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数学来讲,什么样的学生最喜欢学习数学?什么样的学生数学学得好?当然是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是趣味数学的出发点。实践中趣味数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创设精彩有趣的情境,会让学生在数学体验中获得发展,让课堂闪烁创造的火花,一部好的电影,精彩别致的开头能让人产生往下看的强烈欲望;一首好歌,前奏一响;就可拨动听众心灵中的琴弦,“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堂教学亦然,引人人胜的情境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建立知识点的前后联系。
学习兴趣是诸多非智力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核心问题。实践告诉我们,它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直接关系。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事物,并参与该种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有一个产生、发展和巩固的过程。由于教学内容抽象、形式枯燥、逻辑推理严谨,使普通中学的好多学生感到乏味、厌倦,甚至有的一进学校就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习数学兴趣的体会。
现在普通中学学生的程度,生活经历和知识掌握都各不相同。课堂学习活动的兴趣,应是每个学生兴趣的总和。要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首先要重视序言课的设计,知识面宽一点、浅一点,抓住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结合点,从而产生吸引力,激发众多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讲授比例线段时,我先讲了一则故事:公安人员在侦破案件时,发现在现场有作案人留下的脚印,公安人员立即取下脚印,并根据脚印推算出作案人员的身高,作为侦破案件的科学依据。那么是怎样算出来的呢?原来有这样一个比例关系:脚印长:身高=1:7,学生一下就被吸引住了,颇有兴致的量脚印算身高,也有学生从自己的身高推算自己鞋子的尺码来验证。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比例线段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教法要多样,改变教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的被动局面。固定一种形式容易使学生听课注意力不能持久,产生单调、厌倦的感觉。围绕中心,读一读,议一议,自学讨论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在讲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后,我让学生自解、互议、互评,不仅要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对别人的不同看法要摆事实,找依据,在比较中取长补短。这种多向信息交流,有利于灵活运用知识,激发学习上的探索和进取心。
数学的思维方法比较抽象,普通中学的学生解题时模仿老师的多,因而指导学生掌握数学方法、技巧,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去解决实际问题,从中让他们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也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我在讲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今天是星期一,从今天算起第50天是星期几?学生的思维一下凝滞住了,我接着在关键处诱发了一下:一个星期有七天,50天有多少个七天,还余几天?茅塞顿开:求余数,所以50除以7的余数就是1.学生情不自禁的说:仍是星期一!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平面几何里黄金分割这一节,学生对它的背景了解甚少,我给学生指出这不是数学游戏,而是科学的结晶,自古到今为什么这样受人重视,发动学生去问、去找。从0.618在人体结构美中的价值、到大自然中植物叶序现象,如向日葵花序中小花的排列,其顺时针方向的螺旋数与逆时针方向的螺旋数之比大约为0.618;从人体最佳室温23摄氏度到华罗庚的优选方法;直到最近由我国科学家发现人思维活动的心脑最佳频率耦合系数也含有0.618,应有尽有,不仅大开眼界,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趣味聚增。
学生的思维活动要靠问题来激发,没有问题就没有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学过程中,总是不断设问,不断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教学中留下悬念,会引起思索,产生刺激,调动学习情绪。如在勾股定理这一节,留下两个问题:(1)若a,b,c构成勾股数,那么a,b,c是多少呢?当场有不少学生脱口而出:3,4,5. 我进一步指出:3,4,5是构成勾股数,但勾股数是不是一定为3,4,5呢?(2)给你一个正整数a(a>0),你能不能写出另外两个整数,使其构成勾股数呢?
课后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最终统一了认识,送来了答案。
此外,数学用语准确、简练、生动形象,通过公式则更简明。教师的用语也是激发学习兴趣所不可忽视的,美好的语言,能诱发思考,掀动心绪,振奋精神,切忌啰嗦。
数学兴趣的培养不仅是在课堂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教师也要注意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记得在一次我到学生寝室是时候,很多同学的蚊帐都弄得非常的糟糕,怎么弄的都有,整个寝室看起来十分乱。当时我心里十分恼火,可是我又不知道怎么才能把学生的这些蚊帐整理好。于是我回到宿舍后仔细的琢磨了很久,把自己的蚊帐拿来反复的弄。逐渐我发现这当中也存在着数学问题,顿时我觉得弄这个蚊帐还真是有味道。有什么味道呢?当然既不是臭袜子的味道,也不是臭脚的味道。那到底是什么味道呢?那当然就是数学的味道。当我把蚊帐的前面半边放下来的时候我发现这是一个矩形,此时我就在想这个矩形怎么下手才会漂亮美观呢?如果下黑手当然会不堪入目,幸亏我当时的手还好不算黑也不算白。还过得去,于是我开始下手了,逐渐我在这个矩形中又找到了一个扇形,当我用手沿床边划出一个四分之一圆弧时,我发现这个蚊帐还真是好看。于是第二天我迫不及待的到学生寝室将这个做法亲手传给了我的学生。没想到同学们都很快的掌握了。我心里很是高兴。
总而言之,“兴趣”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它在较为抽象的数学教学中作用尤为重要。为此,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
(作者单位:四川省会理县第二中学)
学习兴趣是诸多非智力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核心问题。实践告诉我们,它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直接关系。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事物,并参与该种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有一个产生、发展和巩固的过程。由于教学内容抽象、形式枯燥、逻辑推理严谨,使普通中学的好多学生感到乏味、厌倦,甚至有的一进学校就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习数学兴趣的体会。
现在普通中学学生的程度,生活经历和知识掌握都各不相同。课堂学习活动的兴趣,应是每个学生兴趣的总和。要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首先要重视序言课的设计,知识面宽一点、浅一点,抓住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结合点,从而产生吸引力,激发众多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讲授比例线段时,我先讲了一则故事:公安人员在侦破案件时,发现在现场有作案人留下的脚印,公安人员立即取下脚印,并根据脚印推算出作案人员的身高,作为侦破案件的科学依据。那么是怎样算出来的呢?原来有这样一个比例关系:脚印长:身高=1:7,学生一下就被吸引住了,颇有兴致的量脚印算身高,也有学生从自己的身高推算自己鞋子的尺码来验证。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比例线段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教法要多样,改变教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的被动局面。固定一种形式容易使学生听课注意力不能持久,产生单调、厌倦的感觉。围绕中心,读一读,议一议,自学讨论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在讲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后,我让学生自解、互议、互评,不仅要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对别人的不同看法要摆事实,找依据,在比较中取长补短。这种多向信息交流,有利于灵活运用知识,激发学习上的探索和进取心。
数学的思维方法比较抽象,普通中学的学生解题时模仿老师的多,因而指导学生掌握数学方法、技巧,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去解决实际问题,从中让他们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也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我在讲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今天是星期一,从今天算起第50天是星期几?学生的思维一下凝滞住了,我接着在关键处诱发了一下:一个星期有七天,50天有多少个七天,还余几天?茅塞顿开:求余数,所以50除以7的余数就是1.学生情不自禁的说:仍是星期一!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平面几何里黄金分割这一节,学生对它的背景了解甚少,我给学生指出这不是数学游戏,而是科学的结晶,自古到今为什么这样受人重视,发动学生去问、去找。从0.618在人体结构美中的价值、到大自然中植物叶序现象,如向日葵花序中小花的排列,其顺时针方向的螺旋数与逆时针方向的螺旋数之比大约为0.618;从人体最佳室温23摄氏度到华罗庚的优选方法;直到最近由我国科学家发现人思维活动的心脑最佳频率耦合系数也含有0.618,应有尽有,不仅大开眼界,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趣味聚增。
学生的思维活动要靠问题来激发,没有问题就没有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学过程中,总是不断设问,不断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教学中留下悬念,会引起思索,产生刺激,调动学习情绪。如在勾股定理这一节,留下两个问题:(1)若a,b,c构成勾股数,那么a,b,c是多少呢?当场有不少学生脱口而出:3,4,5. 我进一步指出:3,4,5是构成勾股数,但勾股数是不是一定为3,4,5呢?(2)给你一个正整数a(a>0),你能不能写出另外两个整数,使其构成勾股数呢?
课后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最终统一了认识,送来了答案。
此外,数学用语准确、简练、生动形象,通过公式则更简明。教师的用语也是激发学习兴趣所不可忽视的,美好的语言,能诱发思考,掀动心绪,振奋精神,切忌啰嗦。
数学兴趣的培养不仅是在课堂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教师也要注意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记得在一次我到学生寝室是时候,很多同学的蚊帐都弄得非常的糟糕,怎么弄的都有,整个寝室看起来十分乱。当时我心里十分恼火,可是我又不知道怎么才能把学生的这些蚊帐整理好。于是我回到宿舍后仔细的琢磨了很久,把自己的蚊帐拿来反复的弄。逐渐我发现这当中也存在着数学问题,顿时我觉得弄这个蚊帐还真是有味道。有什么味道呢?当然既不是臭袜子的味道,也不是臭脚的味道。那到底是什么味道呢?那当然就是数学的味道。当我把蚊帐的前面半边放下来的时候我发现这是一个矩形,此时我就在想这个矩形怎么下手才会漂亮美观呢?如果下黑手当然会不堪入目,幸亏我当时的手还好不算黑也不算白。还过得去,于是我开始下手了,逐渐我在这个矩形中又找到了一个扇形,当我用手沿床边划出一个四分之一圆弧时,我发现这个蚊帐还真是好看。于是第二天我迫不及待的到学生寝室将这个做法亲手传给了我的学生。没想到同学们都很快的掌握了。我心里很是高兴。
总而言之,“兴趣”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它在较为抽象的数学教学中作用尤为重要。为此,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
(作者单位:四川省会理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