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da_7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其阅读和写作是重头戏,一直受到语文老师的青睐与重视,而口头表达能力即“说”的训练却受到不应有的冷落。致使一些学生口头交流能力差,或羞于表达,或语言匮乏,或条理不清。那么,如何实施语文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呢?我认为: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按照以下四个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就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模仿阶段:趣味入手,使其“敢说”。
  在训练之初,学生对上台演讲普遍存在畏惧心理。此时,训练难度要小,可以鼓励学生讲述一些简单的笑话、小故事和寓言等。哪怕只有一两句话也可以,只要敢说即可,如果学生能够表述清楚,语言通顺,那么要大力表扬可取之处。这样做能帮助学生克服羞涩和畏惧心理,并使其树立起当众发言的自信心。例如:有一次,一名学生在第一次口头训练时,讲的是“寒号鸟的故事”,同学们都说他重复小学课文。我却说:“寒号鸟正是因为偷懒贪玩,才落到了悲惨的地步。他讲的故事多么及时呀!他是在向我们敲警钟:千万别学寒号鸟。”我的肯定评价使他信心大增,在以后的训练中,他一次比一次表现得好,其他学生也受到鼓舞,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二、提高阶段:全面参与,使其“愿说”。
  当学生对上讲台不再陌生,害怕心理基本消除后,可扩大为全班
  训练,让每个学生都置身课堂教学氛围内,参与课堂教学中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可采用“问答型”。视具体情况不同,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 以听者为主,培养学生的听力。即说者说完以后,根据所说内容制定问题,提问其他同学,由听者回答。这一训练,既训练了学生们的听力,又培养了学生们组织语言口头表达能力。
  2. 以说者为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即说者说完后,由其他同学根据所说内容从各方面提问,由说者回答。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有了提问和被提问的机会,可以在此过程中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也很大地调动起来,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变“要我讲”为“我要讲”。例如:有一次,一名学生在设计问题时既新颖又巧妙,还准备了亲手做的绢花作为礼物奖励答对的同学。同学们在答题过程中争先恐后,妙语连珠,积极参与到说话中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不仅克服了紧张和胆怯的心理,还积极主动地查找各种学习资料作为知识储备,以便口头表达时能应对自如。
  三、思辩阶段:闪现智慧,使其“会说”。
  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可以采用“论述型”,即说者自选阅读材料进行分析,再由听者质疑评论,形成学生之间的辩论,达到自我学习、自我订正和共同提高的效果。例如,一名学生分析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一句时说:“‘争’字用得最好,它写出了春天来了,鸟儿们都争先恐后地寻找着自己的巢,显示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另外一名学生则说“‘争’字用得并不是最好,它只写出了鸟的情态,却没有写出声音。我们在朱自清先生写的《春》中学到一句‘蜜蜂嗡嗡地闹着’一句中,‘闹’字写得最好,既有情态,又有声音,更加生动形象。”一言既出,引出了学生们更多的思考,有的说出了“迎”,有的说出了“舞”,还有的说出了“唱”,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在自然而然中,既训练了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四、创造阶段:展示个性,使其“能说”。
  这一阶段,是口头训练的最高阶段——口头作文。即教师出题,由说者当场口头表达,这要求学生具备相当的素质。另外,训练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选题,题目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言之有物。例如:在一次训练中,我选取了教室中的一盆植物,要求学生以此为题材做一篇口头作文。有名学生稍作思考后说到:“------欢声笑语印在了我的心上,琅琅的读书声伴随我成长。虽然没有几个人会关注我,我总是干渴着,总是被粉笔灰覆盖着,可是我仍然喜欢这些活泼的同学们。我舒展着自己,尽力地吸着教室中的废气,希望给同学们多一点新鲜空气。就算累死,我也情愿。但我又多么希望与你们一起成长啊!亲爱的同学们,可不可以给我一点点关心,每天给我一些水,每天给我晒晒太阳------”因为这位同学有一定的文学基础和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题材又是天天接触的事物,因此她说得声情并茂,铿锵有声。等她说完,教室里突然响起了长久而热烈的掌声。
  总之做好口头训练,既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又可以提高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何乐而不为呢?
  
  
其他文献
兴趣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下产生的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是探究知识的一种内驱力,也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推动力。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将可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但是阅读兴趣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阅读习惯、阅读材料、教学方法,学生自身的心理特征等。而这些因素会让语文阅读兴趣偏离了本来的轨道,让语文阅读偏失了初衷。具体表现在
别人的思维是学不来的,但它是可以通过训练培养的,知识可以口授,思维能力是不可以口授的。它只能通过学生主动练习内化而自得,这就要求教师的“导”,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见《学记》),不断创造良好的思维发展的外部环境,促使学生产生积极思维的内驱力,让学生的创造思维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下面以阅读教学为例,浅谈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的看法和认识。  第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教师制定的
摘要:作文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综合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尺。对于入学未久的低年级学生而言,写话无疑占有尤为突出的位置。在我的从教历程中,请教、摸索、实践、总结、再实践、反思、提升等环节贯穿始末,天长日久,形成了培养低年级学生想写话、写啥话、咋写话的点滴做法,在此有幸与挚友共勉。  关键词:低年级写话培养  近几年来,教育战线吹响了素质教育的号角。我认为素质教育关键在于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低年级写话教学在培
【摘要】“作文来源于生活”,小学作文是生活的缩影。所以,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物、真体验来临摹、仿写,能在快乐教育前提下,起到有效指导作文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作文指导贴近生活感官意识感悟  有位作家曾经说到:作文来源于生活。不是吗?小学作文更是生活的缩影!  请看小学作文主要包含的方面:  1.记事篇:包括童年趣闻、第一次经历、家庭生活、校园记事、课外活动、社会见闻等方面;  2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提高大鼠坐骨神经深低温玻璃化保存效果的可行性。方法:将SPF级SD雄性大鼠坐骨神经分别在含有不同浓度参附注射液(0%、5%、10%、30%)的玻璃化液(A、B、C、D组)中深低温(-80℃)保存4周,观察不同浓度参附注射液组保存后坐骨神经超微结构,双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神经生物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用保存后的大鼠坐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病因复杂、病情缠绵,中医药治疗本病经验丰富。导师以多年临床经验为基础,以化浊解毒为治则,总结出治疗UC的兰术四草化浊解毒方,该方临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一种重要形式,已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和推崇。宋代教育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同时又能够拨动学生心弦,与作者感同身受;诱发学生思考,领悟文章内涵;激发学习兴趣,触动表达欲望……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感悟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如何有效提问对于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十分重