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olan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不仅有利于化学实验的开展、学习环境的改善、实验效果的提高,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多种感官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笔者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大胆尝试选择、组合使用多媒体技术,加强直观教学,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化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4-0-01
  以化学实验教学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一节中,通过多媒体模拟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过程,学生相对轻松地理解了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及相互关系。选修4中的“盐类的水解”,既是这一节的重点,又是这一节的难点。在简要介绍盐的酸碱性相关知识后,笔者首先用实验展示盐溶液显酸碱性的现象,让学生在整体上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然后利用动画分步演示,最后再动画演示微观过程,从而使学生轻松地掌握盐类水解的实质。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难于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易懂,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优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师在化学课上,如果可以合理地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或者计算机等媒体,直观生动的把所要讲的东西展示给学生,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热情,使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的学习。
  2.提高效率,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化学课堂中的使用,不仅减少了教师的板书时间,而且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大信息量的传输,高密度知识的传授,这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中的图片和动画都各有其优势,图片相比单纯的语言而言更加形象和直观,其包含的信息量更加丰富。而动画不仅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听力。不但速度更快、容量更大,效果也更加好,直接加大了课堂的教学容量。在多媒体对学生视觉和听觉双重感官刺激的作用下,学生的注意力更加容易集中,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问题上。这种方法的弊端是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不利于学生理解。而多媒体技术在内容和组织上采用大量色彩鲜明、活泼有趣的图片和动画结合的模式,让化学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的活动。
  二、多媒体技术能重现实验过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规律或结论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但是有些化学实验需要特定的反应条件,或者是污染严重因而无法在课堂上当场演示,如果只凭传统的教学手段(黑板、粉笔、挂图)很难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此时,多媒体技术就大有用武之地了。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或难以观察的实验现象,则可以通过电脑模拟来实现。
  1.多媒体技术能使微观问题宏观化,抽象问题直观化化学的发展正在从宏观研究向微观领域纵深,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微观世界的动态变化却显得无能为力。比如,原子很微小,要让学生搞清原子的结构和核外电子的排布就比较困难,单凭讲述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动态模拟,创设教学情境,诱导学生观察思考,相互讨论,共同探究规律,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化学以研究物质变化为基本内容,很多都是抽象的知识。如以离子为研究对象的离子反应等问题。离子在溶液中的反应观测不到,目前教学中通常采用一些手工绘制的教学挂图辅助讲解,其真实性较差且不能移动。在多媒体教学中常采用flash动画,将一些抽象的问题如电解质的电离问题直观化,借此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将一些本来不太好理解的问题简单化,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人的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多媒体的出现,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其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逐步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很多学校往往都是人满为患,学生无法一一动手做实验。因此,模拟实验变得很实用了,教师可以在多媒体电脑上展现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钢铁的腐蚀原理与防护方法等,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变得容易、有趣。充分展现多媒体教学的魅力,不但可以变枯燥的理论分析为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多媒体技术使实验的条理性和准确性明显提高
  重视实验的考查,特别是重视实验原理的分析、科学实验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的考查是近几年化学高考试卷和理科综合试卷的一大特点。
  三、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一些教师直接从教学网站上下载现成的课件,直接拿到自己的课堂上使用,不进行任何的加工,也没有考虑自己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情况,这就导致所教知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相脱节。
  2.还有一些教师,虽然自己下功夫做了很好的课件,但在上课过程中太依赖于这种上课模式,却忽视了传统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如,整堂课下来黑板不会写任何字,只是自己一直不停的放映幻灯片,这种情况会导致学生不知道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到底在哪儿,因多媒体在放映过程中速度太快,他们无法及时消化本堂课的知识,这样也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幻灯片太过花哨,搭配了太多的动画,声音等,这就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偏移,无法集中精神去消化重点内容。
  四、对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中学化学课堂教育质量的见解
  1.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情况不佳。很多学校虽然有较为完善的设施,但只有极少数的教师可以熟练使用相关的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很多教师,特别是一些老教师对多媒体不甚了解,且不懂如何操作。因此也应加强对多媒体技术使用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素质,以便教师能更好的教学和提高我们的教育水平。
  2.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盲目使用多媒体技术,不懂合理运用。教师在制作和使用课件时,应尽量做到课件画面简洁,内容紧凑连贯有条理,尽量减少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内容。且要注意多媒体使用与传统教学的合理结合,做到主次分明,重难点突出,还应注意课件的放映速度应与学生的接受情况的一致性。
  教师除了要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之外,还应该学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制作出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同时教师应该能够灵活地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原理,去理解多媒体课件中所表现的学科内容。高素质的教师也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丰富的学科教育、教学经验。所为适应多媒体教学,必须培养出具有一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层次的学科教师群体。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医用红外热像仪对不同训练水平人群在游泳前后主要肌肉体表温度变化的探测,探究游泳主要肌群体表温度与训练水平的相关性.采用红外热像技术为游泳运动效果评估提供
【摘 要】 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中学老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获取知识,了解周围的世界,我们要加大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可是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手段的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差等等,所有的这些不足已经深深的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为了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们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我们需要不断的
【摘 要】 生物实验是老师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培养其实践能力,深度进入课堂的有效途径,也是老师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一大法宝,生物实验在初中生物的学习与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生物实验教学品质,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地发挥是摆在初中生物老师积蓄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实践出发,结合自身体会,谈一谈初中教学方法的方法,希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可以吸纳这些意见。  【关键词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响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必须在教学中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变革,特别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为了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应该重视语文阅读课的教学。因为语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应及时了解语文阅读教学的路向,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提供依据。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路向;启示  【中图分类号】G62.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G62.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4-0-01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小学语文教学,是孩子思想和意识成长的关键时期,课堂上的创新,教学上的创意,给孩子注入鲜活的教学理念,茁壮孩子的精神和魂灵。  一、语言文字的基础性作用  语言文字最佳学习的时期是孩童时期。在当今的世界上,语言都是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民族的文字,任何一个民族的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技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然而,纵观实际教学中设计的练习,或随意,既无明确的目标又无具体的训练要求;或机械,死抄硬背的现象仍不少见;或盲目,让学生无法下手真正落实双基。所以,要想达到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合理巧妙的设计课堂练习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对初中数学新课改在新课改理念的合理性,忽视数学教育传统,教学内容处理方式,是否符合教师实际,考试方式滞后等方面的质疑,分析了对质疑的回应。针对初中数学新课改问题争鸣提出要正确处理传承本国传统与学习西方理念,遵循传统数学结构与关注问题解决以及文化传统与数学教育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学新课改;争鸣;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4-0-01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的创设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教学氛围,找到教学的突破口,组织实施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不自觉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保证教学活动的高效性和预见性,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下面就如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