相应的动手操作的作业,长此下去学生的探究能力得不到可持续发展。
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之策略篇:
(一)立足文本,紧扣亮点
小学语文课文篇篇文质兼美,写作点突显,适合小学生阅读,也适合小学生从读到写进行训练。因此,教学中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个主要资源,立足文本,依据每篇课文中的训练点进行指导,力求在读与写中有所突破。
如小学上册的第一课《山中访友》,文中语言优美,作者与山中的景物如朋友般招呼是一个极好的写作类作业训练点,我们可以设计以下作业:"’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我会写:你好, ! !你好, ! !你好, ! !"
又如第六课季羡林的《怀念母亲》一文,其中人物心情描写很是经典:"我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沉静地时候,活动起来……"我们可以抓住这一训练点设计:用上文中一些描写心情的词,写一写自己怀念某个亲人、某种事物、某次游玩等的心情故事。
(二)积累语言,实践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这充分说明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理解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让所积累的知识"英雄有用武之地"。
如在课文学习阶段之后,学生也积累了不少优美词句,我们可以设计以下作业:阅读了小学上册全册课文,我们领略到山雨的 ,索溪峪的 ,林海的 ;品味到少年闰土的 ,中年鲁迅的,詹天佑的;似乎看到了最后一头战象面对昔日战斗场面的,成群海鸥盘旋在老人遗像前的。
又如学生积累了不少古诗词后,我们可以设计以下作业提高他们的运用水平:身边异乡的刘芳,夜间听到了熟悉的家乡小调,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 , "或当看到不少同学在食堂里将白花花的米饭倒掉时,你会惋惜地用唐代诗人李绅的诗句" , "来劝诫他们爱惜粮食。
(三)学科整合,适当拓展
小学各门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门学科的学习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启发。根据这一点,设计一些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实践作业,学生很感兴趣。
如学习了第五课《詹天佑》后,引导学生画开凿八达岭与居庸关的示意图,画完后进行适当的拓展:画出学校到自己家的示意图,并与同学互相评议。
又如学习了第二课《山雨》后,设计以下作业:"读了课文后,你对这一场山雨一定有了新的想法,用自己的想象和感悟,加上合适的词语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这是一场( )的雨;这是一支( )的歌;这是一幅( )的画;这是一首( )的诗。"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设计的语文作业时可以把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果我们能在语文作业设计这个天地里多动脑筋,相信作业不再只是单调枯燥的文本,而是一个充满乐趣的大舞台。它富有色彩,充满情趣。它作为一种工具,激发学生多发面的感官体验,在轻松愉悦的体验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积累许多愉快和幸福的经历。愿我们能放飞自己想象的翅膀,努力去设计优秀、实用的作业,为我们的教学,也为学生的成长开辟一条通往文学殿堂的大道。
【关键词】 作业设计 策略 立足文本 实践运用 学科整合
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与作业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教师而言它就像一把尺子,既可以反映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又可以衡量某种教学方法使用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而言,适时适量适度的作业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但当前不少教师、学生都对作业感到头痛。如何使语文作业走出反复操练的泥沼,让它扬学生的个性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对语文作业设计的一些尝试: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之问题篇:
(一)作业设计的目标不明确
不少老师的作业往往是信手拈来,东拉西扯,一会儿想练这个就练这个,一会儿想练那个就练那个,各知识点、重难点和有关技能的训练相对零散。
(二)作业设计的形式单调
机械重复作业多,缺乏思维参与是造成作业设计形式单调的主要原因,也令不少学生对作业盲目,提不起兴趣。
传统的作业功能被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丢弃了作业应为学生培养多种能力的发展性功能。曾经就耳闻一位老师这样教导他的学生:"这些成语的意思抄上15遍,自然而然就记得了。"难道真的是"抄书百遍,其义自见"吗?那些因为一个错别字就被罚抄几百遍的学生,我想除了原本浓厚的学习兴趣逐渐被重复徒劳的作业打磨得无影无踪外,再无任何思维的启发。
(三)作业设计的内容应用不足
许多语文教师布置作业是大多着眼于巩固学过的知识,因此,要求学生大量抄写生字新词,进行形近字比较组词,以及重复练习课文后面的练习题,甚至让学生买大量的教学辅助材料,然后让学生完成相关的题目。而要求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得以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则相对较少。
同时,书面作业多,口头、动手操作作业极少。不少教师习惯于让学生书面完成作业,因为书面作业便于教师家长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也易于家长配合教师的教学。不敢也不懂得设计相应的动手操作的作业,长此下去学生的探究能力得不到可持续发展。
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之策略篇:
(一)立足文本,紧扣亮点
小学语文课文篇篇文质兼美,写作点突显,适合小学生阅读,也适合小学生从读到写进行训练。因此,教学中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个主要资源,立足文本,依据每篇课文中的训练点进行指导,力求在读与写中有所突破。
如小学上册的第一课《山中访友》,文中语言优美,作者与山中的景物如朋友般招呼是一个极好的写作类作业训练点,我们可以设计以下作业:"’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我会写:你好, ! !你好, ! !你好, ! !"
又如第六课季羡林的《怀念母亲》一文,其中人物心情描写很是经典:"我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沉静地时候,活动起来……"我们可以抓住这一训练点设计:用上文中一些描写心情的词,写一写自己怀念某个亲人、某种事物、某次游玩等的心情故事。
(二)积累语言,实践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这充分说明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理解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让所积累的知识"英雄有用武之地"。
如在课文学习阶段之后,学生也积累了不少优美词句,我们可以设计以下作业:阅读了小学上册全册课文,我们领略到山雨的 ,索溪峪的 ,林海的 ;品味到少年闰土的 ,中年鲁迅的,詹天佑的;似乎看到了最后一头战象面对昔日战斗场面的,成群海鸥盘旋在老人遗像前的。
又如学生积累了不少古诗词后,我们可以设计以下作业提高他们的运用水平:身边异乡的刘芳,夜间听到了熟悉的家乡小调,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 , "或当看到不少同学在食堂里将白花花的米饭倒掉时,你会惋惜地用唐代诗人李绅的诗句" , "来劝诫他们爱惜粮食。
(三)学科整合,适当拓展
小学各门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门学科的学习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启发。根据这一点,设计一些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实践作业,学生很感兴趣。
如学习了第五课《詹天佑》后,引导学生画开凿八达岭与居庸关的示意图,画完后进行适当的拓展:画出学校到自己家的示意图,并与同学互相评议。
又如学习了第二课《山雨》后,设计以下作业:"读了课文后,你对这一场山雨一定有了新的想法,用自己的想象和感悟,加上合适的词语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这是一场( )的雨;这是一支( )的歌;这是一幅( )的画;这是一首( )的诗。"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设计的语文作业时可以把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果我们能在语文作业设计这个天地里多动脑筋,相信作业不再只是单调枯燥的文本,而是一个充满乐趣的大舞台。它富有色彩,充满情趣。它作为一种工具,激发学生多发面的感官体验,在轻松愉悦的体验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积累许多愉快和幸福的经历。愿我们能放飞自己想象的翅膀,努力去设计优秀、实用的作业,为我们的教学,也为学生的成长开辟一条通往文学殿堂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