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恶搞对青少年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jian101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恶搞是我国当前各种社会存在综合作用的产物,并在一定阶段仍将继续流行下去。本文旨在剖析网络恶搞在我国对青少年造成的影响,通过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高校完善思想教育课程的改革、政府部门要继续加强网络监管等手段加以规制。
  [关键词]网络恶搞 青少年 影响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1-0229-01
  一、当今恶搞发展的现状
  恶搞一词源于日本,最初是由日本的游戏界传入台湾,成为台湾BBS网络上一种特殊的文化。这种新文化然后再经由网络传到香港,继而传到我国内地。近年来,网络的普及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恶搞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媒介平台,网络恶搞成为恶搞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如果对形形色色的网络恶搞作品进行分类,则目前主要的网络恶搞方式有:一是恶搞经典节目和文化作品;二是恶搞名人;三是历史人物和影视作品中的知名角色;四是恶搞自己和自己周围的普通人。
  二、恶搞对青少年的影响
  网络“恶搞”作为一种颠覆性的作品,在娱乐人们身心的同时具有非常明显的危害性,尤其是对青少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广大青少年理想和价值观的颠覆
  红色经典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坚持和学习的。然而,恶搞作品恶搞红色经典传播与主流价值观相背离的文化价值取向,对于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青少年来说,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不强大,你给他们灌输什么样的观念,他们就会给你结出什么样的果。将错误的思想和观念利用他们好奇的心理灌输给他们,对社会的危害无疑是巨大和长远的。
  (二)对良知的颠覆
  良知是社会和谐的根基,一个没有良知的社会是可怕的。一些恶搞作品通过愚弄社会良知、讽刺社会道德为乐,在传播中不断动摇着社会的信任。
  (三)“恶搞”全面侵蚀文化产品
  近年来的不少文化作品为增加收视率,无不以恶搞为手段博观众一乐。从《爱情公寓》到《四平青年》,剧中无不充斥着浓浓的恶搞意味。更有不少本应严肃的历史大剧也大打恶搞的算盘,对历史人物来个颠覆性的塑造,还美其名曰是真实解读或另类解读。这类历史大剧的热播,误导了青少年对于正确历史的解读,从而影响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四)“恶搞”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和谐健康的生活环境和氛围,恶搞文化的传播正在污染着青少年成长的环境。恶搞文化所带来的另类时尚、低俗文化,像一种精神鸦片带给青少年以身心的摧残。
  三、建议和对策
  (一)学校要完善思想教育课程的改革,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
  作为广大青少年主要成长环境,学校应当利用一切现有的资源和条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帮助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了解真正的民族精神和社会道德,自觉抵制不良恶搞化的侵袭。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教育广大青少年正确运用网络,在网络上不要制作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背离的作品。
  (二)政府部门要继续加强网络监管,加强对网络恶搞的规制
  我们政府的相关部门要和学校联合起来对网络进行监管,限制有不良影响的恶搞作品在网络上的传播,有效消减网络恶搞的影响。对恶搞作品进行辨别,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网络恶搞作品中符合优秀传统美德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应给与支持,对于违反社会道德又不触犯法律的作品应给予取缔。
  (三)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国家及相关政府部门应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目前的网络监管存在法律漏洞,一些行为缺乏相应的法律监控。网络上有不少的恶搞作品和我们的主流文化相背离,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因为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这部分作品仍在网络中不断扩散开来。完善社会网络监管立法,是整治恶搞作品的有效手段,也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郭玉锦,王欢.网络社会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14.
  [2]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21.
  [3]陈旧.娱乐至死 恶搞成疯[J].新周刊,2006(17).
  [4]王雨辰.现代西方哲学与社会思潮述评[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5]蔡骐.对网络恶搞文化的反思[N].国际新闻界,2007(1).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特性,并在结合国内外对于就业能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评价指标的维度,利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和专家打分法计算各指标的相对权重,从而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就业能力 指标体系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
[摘要]由于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来源的多样性,使得整体素质无法平均,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参差不齐的现象。当前,教育领域乃至整个社会都在不断推广提升民办高校内涵的建设,老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考核、机制的完善;对老师心理素质的调整;对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党政建设的稳固均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 思想政治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
[摘要]“以学生为中心”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1952年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当代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针对《基础化学》这门课程,结合相关专业的学生情况及课程特点,提出了六大改进措施来进行有效组织教学活动。  [关键词]基础化学 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
[摘要]高校实践、实习教学改革,对我国人才培养的塑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才培养是各高校最终的目标,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加强对实践、实习教学的研究与管理,才可以确立实践、实习教学的主要地位。实践教学是实习的基础,只有学生不断地实践,才能让大学生走向社会实习。  [关键词]实习 实践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3-
[摘要]新媒体是应科技、经济的开展而呈现的,是社会开展的必然趋向。这就要求我们辅导员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个人微信、微博等网络载体,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关键词]新媒体 辅导员 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
[摘要]在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下,青年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对这个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引起了全国更广泛的关注。青年农民工是这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他们与这个社会的融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稳定。对于这一群体怎样健康成长,最终实现与这个社会融入的问题,本文将对当前青年农民工社会融入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浅析,并试图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力求为青年农民工开创一条最佳道路,缓解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一些商业化的节目已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一个获取新闻的渠道,而在商业化的侵染下,这些节目不再是仅仅为了人们获取真实的新闻而存在,其商业的价值要远远大于其在新闻上的作用,所以这些节目就把收视率放在了第一位。本篇文章就在探讨是商业化的节目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还是我们正在不自觉地改变着新闻的趋向。  [关键词]新闻 娱乐节目 失实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对当代大学生财富价值观的研究对于及时把握当代社会的财富价值观取向,树立正确的财富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经济中财富价值的良性增长具有典型及现实意义。本文简述了当代大学生财富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负面影响,浅谈了培养大学生健康财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财富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3-0234-01  大学生作为当代
[摘要]随着新时期高校教育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推进,目前,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式的教育转向为大众化的教育,大多数高校都已經实行学分制教育,和之前的高校管理模式相比,当今的模式已经发生重大的变化。上课没有固定的教室,除了上课以外,同学们的时间都是自由安排的。很显然,公寓成了高校学生很重要的一个生活和休息的场所,公寓文化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公寓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人格修复、心理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
[摘要]由于法律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滞后性,在面对社会生活的高速变化性时,难免会出现一些案件在现行法律规定中找不到裁判的依据。但“禁止拒绝裁判”原则要求法官不得以法律没有规定而拒绝裁判,类推适用在法律漏洞补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泥人张“商标纠纷案为例来浅析一下类推适用的漏洞补充功能。  [关键词]法律漏洞 类推适用 泥人张  [中图分类号]D9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