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血压病人常有眩晕感,眩晕发作时还感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气短、视力模糊或暂时性失明等,并常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出汗、口干、皮肤潮红或面色苍白、心动过速、手足颤抖等。若治疗不及时,常会出现高血压危象。高血压眩晕属中医肝阳上亢范畴,当以平肝潜阳为治。现介绍药粥疗法治疗高血压眩晕五则,供读者选用。
一、羚羊角粥
羚羊角3克,大米100克。将羚羊角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水煎20~30分钟,加大米煮为稀粥即成,或将羚羊角1克研为细末,调入粥中服食,每日1剂,连续2~3天。可息肝风,清肝明目。
羚羊角,性味咸、寒,入肝、心经,《本草纲目》言其“平肝舒筋,定风安魂”,有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之功,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头痛、烦燥易怒,肝火炽盛所致的头痛、谵语、燥狂等症,为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要药。
二、钩藤粥
钩藤10克,大米100克。将钩藤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即成,每日1剂,连续2~3天。可清热平肝,息风止痉。
钩藤,又名双钩、薄钩藤、嫩钩藤,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平肝解郁类中药。钩藤性味甘、微寒,入肝、心包经,有息风止痉、清热平肝之功,常用于惊痫抽搐等。其不仅善于息肝风,而且又能清肝火、平肝阳、疏肝郁,对于肝郁气滞,或肝经有热、胁肋疼痛、头涨头痛、目赤肿痛,头目眩晕等也卓有效验。《本草纲目》言“钩藤,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运,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息,则诸证自除”。药理研究表明,钩藤有降压、镇静、抗癫痫和抑制腓肠肌痉挛的作用。
三、山羊角粥
山羊角10克,大米100克。将山羊角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水煎20~30分钟,加大米煮为稀粥即成,或将山羊角3克研为细末,调入粥中服食,每日1剂,连续2~3天。可平肝息风,清肝明目。
山羊角,又名青羊角,性味咸、寒,入肝、心经,有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之功。本品与羚羊角相似,但力量逊之,因羚羊角价格昂贵难以取得,故临床多以山羊角代替。临床观察发现,山羊角治疗传染病发热及脑出血,羚羊角粉与山羊角浓缩片无明显差异。
四、珍珠母粥
珍珠母30克,大米100克。将珍珠母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即成,每日1剂,连续2~3天。可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珍珠母,又名真珠母、珠母,性味咸、寒,入肝、心经,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之功,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头痛、烦燥易怒、目赤肿痛、视物昏花等。《饮片新参》言其“平肝潜阳,安神魂,定惊痫,消热痞、眼翳”。珍珠母与石决明均为动物贝壳,常配伍应用,但石决明潜阳清肝力强,兼退虚热,珍珠母兼镇静安神。
五、石决明粥
石决明30克,大米100克。将石决明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即成,每日1剂,连续2~3天。可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石决明,又名生石决、煅石决,性味咸、寒,入肝经,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之功,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头痛,烦燥易怒,目赤肿痛,视物昏花等,为治肝火目赤要药,故有“决明”之称。
一、羚羊角粥
羚羊角3克,大米100克。将羚羊角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水煎20~30分钟,加大米煮为稀粥即成,或将羚羊角1克研为细末,调入粥中服食,每日1剂,连续2~3天。可息肝风,清肝明目。
羚羊角,性味咸、寒,入肝、心经,《本草纲目》言其“平肝舒筋,定风安魂”,有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之功,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头痛、烦燥易怒,肝火炽盛所致的头痛、谵语、燥狂等症,为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要药。
二、钩藤粥
钩藤10克,大米100克。将钩藤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即成,每日1剂,连续2~3天。可清热平肝,息风止痉。
钩藤,又名双钩、薄钩藤、嫩钩藤,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平肝解郁类中药。钩藤性味甘、微寒,入肝、心包经,有息风止痉、清热平肝之功,常用于惊痫抽搐等。其不仅善于息肝风,而且又能清肝火、平肝阳、疏肝郁,对于肝郁气滞,或肝经有热、胁肋疼痛、头涨头痛、目赤肿痛,头目眩晕等也卓有效验。《本草纲目》言“钩藤,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运,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息,则诸证自除”。药理研究表明,钩藤有降压、镇静、抗癫痫和抑制腓肠肌痉挛的作用。
三、山羊角粥
山羊角10克,大米100克。将山羊角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水煎20~30分钟,加大米煮为稀粥即成,或将山羊角3克研为细末,调入粥中服食,每日1剂,连续2~3天。可平肝息风,清肝明目。
山羊角,又名青羊角,性味咸、寒,入肝、心经,有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之功。本品与羚羊角相似,但力量逊之,因羚羊角价格昂贵难以取得,故临床多以山羊角代替。临床观察发现,山羊角治疗传染病发热及脑出血,羚羊角粉与山羊角浓缩片无明显差异。
四、珍珠母粥
珍珠母30克,大米100克。将珍珠母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即成,每日1剂,连续2~3天。可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珍珠母,又名真珠母、珠母,性味咸、寒,入肝、心经,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之功,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头痛、烦燥易怒、目赤肿痛、视物昏花等。《饮片新参》言其“平肝潜阳,安神魂,定惊痫,消热痞、眼翳”。珍珠母与石决明均为动物贝壳,常配伍应用,但石决明潜阳清肝力强,兼退虚热,珍珠母兼镇静安神。
五、石决明粥
石决明30克,大米100克。将石决明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即成,每日1剂,连续2~3天。可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石决明,又名生石决、煅石决,性味咸、寒,入肝经,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之功,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头痛,烦燥易怒,目赤肿痛,视物昏花等,为治肝火目赤要药,故有“决明”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