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过程就是学生感知、内化进而发展的过程,教育的过程具有教师的预设和学生的生成双重属性。“预设”是基础,它突出的是教育过程的计划性、预期性和规范性。而“生成”则依赖于“预设”。在生成性的活动中,教师面对着“具有三分之一确定性和三分之二不确定性的学生”,面对动态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活动过程,不仅需要有充足的知识准备,更需要在与学生互动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多种策略,以生成更多更丰富的学习材料,达到更优的学习效果。
生成来自于学习动机
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而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动机中最重要和最重点的部分,老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自动地去学习和发现问题。
培智的职技教学有着自身特殊性,即学习和操作于一体,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正是借助这种优势,早期的动机激发及兴趣培养相对比较容易一些。例如:在制作西点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精美的图片或实物的形式,从感官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操作流程可以通过图片式流程或示范操作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在此过程中,利用动手参与的形式吸引他们的眼球,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轻松愉快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保持这种有效的动机,教师还可以将技能的学习和基本操作结合起来。比如训练黄瓜切片,训练萝卜做丸子或土豆切丁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学习的动机也比较明确,自然学习过程中的有效生成也比较好。
学生在积极情绪的带动下能带来更多的有效生成。在学习过程中,要无时无刻地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当然,不同的学生的成功的标准是不同的,基础好的同学成功的标准高一些,学习能力不是太好的学生成功的标准制定的低一些,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次教学过程中都能享有成功的体验。聪明的学生享有最快完成、最创意完成老师下达任务的体验,是他们不断上进,不断产生奇思秒想的成功体验,而中等学生则享受“你虽然慢了一点,但你做的很扎实”的成功体验,而差生则享受“你比以前进步多了的”的成功体验。在成功体验的基础上,学生会获得更多的学习成果。
生成来自于团队协助
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培智学生眼中,土豆是用来做菜的,顶多是薯条土豆泥等。其实它的实际功用还很多,比如用土豆制作了翡翠金丝饼(土豆馅饼),刚开始展示成品时,学生都不会相信土豆能做出这样的美食。在好奇心的吸引下,他们的学习兴趣十分高涨,同时对他们的思维也产生很大的影响,让他们明白,很多事情只要去做,没有做不到,培养他们初步的生成意识。除了用土豆做翡翠金丝饼外,还用土豆做了冰晶土豆糕,这让学生感到更加的新奇,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想想还能做什么?学生经过生成说出了可以做派,还可以做丸子……在老师的激励引导下,学生决定在课外实践,验证自己的设想,使这节课生成更多的学习内容。
合作精神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这对于弱势群体的培智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如果培智学生具备善于合作的积极情感,就能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在职技课堂中提倡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就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各抒己见、驰骋想象、大胆提问的交际合作氛围,提供一个利于学生相互补充、相互合作的发展空间。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都有自己的操作方法,而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合在一起又能产生新的观点和见解,从而产生1 1=2或大于2的效应,在职技领域的实际运用是最明显的。邵瑞珍教授认为:“合作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能使能力差的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改进学习方法;合作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形成和谐的教育气氛;在解决新的复杂问题时,学生间的合作显然要胜于个人的努力。”在实际教学中也得到了验证,比如让学生制作一份简易快餐,以小组为单位的制作效果往往要好于个人制作的效果。也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和操作能力,根据操作难度进行任务分配,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整个过程,避免学生出现不必要的畏难情绪。这时教师要作适当的引导,以排除一些不利的因素。
合作是一种学习方法,一种生活能力,更是一种发展的途径。其实,在合作过程中就是一个被肯定和肯定别人的过程,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生成来自于尝试教育
知识来源于实践,对于职技学科来讲尤为贴切。要有更多的生成,必须付之于更多的实践。有些人制作美食的能力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通过耳闻目染。教师在平时要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进行不断的实践,在实践中生成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当然,在实践的内容上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好效果,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素材,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同时,教给学生基本的实践方法,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实践的积极性。
职技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更多的生成,达到更好地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特殊教育学校)
生成来自于学习动机
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而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动机中最重要和最重点的部分,老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自动地去学习和发现问题。
培智的职技教学有着自身特殊性,即学习和操作于一体,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正是借助这种优势,早期的动机激发及兴趣培养相对比较容易一些。例如:在制作西点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精美的图片或实物的形式,从感官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操作流程可以通过图片式流程或示范操作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在此过程中,利用动手参与的形式吸引他们的眼球,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轻松愉快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保持这种有效的动机,教师还可以将技能的学习和基本操作结合起来。比如训练黄瓜切片,训练萝卜做丸子或土豆切丁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学习的动机也比较明确,自然学习过程中的有效生成也比较好。
学生在积极情绪的带动下能带来更多的有效生成。在学习过程中,要无时无刻地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当然,不同的学生的成功的标准是不同的,基础好的同学成功的标准高一些,学习能力不是太好的学生成功的标准制定的低一些,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次教学过程中都能享有成功的体验。聪明的学生享有最快完成、最创意完成老师下达任务的体验,是他们不断上进,不断产生奇思秒想的成功体验,而中等学生则享受“你虽然慢了一点,但你做的很扎实”的成功体验,而差生则享受“你比以前进步多了的”的成功体验。在成功体验的基础上,学生会获得更多的学习成果。
生成来自于团队协助
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培智学生眼中,土豆是用来做菜的,顶多是薯条土豆泥等。其实它的实际功用还很多,比如用土豆制作了翡翠金丝饼(土豆馅饼),刚开始展示成品时,学生都不会相信土豆能做出这样的美食。在好奇心的吸引下,他们的学习兴趣十分高涨,同时对他们的思维也产生很大的影响,让他们明白,很多事情只要去做,没有做不到,培养他们初步的生成意识。除了用土豆做翡翠金丝饼外,还用土豆做了冰晶土豆糕,这让学生感到更加的新奇,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想想还能做什么?学生经过生成说出了可以做派,还可以做丸子……在老师的激励引导下,学生决定在课外实践,验证自己的设想,使这节课生成更多的学习内容。
合作精神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这对于弱势群体的培智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如果培智学生具备善于合作的积极情感,就能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在职技课堂中提倡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就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各抒己见、驰骋想象、大胆提问的交际合作氛围,提供一个利于学生相互补充、相互合作的发展空间。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都有自己的操作方法,而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合在一起又能产生新的观点和见解,从而产生1 1=2或大于2的效应,在职技领域的实际运用是最明显的。邵瑞珍教授认为:“合作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能使能力差的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改进学习方法;合作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形成和谐的教育气氛;在解决新的复杂问题时,学生间的合作显然要胜于个人的努力。”在实际教学中也得到了验证,比如让学生制作一份简易快餐,以小组为单位的制作效果往往要好于个人制作的效果。也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和操作能力,根据操作难度进行任务分配,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整个过程,避免学生出现不必要的畏难情绪。这时教师要作适当的引导,以排除一些不利的因素。
合作是一种学习方法,一种生活能力,更是一种发展的途径。其实,在合作过程中就是一个被肯定和肯定别人的过程,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生成来自于尝试教育
知识来源于实践,对于职技学科来讲尤为贴切。要有更多的生成,必须付之于更多的实践。有些人制作美食的能力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通过耳闻目染。教师在平时要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进行不断的实践,在实践中生成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当然,在实践的内容上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好效果,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素材,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同时,教给学生基本的实践方法,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实践的积极性。
职技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更多的生成,达到更好地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